词条 |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
释义 | § 简介 撒切尔 玛格利特•撒切尔(玛格丽特•撒切尔·戴卓尔夫人),1925年10月13日,英国政治家,于1979年至1990年出任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是在二十世纪,也是自格莱斯顿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若果只以连续而单一的任期计算,戴卓尔夫人则是自利物浦勋爵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除此之外,她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和主要政党的女党魁。毫无疑问地,她是近代历史上,其中一位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并同时受不少人的爱戴和厌恶。 戴卓尔夫人最初自1970年至1974年,在希思的内阁出任教育及科学大臣(SecretaryofStateforEducationandScience),并于1975年,成功击败希思,出任英国保守党党魁和反对党领袖(LeaderoftheOpposition),最后在1979年重掌政府。作为英国首相和英国保守党党魁,戴卓尔夫人分别三次在1979年大选、1983年大选和1987年大选中胜出,是英国首相在二十世纪的最高纪录。然而,虽然戴卓尔夫人在长达十一年的首相生涯中,一直在多数制选举中获得支持,可是她最终因为在保守党党魁选举中未能直接击败对手,而于1990年宣布辞职,并由约翰•梅杰接任。 § 个人档案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在任时间:1979年5月4日-1990年11月28日 前任首相:詹姆斯•卡拉汉 下任首相:约翰•梅杰 生日:1925年10月13日 出生地: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 所属政党:保守党 § 人物生平 英国保守党政治家,首相(1979~1991) 。 1925 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肯特郡的格兰瑟姆。毕业于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女子学院,先后获牛津大学理学士、文科硕士学位,并任该校保守党协会主席。1954 年获税务律师资格 。 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 。1961 ~1964 年任麦克米伦政府年金和国民保险部议会秘书 。 1965~1969 年先后任保守党住房与土地事务发言人,运输事务发言人,教育事务发言人,燃料与动力事务发言人等。1970年保守党上台,在希思内阁中任教育和科学大臣。1975 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 ,1979 年出任英国首相。1983年6月 ,1987 年6月两次连任 。 她既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内任职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在职期间,撒切尔夫人对内推行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的的货币主义政策,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外巩固和发展英美特殊关系,重视西欧防务体系的加强,她的各项政策被称为撒切尔主义 。1990 年11月 ,因坚持反对欧洲一体化与阁员们产生分歧,失去内阁支持。 1991年4月正式去职,由梅杰接任。后以男爵身分进入议会上院。 撒切尔夫人坚持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立场,主张对前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自称她是最早发现戈尔巴乔夫是一个“西方可以同他打交道的人 ”。 她重视和中国发展关系 , 曾于1977、1982、1984和1991年访华。1984 年12 月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6年曾到台湾。 § 职业生涯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戴卓尔夫人出生于英格兰东部,林肯郡(Lincolnshire)的格兰瑟姆(Grantham),并取名为玛格利特·玛嘉烈•希尔达•罗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她的父亲叫亚佛列•罗伯茨(Alfred Roberts),在镇内经营杂货店,而且也热心于地方政治。他除了是地方议会的参事(Alderman),也是一位凡俗的传道人(lay preacher)。虽然戴卓尔夫人的父亲是一位支持“自由主义”的无党派人士(Liberal Independent),但他实际上是支持地方的保守党的。所以当格兰瑟姆地方议会在1946年被工党夺得控制权后,她的父亲亦随之而失去了地方议会参事一职。至于戴卓尔夫人的母亲是派翠丝•罗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为史蒂芬逊(née Stephenson);此外,她也有一位妹妹名莫里埃尔(Muriel)。戴卓尔夫人一家都是虔诚的卫理宗教徒,故此她至今仍然是一位基督徒。 戴卓尔夫人的学业成绩一向优异,她在女子文法学校(凯斯蒂文,英文Kesteven)毕业后,于1944年获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Somerville College)取录,主修化学。