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甘州区
释义

§ 基本概况

甘州区位于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龙首二山,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穿全境,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绿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全区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98公里,辖一区10镇12乡5个街道办事处,244个行政村,1986个社,78个居委会,总面积达4240平方公里,总人口48.68万人,有耕地面积68万亩,可开垦宜农宜林荒地7 甘州区5万亩。是张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全省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和省级文明市、小康市,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体育工作先进县市、科技实力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9.04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1992年8月12日和2000年6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两度视察张掖并亲笔题词,大大鼓舞了甘州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甘州土地广袤,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盛产80多种农产品和名贵中药材,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境内交通便利,兰新铁路和312、227国道横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军地两用机场可起降各类飞机。电力充足,邮电通信方便快捷,西、兰、乌光缆贯穿全境,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已初具中等城市框架。城乡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采矿、电力、冶金、医药、化工、机械、造纸、建筑建材、酿造和粮油加工等工业群体。全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34处,形成了连接城乡、沟通内外、纵横交错的市场网络.

§ 自然地理

甘州区

甘州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东经100°6′—100°52′,北纬38°32′—39°24′之间,南依祁连山,北邻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接壤。东连镍都金昌,西接古郡酒泉。内地,西通新疆,南出扁口与唐蕃古道相交,可达青藏高原,北出镇夷峡,沿居延古道,可抵蒙古大漠,历来为兵家必争、商旅必经之地。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98公里,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黑河、山凡河、酥油口河、大野口河等河流贯穿而过,年径流量2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2亿千瓦,地下水储量10亿立方米。平均海拔1474米,属温带大陆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13-120毫米,蒸发量2047毫米,日照时数3085小时,无霜期138-179天,具有日照时间长、发行量发行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 历史沿革

古甘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据文字记载,已有5000年历史。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羌、戎、狄等少数 甘州区民族居住,北凉沮渠蒙逊建郡至西魏废帝三年改为甘州,因甘泉清洌而名,甘州之称自此开始。隋唐在甘州设立交市、西夏在甘州发迹崛起。元始祖忽必烈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肃省”首字即源于此。清为甘肃提督统军驻地。因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两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播下了星星火种,建设了“中共甘州中心县委”,1949年9月19日张掖解放,9月25日张掖县委、县政府诞生,古老的甘州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后在张掖设专区,地级市,1961年恢复县制,1985年张掖撤县建市。2002年3月1日撤市设甘州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甘州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取“张国臂腋,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置西凉州,领张掖等7郡;西魏废帝三年,改西凉州为甘州,领张掖(辖永年县等4县)、酒泉2郡,始有甘州之称,“甘肃”首字即源于此;隋朝开皇17年,改永年县为酒泉县,大业初年改酒泉县为张掖县,始有张掖县之称;元朝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州;明代甘州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治所;清代,张掖是甘州府治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置张掖分区,张掖县为治所;1985年,撤销张掖县,成立县级张掖市,2002年6月,撤销县级张掖市,设立甘州区。甘州自汉唐以来即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8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掖并亲笔题写--“金张掖”;2000年6月18日,江总书记第二次视察张掖并再次题写“再铸金张掖辉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据记载,原有的寺观、楼宇、殿堂、祠塔等古建筑有300多处,曾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处处”的赞誉。原始遗存、月氏遗址、汉代墓群、明朝烽燧,揭示出古甘州的文明历程,隋代木塔、西夏大佛、明代钟楼、绝世金经,折射出古甘州灿烂的文化。5000年历史留下了甘州人民的民族之魂,六百里山川造就了甘州人民质朴豪放的民族个性,加上融南国秀色与西北风光为一体的旖旎自然景观,汉、回、蒙、藏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 行政区划

甘州区辖5个街道、11个镇、1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东街街道、南街街道、西街街道、北街街道、火车站街道、梁家墩镇、上秦镇、大满镇、沙井镇、乌江镇、甘浚镇、新墩镇、党寨镇、碱滩镇、三闸镇、小满镇、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长安乡、靖安乡、明永乡、平山湖蒙古族乡。 甘州区

汉置张掖郡。据《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地处张国臂掖,故云张掖。隋置张掖县。1958年改为张掖市,1961年复改县,1985年改为市。

2002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6号):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张掖市设立甘州区,以原县级张掖市的行政区域为甘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县府街。

2000年,张掖市辖7个街道、7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8668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劳动街街道23205东街街道24329南街街道25264西街街道20293北街街道14846青年西街街道10289火车站街道8624粱家墩镇19160上秦镇24845大满镇14881沙井镇19865乌江镇28055甘浚镇17579新墩镇26420党寨乡19455小满乡21762和平乡15829龙渠乡11568安阳乡13935花寨乡8387长安乡20431碱滩乡19500廿里堡乡11063靖安乡7389三闸乡17463西洞乡5555小河乡16620明永乡13058平山湖乡642东北郊新区虚拟镇3126国营张掖农场虚拟镇3250