在1946年,她成为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Oxford University Conservative Association)主席,成为第三位出掌这个职位的女性。戴卓尔夫人以二级荣誉毕业后,先后在英国赛璐珞(British Xylonite)任职研发药剂师,和在J•里昂公司(J. Lyons and Co)研究防止雪糕熔解。她在当年有份参与研发现代软雪糕,是研究队的其中一位成员。 1950年至1970年的政治生涯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在1950年和1951年的选举中,玛格利特·玛嘉烈•希尔达•罗伯茨,出选一向为工党所占有的达特福德(Dartford)选区,在当时成为最年轻的保守党女性候选人。而她在肯特郡保守党的活跃参与,使她结识了丹尼士•撒切尔·戴卓尔(Denis Thatcher),两人后来堕入爱河,于1951年结婚。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因而有能力资助她投考律师公会,而她亦成功于1953年取得讼务律师的资格。同年,两夫妇又诞下了一对挛生兄妹,分别取名为卡洛儿(Carol)和马克(Mark)。随后,她又在工作上钻研税务事宜。 为了寻求一席安稳的下议院保守党议席,戴卓尔夫人先于1954年婉拒出选奥平顿(Orpington)选区,后来又拒绝了几个邀请,一直至1958年4月才决定出选芬利奇(Finchley)选区,并轻易地于1959年获选,正式成为了英国下议院议员。异乎寻常地,戴卓尔夫人在下议院的处女发言是宣传她的后坐议员法案(Private Member's Bill)(一般由内阁成员提请议案),法案内容与强迫地方议会的会议要对公众开放有关,而这条法案及后获通过。在1961年,她违背了保守党的主张,对恢复笞刑(用桦枝)投赞成票。 在1961年9月,戴卓尔夫人被推荐到下议院前坐出任退休金及国民保险大臣(Ministry of Pensions and National Insurance)的国会秘书(Parliamentary Secretary),直至保守党在1964年的选举中落败才被免职。而当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辞任党魁以后,更引发了新一轮的党魁选举,在选举中,戴卓尔夫人在希思和雷金纳•麦德宁(Reginald Maudling)之间,把选票投给了前者,结果希思当选后,戴卓尔夫人成为了保守党在土地和房屋事务的发言人,1966年以后,则在希思的影子内阁处理财政事务。 戴卓尔夫人是少有的保守党议员,投票赞成李欧•亚邑斯(Leo Abse)把男同性恋合法化的法案;此外,她又支持戴维•斯蒂尔(David Steel)关于堕胎合法化的法案。然而,她却反对废止死刑,以及投票反对简化离婚手续。在1966年,戴卓尔夫人猛烈批评工党的新税制,认为新税制不单止步向社会主义,更是步向共产主义(not only towards Socialism, but towards Communism)。这次的言论以后,她被视为一位有力的会议辩论人,所以,戴卓尔夫人在1967年被推荐为影子内阁在能源事务上的发言人,不久调到交通事务上,最后在1970年大选之前,被改派到教育事务上。 希思内阁 希思与撒切尔夫人当保守党在1970年的大选胜出后,戴卓尔夫人获委任为教育及科学大臣。在她上任的第一个月,为了以行政手段削减教育开支,她决定取消向全国学校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结果,所有的幼儿园和小学学生都不再获供应免费牛奶。 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公众示威,其中《太阳报》更因而戏称戴卓尔夫人为「玛吉•撒切尔·戴卓尔,牛奶掠夺者」(Maggie Thatcher, milk snatcher)。她任内的另一举动,便是接纳建议,关闭更多的文法学校,代之以综合中学(comprehensive school),但这个政策却被广泛地认为带有左翼色彩。此外,她亦为公开大学的预算被削减而进行了多番辩护。 当英国保守党在2月的1974年大选落败后,戴卓尔夫人再次被聘任到影子内阁,出任环境事务大臣。在任期间,她提议取消用以支付地方政府服务开支的人头税,从而增加了保守党的支持度。 然而,戴卓尔夫人同意基思•约瑟夫爵士(Sir Keith Joseph)所说,指希思的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失去了控制。而当希思在1974年第二次大选中再次落败后,基思•约瑟夫爵士更决定挑战希思作为保守党党魁的地位,可是他不久便宣布放弃角逐。结果,戴卓尔夫人决定参与角逐党魁。出乎意料地,戴卓尔夫人在第一轮党魁选举中,得票比希思要多,同样地在1975年2月,戴卓尔夫人又在第二轮投票中胜出。于是戴卓尔夫人正式成为了保守党的党魁,并以希思寄望的接班人,威廉•怀特劳(William Whitelaw)为副党魁。 反对党领袖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在1976年1月19日,戴卓尔夫人在肯辛顿(Kensington)的小区会堂发表了一次演说,尖刻地对苏联作出评击,以下是最为人所知的一段演讲辞: 「苏联人正不怀好意地存心支配世界,他们正极力使自己成为世上前所未有的超级帝国。那些在苏维埃政治局的人根本完全不需理会民意的波动,他们一向都是把钱花在枪枝(军事)而不是牛油(民生);但我们却把枪枝放到最后。」 在响应上,苏联国防部的官方报章《红星》称呼戴卓尔夫人为「铁娘子」,这个名子及后更透过莫斯科电台传到世界各地。不过戴卓尔夫人对这个称呼却非常欢迎,认为这正好反映出她坚决和不受动摇的性格。到了后来,戴卓尔夫人的绰号更层出不穷,例如有「蒂纳」(取其英文Tina,正是"There is no Alternative",即『没选择余地』的首字母缩略字)、「伟大的女大笨象」(The Great She-Elephant)、「阿提拉母鸡」(Attila the Hen)和「杂货店主的女儿」(The Grocer's Daughter)。上述最后一个绰号中的「杂货店主」,其实是指戴卓尔夫人的父亲,但由于当时普遍认为戴卓尔夫人和希思是盟友,所以却用来指希思,而希思当时正被《Private Eye》戏称为「杂货店主」。 最初戴卓尔夫人邀请很多希思的支持者加入她的影子内阁,而日后在她的内阁,她也尽力让内阁反映保守党内不同的声音。她当时小心翼翼地使保守党支持她的“货币主义”的主张,但她却不支持希思,把管治权力下放到苏格兰的地方政府。在1978年,戴卓尔夫人接受与格拉纳达电视台(Granada Television)的节目《世界动态》(World in Action)作一次专访,期间她对外国移民「涌入」英国的问题表示关注,从而激起了社会上的不少争论,事件甚至使极右党派英国国民阵线(British National Front)的支持者重新支持保守党。 在1979年大选进行期间,尽管保守党在民意调查中领先,但不少评论员仍认为工党的詹姆斯•卡拉汉会成为首相。可是,其实当时的工党政府却因为工业纠纷,早已导致在1978年与1979年之间的冬天陷入困境,史称「不满的冬季」(Winter of Discontent)。保守党遂借此为题,在竞选海报责难「工党没有效用」(Labour Isn't Working)(见[1])、又批评高失业率,以及对工党说这是劳工市场过份调节的效应的解释,进行反驳。 结果,期后卡拉汉的工党政府因为不信任动议(Motion of no confidence)获通过而在1979年春天垮台,于是就举行了1979年大选,大选结果公布后,保守党终于在下议院取得了多数优势,戴卓尔夫人遂成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首相 1979年至1983年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戴卓尔夫人在1979年5月4日组成了新一届政府,她被寄予厚望,去扭转英国经济衰退的情况,以及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此外,她对公务员认为,她的使命是使英国重建昔日大英帝国的光辉和加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感到很愤怒。相反,她却与1980年新当选美国总统的朗奴•列根建立一种哲学上和心灵上的盟友关系;而对1984年当选加拿大总理的马丁•布赖恩•马尔罗尼,则建立了较小限度的关系。似乎在当时,保守主义成为了英语国家之间的主要政治哲学。 在1980年5月,在爱尔兰总理查尔斯•豪伊(Charles Haughey)到访英国,与戴卓尔夫人谈论北爱尔兰问题的前一天,戴卓尔夫人在下议院说:「北爱尔兰的宪制事务,是北爱尔兰人民的事,是本政府的事,也是本议会的事,『其它人』不应干涉。」 1981年,一批爱尔兰共和军和爱尔兰国民解放军(INLA)的囚犯,在北爱尔兰的迷宫监狱(Maze Prison)举行绝食,要求得回5年前被取消的政治犯待遇。其中最先发起绝食的波比•山德士(Bobby Sands),在绝食几星期前才刚当选为弗马纳及南泰隆(Fermanagh and South Tyrone)选区的下议院议员,但最终因为绝食而死。 戴卓尔夫人在绝食发生时一口坚拒恢复该批囚犯的政治犯待遇,并指「罪犯就是罪犯,是罪犯;是不具政治性的。(Crime is crime is crime; it is not political)」然而,当再多9个人因绝食而死和在绝食结束后,面对爱尔兰和北爱尔兰边境的日益不和及广泛的地方骚乱,戴卓尔夫人的立场终于软化,重新让该批有准军事性质的囚犯得回部分政治犯应有的待遇。是次事件,使爱尔兰共和军乘机作了一次成功的宣传之余,其中由于新芬党在绝食事件提供资金,所以支持度更大幅上升。 此外,戴卓尔夫人则继续推行前任工党政府所实行的「阿尔斯太化」(Ulsterisation),这个政策出自前任工党政府的北爱尔兰事务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Northern Ireland)罗伊•海森(Roy Mason),他认为北爱尔兰的联合论者(unionists),很应该站在前线对抗爱尔兰共和主义(Irish republicanism)。因为这个建议一方面可以减轻英国陆军在北爱尔兰的压力,也一方面提升了阿尔斯太防卫军团(Ulster Defence Regiment)和皇家阿尔斯太警察(Royal Ulster Constabulary)的地位。另外,戴卓尔夫人又拒绝使用爱尔兰语称呼天主教在爱尔兰的枢机主教(即Tomás Ó Fiaich),而称呼他为「费枢机」(Cardinal Fee)。 在经济政策上,戴卓尔夫人甫上任便调高利率以减低货币的供应。她又喜欢提高间接税的重要性,因而大幅调高增值税至15%,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以上的措施对商业构成了冲击,其中以制造业尤为严重,并使国内的失业人数急增至2百万人。但有趣的是,戴卓尔夫人早期施行的税制改革,是建基于米尔顿•佛利民有关货币主义的理论,而不是朗奴•列根般,采用阿瑟•拉弗(Arthur Laffer)和裘德·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的「供给面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总言之,英国在八十年代初的经济责难。 面对低迷的经济状况,政治评论员纷纷回想希思政府当年的「180度掉头」(U-turn),并猜测戴卓尔夫人会照办不误,但戴卓尔夫人在1980年的保守党大会上作出了明确答复,她说:「我要对那些正屏气凝神,等待着传媒所讲的『180度掉头』成真的人说:若果你要掉头便由你,但本小姐绝不掉头。」她的答复在1981年的财政预算案得到落实,纵使有364名知名学者发公开信,对经济改革表示关注,但税率仍然在经济衰退的中期增加了。结果到了1982年1月,通胀率下降至单位数字,而利率亦随之下降。失业情况则继续恶化,据官方统计数字,国内失业人数达3百60万,而很多以其它失业定义作准则的非官方统计,更指失业人数高达5百万。