§ 农业经济

甘州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和大型灌溉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大米、红枣、苹果梨、苹果、发菜、黑瓜子、豆类及各种蔬菜,是全国重点商品粮 甘州区基地县(市)和全国“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一熟制地区的先进行列。农业产业化开发成效显著,已初步建成了具有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的粮油、瓜菜、甜菜、果品、奶肉牛、瘦肉猪、蛋白肉鸡、淡水鱼等农林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粮油、蔬菜、畜牧、林果、种子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不断发展,建成了甘绿、金象、有年金龙、屯河、张掖大业、中种等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具有规模效益的粮油、果蔬、草畜、制种、轻工原料等支柱产业,建成了20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粮油、脱水蔬菜、玉米淀粉、甜菜榨糖、啤酒麦芽、番茄酱等加工系列。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石岗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在西北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沙荒地改造利用”、“河西一熟制灌区吨粮田栽培技术”、“黑河地区作物需水量及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轮回选择法培育玉米新品种”、“蔬菜商品产业化技术开发”等一批在国内、省内领先的农业科技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达5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甘肃省领先地位。

§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张掖电厂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小孤山水电站顺利实现枢纽截流,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屯河番茄酱一期工程、华瑞麦芽技改、中种、正大种子二期工程等项目当年开工建成投产。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冶金电力、建筑建材、医药化工等优势企业群体,培育壮大了丝路春酒业集团、黑河水电开发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创出了丝路春白酒、金象种子、甘绿脱水菜、马铃薯全粉等知名品牌。功能齐全、连接城乡的市场网络初步形成,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已具雏形;商贸流通活跃,成为河西贸易辐射中心,南关蔬菜批发市场是西北最富活力和最具影响力的蔬菜瓜果集散地之一;超市、专卖店、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逐步兴起,日益引领消费时尚。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5%。地方工业形成特色,集团经营初具规模。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以租赁、出售等形式为主,先后完成了有色金属公司金鑫铜业等8户企业的改制。以脱水蔬菜、丝路春酒业、饮料食品、建筑建材、有色金属、金象种子为主的六大企业集团逐步形成并完善。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占地23.5平方公里的东北郊经济新区,被国家列为东西部乡镇企业合作示范区,实行引进、立项、建设一支笔管理新体制,是省内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 旅游资源

甘州,地域辽阔,雪山、草原、绿洲、沙漠相间,自然风光旖旎,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境内名胜古迹众 甘州区多,人文景观奇特,旅游资源丰富,以大佛寺等历史文化遗存和以“甘州八景”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景观保护良好,以甘泉公园、黑河山庄、东大山风景区等绚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汉、蒙、裕固等多彩的民族风情,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霍去病西征、张骞出使西域、法显和尚西行、隋炀帝西巡、唐玄藏取经、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等历史长河中的轶闻趣事数不胜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河西,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一页。甘州古迹甚多,景观奇特,既有黑水国遗址、隋代木塔、唐代五松园遗址、西夏大佛寺、明代镇远楼、古汉墓群等名胜古迹,又有绚丽的自然景观、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旅游。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甘州旅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将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完善的服务,热忱欢迎国内外旅客到甘州这片热土投资、开发旅游,共同为“甘州”这颗丝路明珠增添光彩。

§ 基础设施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6.11亿元,增长10.68%;一、二、三产业之比为30.9:31.7:37.4;规模以上工 甘州区业增加值完成4.43亿元,增长13.6%;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亿元,增长2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7亿元,增长10.7%;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3亿元,增长11.5%,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95亿元,增长10.9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96元,达到345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元,达到636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各县(市、区)第7名。甘州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抢抓机遇,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加快城镇化建设三大战略,营造良好的投资、建设和干事创业环境,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宽松的环境,更完善的服务,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到甘州这片热土投资兴业,力争将甘州区建成甘肃河西走廊核心经济聚集区中的新亮点,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节庆活动

冬至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甘州区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 地方特产

猫耳子 猫耳子

和面、褂面、切条作法与搓鱼子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将四楞面条切成四方小块,用右手拇指肚(指头肚子)把面块糠成一个耳朵佯的窝窝。味道不同于搓鱼子。

搓鱼子

将面粉用盐水和成面团,擀成0.5厘米厚的面张子,切成四楞面条,左手拿面条子,右手在面板上用手掌将面条搓成一寸长,中间粗,两头尖尖的小鱼形面段,以凉拌或热炒食之。

§ 旅游景观

张掖黑河森林公园 甘州区

黑河森林公园位于甘州城区西郊、国道312线2737公里处的黑河滩林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萦绕而过,这里树木郁郁葱葱,泉流清澈见底,鸟鸣清脆悦耳,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春绿如茵,夏凉风徐,秋红似火,冬静情幽,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公园始建于一九九六年六月,占地面积376公顷。现已建成人工湖、露天游泳池、环形跑马场、围猎竞射场、珍禽观赏园、儿童乐园、垂钓池等观赏娱乐项目和以汉、回、蒙、裕固族风俗为主的地方民俗风情帐篷、蒙古包及林间卡厅、度假村等一批休闲餐饮景点。同时,公园修建了停车场、园内公路、林间步道、卫生设施以及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栽植云杉、国槐、柳树、垂榆、榆叶梅、白榆、紫花槐、圆柏等十多种风景树木2万多株。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46万人(次),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相应的生态效益。一九九七年被评为甘肃省B级森林公园,二OO一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黑河森林公园山庄已初步发展成为以自然风光和人工造景相融,集旅游、休闲、避暑、度假、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园林胜地。

§ 参考资料

1.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quhua/62gs/0702gz.htm

2.游游中国http://www.youyouchina.com/gs/zy/gzq/zrzy.asp

3.政府网http://www.gsgz.gov.cn/

4.中国通用旅游http://www.51766.com/channel/intro/hhslgy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