但是,泰比勋爵(Lord Tebbit)却指,由于有不少在职人士在索取失业补助,所以他怀疑实际的失业人数比3百万还要低。 英国的国防开支在戴卓尔夫人任内遭到了削减,其中在南大西洋地区,福克兰群岛因此而受到忽视,另外极地巡逻船忍耐号(Endurance)也被迫退役。此外,在移民改革上,不少大英帝国残余属土的人民权益亦受到损害,当中,为防范殖民地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而引发大批港人移入英国,戴卓尔夫人先发制人地声明香港市民没有居英权,因而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而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一事,亦成为了戴卓尔夫人任内最难下决定的外交难题。在阿根廷,一个不太稳定的军事政权把持了政局,但这个政权因差劲的经济表现而不受广大的国民欢迎,为了增加支持,阿根廷的军政府在1982年4月2日,入侵阿根廷称之为马岛(Islas Malvinas)的福克兰群岛,对于英国来说,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遭到的入侵。阿根廷自1830年代以来便声称拥有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因而一直与英国发生纠纷。今次入侵以后,戴卓尔夫人在不出数日,便指派英国皇家海军任务,去重夺群岛,遂而爆发了福克兰群岛战争。最后,英国战胜了阿根廷,夺回了群岛,重申主权,使英国国内一时间因为戴卓尔夫人而重燃了爱国热诚,而她的声望亦由谷低反弹。 英国在福克兰群岛战争的胜利,更成为了所谓的「福克兰因素」。因为不少人视这次的获胜,是保守党在1983年6月大选中胜出的重要原因。在那时,保守党的声望更加是1979年至1997年间最高的时期。不过,当时的经济,仍旧因为传统重工业被鼓励停业而持续处于严重的萧条期。基于大幅度的失业率被认为是重工业转型的结果,特 此,戴卓尔夫人的政府通过了新法例,让工会会员有更大的民主力量,去抑制好斗激进的工会领袖。另外,戴卓尔夫人又推出了「是时候置业计划」(Right to Buy Scheme),让地方公共房屋(council housing)居民以折扣置业,从而增加了工人阶级对她的支持。 保守党在1983年大选胜出,与工党本身也不无关系。自从工党政府在1979年垮台以来,工党被1970年代组成的联合激进份子控制,而出现步向「极左」的倾向,这点可以从他们的政策一面倒向左翼引证。这种转变导致不少党员和工党在下议院的议员在1981年从工党分裂,另立了英国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结果在1983年的大选,尽管面对苏联核武的威胁,工党仍然主张英国裁减核子武器,退出欧洲共同体,和完全废止戴卓尔夫人的经济及工会改革。事后,理所当然地,有一位工党议员,杰拉尔德•卡夫曼(Gerald Kaufman)总结到,工党在1983年大选的惨败,是「历史上最长篇的自杀遗言。(the longest suicide note in history)」 至于新近成立的英国社会民主党则与英国自由党(Liberal Party)结成联盟,企图从工党的分裂而得利,以希望在比例代表制选举中成为多数党。但是由于缺乏团结,以致未成气候。保守党则得到了42.4%的选票,虽然比1979年大选小了一点,但由于其它党派的分裂,加上今次大选改用多数制(即些微票数与票数分布的改变,并不易改变选举结果),以致保守党得以大获全胜,戴卓尔夫人更因而在下议院取得了144席的多数优势。 1983年至1987年 戴卓尔夫人一直设法减低工会的权力,但手法却异于希思的政府。希思的政府主要的手段是通过单一的法案,但戴卓尔夫人却变本加厉。当时有几次工会发起的罢工,企图或极力地在政治上挫败戴卓尔夫人。其中以全国矿工联合会(National Union of Mineworkers,简称NUM)发动的罢工最为知名。但是,有别于1972年时的希思政府,戴卓尔夫人对这次罢工已早有充足准备,她早先已经增大了煤的储存量,所以并未对发电厂的供应构成影响。另外,警察所采用的手法则令人质疑有违公民自由之嫌:警察除了阻止任何罢工的支持者接近罢工矿场的范围,而且更与罢工矿工的纠察队在约克郡欧格里夫(Orgreave)爆发了激烈的流血冲突。可是,由于全国矿工联合会发动的罢工除了没有事先举行选举,是违反新修订的法例之外,又以武力阻止其它矿工如常上班。因此这次罢工并未得到大众舆论的认同,其中以南部及诺丁汉郡(Nottinghamshire)的磺区为甚。是次全国矿工联合会的罢工起自1984年初,至1985年初完结,历时整整一年,故称为英国1984年至1985年矿工大罢工。事件最后以过半数矿工重回岗位,迫使工会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自此以后,保守党政府保证无意毁灭本土采矿业,又对罢工矿工承诺他们的职业受到保障。但保守党政府仍旧在1994年采矿业私有化之前,把全部15个国营矿场一一关闭。 在1984年6月,戴卓尔夫人富争议性地邀请南非种族隔离政府总统博塔(P·W.·Botha),与外长鲍达(Pik Botha)到白金汉郡的首相乡间别墅契克斯(Chequers),寻求方法舒缓国际间对南非施以经济制裁的压力,以免英国在南非的大量投资化为乌有。正在南非总统访问英国仅三个月之前,四名南非军火走私者在(考文垂:高云地利)被拘捕,并被控以违反联合国强制性武器禁运令,非法出口军火到南非。这四名走私犯被称为「考文垂·高云地利·四杰」(The Coventry Four)(分别叫Hendrik Jacobus Botha,Stephanus Johannes de Jager,William Randolph Metelerkamp和Jacobus Le Grange),他们在1984年5月以200,000英镑保释,并获在法庭当值的法官发还护照,准许返回南非,但条件是该四名走私犯必须返回英国继续审讯。在「考文垂·高云地利·四杰」被拘捕的同时,第五名疑犯,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的Johannes Cloete教授亦正式落网,而他更是南非飞弹发展计划的重要人物。但是据《卫报》在1988年12月17日的报导,Johannes Cloete教授后来在白厅(Whitehall,英国政府机会所在)政府要员指示下,获无条件释放。至于「(考文垂:高云地利)四杰」最后亦无返回英国应讯,代以保释金在1984年8月被没收了事。(「「考文垂·高云地利·四杰」事件在1988年12月7日经《卫报》重新揭发,报导中附有一篇外交官Patrick Haseldine的信件,对戴卓尔夫人作强烈批评,指她「对恐怖主义有双重标准」。)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1984年10月12日的清早,即戴卓尔夫人59岁生日的前一天,爱尔兰共和军在保守党大会的举行场所,布赖顿的格兰酒店策动了轰动一时的“布赖顿旅馆爆炸案”。戴卓尔夫人及时逃生,幸免于难,但爆炸中有5人丧生,当中包括党鞭(Chief Whip)韦瀚(John Wakeham)的妻子和保守党下议院议员安东尼•贝瑞爵士(Sir Anthony Berry),内阁要员诺曼•泰比亦在爆炸中受伤,他的妻子也因而瘫痪。事后,戴卓尔夫人坚持在翌日如常召开保守党大会,并在大会上致辞,作为以高姿态蔑视放置炸弹的人,在政界赢得了不少掌声。 § 辞任首相以后 在1992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被册封为终身贵族,成为了林肯郡斯蒂文的女男爵(Life barony of Thatcher, of Kesteven in the County of Lincolnshire)。但出乎意料地,玛格丽特·撒切尔没有为自己争取成为世袭贵族,因为她在1984年曾建议麦美伦在90岁生日册封他为世袭贵族,并最终成为斯多克东伯爵,因此不少人认为她也会得到撒切尔女伯爵一类的爵位。玛格丽特·撒切尔后来解释,她不争取的原因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理由去“支持”她成为世袭贵族。至于成为女男爵以后,玛格丽特·撒切尔加入了上议院,并在上院发表不少演讲批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又投票反对通过该条约,这也是她在1961年以来,首次对保守党的议案投反对票。及后她更于1993年6月在上议院形容该条约“太不合理”,说到:“若果是我,我永不会在条约签字。”由于三大政党都赞成通过条约,玛格丽特·撒切尔唯有引用A·V·戴雪(A. V. Dicey)的理论,要求将条约交与全民投票表决。 在1992年8月,为了遏止种族清洗,保障波斯尼亚人的地位,玛格丽特·撒切尔呼吁北约制止塞尔维亚军队攻击格拉日代(Gorazde)和萨拉热窝。她更声明波斯尼亚的情况“令她回想起纳粹德国的恶行,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2]同年12月,她更警告波斯尼亚将出现大屠杀。结果在1993年4月,斯雷布列尼察(Srebrenica)真的发生大屠杀后,玛格丽特·撒切尔便叹道,“那里成为了一片杀戮场,一片我意想不到会在欧洲重现的杀戮场。”此外,她又多次对当时的外相韩达德讽刺到:“达德、达德,你将使内维尔·张伯伦活像一个好战者。”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1990年辞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皇颁赠地位崇高的功绩勋章(Order of Merit)。她的丈夫撒切尔,则在1991年获册封为从男爵,以确保儿子马克·撒切尔有爵位可以继承。而这也是自1965年以来,唯一策立的从男爵爵位。在1995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获颁赠嘉德勋章,此荣誉一向赠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国骑士勋章中最高的一种殊荣。 在1992年7月,玛格丽特·撒切尔获大型烟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hilip Morris Companies,即高特利集团 Altria Group的前身)聘用,出任地理政治学的顾问一职,年薪除了高达25万美元外,该公司更每年向她的基金注入25万美元。至于玛格丽特·撒切尔则协助该公司的烟草打入中欧、前苏联、中国和越南的市场,又对抗欧洲共同体限制香烟广告的法律。 自1993年自2000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出任美国维吉尼亚州威廉斯堡威廉与玛丽学院的名誉校长。该校在1693年取得皇家特许状而成立,是北美洲其中一所最古老的大学。 玛格丽特·撒切尔写有一套两册的回忆录,名为《权力之路》和《唐宁街岁月》,此外她亦有几本关于政治和外交事务的著作。虽然她在公开场合仍对保守党的政策表示支持,但她私底下却对约翰·梅杰非常不满,这种不满更透传媒而被广泛报导。约翰·梅杰后来则回忆到,玛格丽特·撒切尔这样的态度令他一直“难以容忍”。在1997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公开支持夏伟林(William Hague)出任党魁,而夏伟林胜出成为党魁后,约翰·梅杰在一次演讲中狡诈地对玛格丽特·撒切尔在他任内的举动作出批评:“……夏伟林作为前任所钦点的接班人,我将全力支持他成为党魁。” 在1998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在极富争议的情况下,探访她的好朋友,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当时他正在萨里被软禁,又面临被起诉刑讯逼供罪、策划刑讯逼供和策划谋杀。但玛格丽特·撒切尔仍表示两人是朋友,并作出支持[4]。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皮诺切特两人都是扶轮社成员,其中皮诺切特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是玛格丽特·撒切尔的盟友。同样在1998年,她又向剑桥大学损赠200万英镑,为一个以她为主席的企业家研究学科成立基金。此外,她又把自己保留的档案赠予该大学的丘吉尔学院。 玛格丽特·撒切尔辞任首相后仍十分活跃于政坛,除了到世界各地发表演说外,又在2001年支持保守党的选举竞选活动。可是,在2002年3月22日,玛格丽特·撒切尔遭受几次轻微的中风困扰,身体变得非常虚弱。经医生劝告后,她宣布不再发表任何公开演说。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2004年抵达美国,出席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的丧礼。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的丧礼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举行。席间,玛格丽特·撒切尔热情地与加拿大前总理马丁·布赖恩·马尔罗尼和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打招呼。在200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访问纽约市市长彭博,并把彭博的办公室与丘吉尔的战时办公室作比较。后来,虽然她在2004年6月出席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的丧礼,但为免过度劳累,她事先录制了悼文,在丧礼上播放。 玛格丽特·撒切尔仍然参与不少支持她的团体活动,例如,她是英国保守党前进派(Conservative Way Forward)的主席,该派在她当选首相的25周年纪念日,为她在索威酒店(Savoy Hotel)举行了晚宴。此外,她是布鲁日团体(Bruges Group)的荣誉主席,而该会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她在1988年于布鲁日首次公开反对成立欧盟。玛格丽特·撒切尔亦是欧洲基金会的赞助者,该会由保守党议员比尔·凯许(Bill Cash)创立,是一个主张欧洲怀疑论的组织。 2003年6月26日,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丈夫去世。 200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庆祝了她的80大寿,并在海德公园的东方文华酒店举行酒会,而女皇亦有被应邀出席。席间,亚伯拉昂的贺维勋爵评论到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政治事业:“她真正的成功不只在于改革了一个党派,而是两个。现在工党虽然执政,但绝大部份‘玛格丽特·撒切尔主义’的理论已经为工党所接受,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在2005年12月7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因感到晕眩而被送到伦敦的切尔西及西敏医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她住了一晚之后出院。但是不久之后,她在一所理发店内再次感到晕眩而被保镳送到医院。她的女儿卡洛儿对传媒说,玛格丽特·撒切尔的短期记忆力正严重衰退:“她现在已很少阅读,因为她的记忆了衰退了。这是没有意思的,她读完了一句句子,却已忘记了句子的开首。” 在2006年9月,玛格丽特·撒切尔到华盛顿出席“九一一”恐怖袭击五周年的悼念活动。她以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宾客的身份出席是次仪式,期间并与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会面。这是自她在2006年4月,出席前美国国防部长卡斯珀·威拉德·温伯格的丧礼以来,首次前往美国。 在2007年2月21日,一尊玛格丽特·撒切尔的铜像在下议院大堂举行了揭幕仪式,铜像高7呎4吋(2.24米),由雕塑家安东尼·杜福特所雕成。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这种荣誉。同时摆放在大堂的首相铜像还包括在1919年代表英国签署《凡尔赛和约》的劳莱·乔治、在二战带领英国人的丘吉尔及战后的首相艾德礼。同时,这位“铁娘子”在仪式中作了简短的发言,表示“原希望雕像以铁制成……但铜也一样好……不会生锈。还有,我希望今次它的头会被保留(意指在2002年时,另一座以白云石制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石像在移送到下议院前,被示威者砍去头部一事)。”此外,这是她在2002年中风以来,首次在公众场合发言。 § 个人影响 戴卓尔夫人的经济政策,即是上面所提及过的「戴卓尔主义」,除了是很富争议性的议题,更造成了很大的分歧。 有评论员断言她使英国的经济重新恢复活力,但同时亦有人反驳她要为国内的高失业率和迅速恶化的贫富悬殊负责。不过,亦有人认为,英国虽然因戴卓尔夫人的政策导致经济陷入一段艰难而混乱的时期,但这却是英国经济踏入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可惜的是,她的保守党政府没有留意到,这些政策,却不经意地造就了英国工党在政府渐渐取得了优势。但事实上,在1990年戴卓尔夫人下台后,不论是保守党政府还是工党政府,仍然绝大部分地沿行她曾推行的经济改革。 当地方政府差饷被更不受欢迎的“小区收费”(Community Charge),即“人头税”所取代后,戴卓尔夫人的声望亦开始下降。与此同时,戴卓尔夫人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不信任,使保守党开始出现分裂。至于英国副首相(Deputy Prime Minister)贺维爵士在1990年11月辞职一事,更严重损害她的管治威信和党内对她的信任。结果在不久之后,戴卓尔夫人的领导地位在保守党内受到挑战,因而举行了党魁选举,由于在选举后未能明确地得到大多数下议院的保守党议员支持,她最终选择辞任首相和党魁,退为后坐议员。戴卓尔夫人的失败,则至少部分地可归咎于不充分的听取劝告和政治宣传。在1992年,她被册封为撒切尔女男爵,自此,出任「撒切尔-基金会」主席一职。 § 评价 英国大众对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评价一直都十分含糊,这种现象可以在最近的一个电视台民意调查中反映:玛格丽特·撒切尔在2002年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排第16名,是在生的人物中,排名最高的一位;可是,她却在2003年《最差劣的100名英国人》中排行第3,只比工党首相托尼·布莱尔落后两名。不过,无可否认的是,玛格丽特·撒切尔是少数对20世纪世界舞台起重要影响的女性。此外,在众多的赞赏以至奉承中,托尼·布莱尔对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感谢可能比较真切,同样作为一位3次连任的首相,他曾有意无意地感谢玛格丽特·撒切尔的经济政策,对英国起重要作用。 另外有一些人把她的经济评价分成两方面看:市场效率和长期增长。就市场效率而言,她的改革是颇富争议性的。但由于职位减少和推行了根本性的市场改革,失业率的确是回跌了。她造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透过立法削弱工会力量以及解除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结果,玛格丽特·撒切尔亦成功把伦敦重占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加强了电讯业和其他公共事业的竞争力。至于就长期增长而言,根据现有的数据,增长是少的。由于缺乏对民间研究及发展的资助,以致学术水平和职业培训政策的效益一直停滞不前。 在苏格兰和威尔斯大部份地区,以及英格兰北部的一些市区和前采矿区,很多人仍对玛格丽特·撒切尔表示愤怒,甚至出言谩骂。因为他们仍然不能忘记当年矿工罢工的艰难日子,并对以采矿业为主干的传统社会被破坏而感到很不满。此外,他们也不能忘记采矿业的衰落,以及服务业的掘起。 虽然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西南部一带富裕的郊区,支持度较高,但是在那里,一些工业化和较贫穷的城市,她的支持度却不高。例如在普利茅斯,该市有约四分之一人口从事国防工业,其中大部份受雇于德文港海军船坞。当船坞的行政管理在1987年实行私有化后,进行了大规模裁员,结果大量被解雇的员工对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政府提出责难,并使该地对保守党的支持率由1979年的44%下降至1987年的29%。 面对工业区和采矿区的不满,玛格丽特·撒切尔依然能在1987年大选中大获全胜,但她的票源实际上主要来自英格兰南部,和英格兰北部的一些郊外农业区,至于在其余地区却得不到支持。原因是,透过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英国的农业至今仍得到大幅度的补助,因此,那些没有得到大幅度补助的行业,对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支持则十分冷淡。 在海外,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评价亦因政见不同而存在对立。在左翼阵营,玛格丽特·撒切尔常被看作用武力粉碎社会主义活动的象征,她的社会改革则完全忽略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侧重到中产阶级和商人。一些讽刺作家因此常常讽刺她,例如法国歌手Renaud Séchan曾写了首叫《玛姬小姐》的歌,当中赞扬女性时常克制自己,不模仿男性很多愚蠢的举动,但玛格丽特·撒切尔却是一个例外。在1987年9月23日,她对《Womans Own》杂志的记者说到:“没有社会这回事[10][11]。”这句说话一经被广泛流传,便时常被断章取义。但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强调个人和家庭对英国社会的重要。至于一些在经济和政治上支持古典自由主义的右翼份子,则把她看作保守主义的象征,除了勇于对抗有力的工会,又成功去除对经济发展的障碍,但他们多数不会公开遵循她的理论。 对于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不愿妥协的人,又避免与爱尔兰共和军展开对话。以致北爱尔兰大骚动的时期遭到拖长,尽管英国与爱尔兰政府及后签订了《英爱协议》,但也无济于事。 在1996年,斯科特报告书(Scott Report)面世,该报告对英国在八十年代对伊拉克出售军备的情况作详细调查,其中揭发出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政府在军售问题上一直对萨达姆·海珊给予支援,白厅更曾花上10亿英镑来维持侯赛因政权以及替军备生产商穿针引线。该报告又指出,在两伊战争期间,英国曾走私奇伏坦坦克(Chieftain tank)的壳体到伊拉克,事后则把有关文件悉数销毁。另外,英国政府内亦有官员暗中协助私人公司绕过正常程序,私底下出售机器制造军武。当中从雷卡公司(Recal)的制运记录中发现,有不少美洲虎出厂的收音器材在赊帐的情况下被付运到伊拉克,而且赊帐付运军备的情况也很严重。后来当侯赛因处死一名英国记者后,保守党的内阁成员依然没有停止资助侯赛因,然而,他们反驳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损害英国的工业。 不少右翼和左翼人士皆一致同意,玛格丽特·撒切尔对英国政坛起了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在她任首相的十一年间,英国的主要政党都出现了右倾的现象。现在的“新工党”和“托尼·布莱尔主义”,不论是经济,抑或是社会和政治的主张,其实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主义”的缩影。这种现象就像五十年代至希思时期的保守党政府,也是在不断吸收工党有关福利国家的主张。至于她当年削弱福利国家色彩的种种措施,至今仍然被大部份地采用,当年被私有化的国营企业也没有被废止。事实上,玛格丽特·撒切尔以后,不论是保守党抑或工党的政府,仍不断减少对商业活动的干预,以及继续推行私有化。 不论是好是坏,玛格丽特·撒切尔对工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英国1984年至1985年矿工大罢工一事则是工会权力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自此,工会的势力没有再回复到七十年代的水平,工会化的影响也透过玛格丽特·撒切尔和新的法规而遭到抑制,这些限制罢工的法规至今仍没有被废除。至于工党本身,也正不断摆脱与工会的既有关系。 玛格丽特·撒切尔对保守党本身也起了很大的影响,她的后继者,包括约翰·梅杰、夏伟林、伊恩·邓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以至于夏伟明,面对玛格丽特·撒切尔主义内的种种理论,也很难作出取舍,结果不论是地区上还是国会内,都造成了保守党内的内部分裂和分歧加深。在2006年,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成为新任党魁,一般舆论相信他能够化解党内长久以来的分裂。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学生会在2006年2月通过动议,决定在玛格丽特·撒切尔去世后,为“优秀和富裕的人士”成立基金。 § 婚姻生活 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丈夫,丹尼斯·撒切尔爵士,在2003年6月逝世。两夫妇的婚姻长达52年,并在1953年8月15日诞下一对双生兄妹。 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儿子,马克·撒切尔爵士一直被不同的争议纠缠住。在1982年他曾在撒哈拉沙漠一度失踪;至于在2005年1月,他则因为资助购买飞机,以策划在赤道几内亚发动政变而被捕,在南非被判缓刑4年,及罚款3百万兰特。 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女儿,卡洛儿·撒切尔阁下是一位记者和时事评论员。她在英国真人秀,第五辑《我是名人,快带我离开!》(I'm a Celebrity, Get Me Out of Here!)中胜出。 § 英国政治上史上的“第一” 英国保守党这块被视作“男人领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 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 开创了英国政治历史的先例,三次蝉联首相; 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其所推行的政策冠以自己名字(“撒切尔主义”和“撒切尔革命”)的首相。 [1] § 头衔与荣誉 头衔 以下是玛格丽特·撒切尔自出生的正式头衔: 玛格丽特·罗伯茨女士 (1925年10月13日─1951年12月13日) 丹尼士·玛格丽特·撒切尔 (1951年12月13日─1959年10月8日) 丹尼士·玛格丽特·撒切尔,MP (1959年10月8日─1970年 6月22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MP (1970年6月22日─1983年6月30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FRS,MP (1983年6月30日─1990年12月7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OM,FRS,MP (1990年12月7日─1991年2月4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爵士夫人阁下,OM,FRS,MP (1991年2月4日─1992年4月9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爵士夫人阁下,OM,FRS (1992年4月9日─1992年6月26日) 撒切尔女男爵阁下,OM,PC,FRS (1992年6月26日─1995年4月22日) 撒切尔女男爵阁下,LG,OM,PC,FRS (1995年4月22日─) 荣誉 女嘉德勋爵士 (Lady 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 功绩勋位 (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 枢密院顾问官 (Member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 皇家学会会员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卡尔顿会(Carlton Club)荣誉会员,是该会唯一女会员。 外国荣誉 总统自由勋章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共和党参议员自由勋章 (Republican Senatorial Medal of Freedom)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