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瑶里古村 |
释义 | § 镇情概况 瑶里古村 瑶里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所辖的一个镇,现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13000人,均为汉族。辖区面积192 . 18平方公里。瑶里地处东经 117 ° 33′45〃~117 ° 33′56〃,北纬29 ° 30′32〃~29 ° 30′33〃, 位于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地处两湖(鄱阳湖、千岛湖),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连线交点位置,距景德镇市区 50公里。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目前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景区四季气候宜人,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4%以上。区内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树、香榧树、金钱豹、娃娃鱼等国家珍稀动植物180多种。境内最高峰五华山海拔1618.4米,是景德镇昌江的东河源头。 瑶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开国元帅陈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改编。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她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是旅游休闲、访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 建于西汉末年的瑶里古镇,群峰环抱,如画如屏,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一律的徽派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1] 明清商业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昔日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至今仍保存较好,其中以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 东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是明清之际装运高岭土之地,因运输繁忙而成街。街道两旁林立的店铺和青石板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是古代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 镇区历史 瑶里,古名“窑里”, 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曾用过瑶里公社、瑶里乡的名称,1994年8月24日撤乡置镇,即今日的瑶里镇。 § 自然环境 镇区年平均气温 20℃左右,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4%,山林面积22 .5 万亩,耕地 1 . 4万亩。境内存有国家一二级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银杏、鹅掌楸等各类植物95科、256属、648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麂、娃娃鱼、狗熊等各类动物100多种。东端的五股尖主峰海拔1618米,是赣东北最高峰。瑶里山区在冬季经常有大量积雪,气温较低。瑶里植被资源非常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 § 瑶里旅游 瑶里古村 瑶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2001年4月2日被列为江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9日,被批准为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8月9日,瑶里镇、高岭村分别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05年,瑶里镇一举并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六块国家级品牌。瑶里高岭山是闻名世界的陶瓷圣地,是世界高岭土矿物的命名地,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古码头100个。瑶里的旅游资源具有“红、白、绿、灰”四大特色。2010年3月1日起,瑶里大门票调整为150元/人。 瑶里最为秀丽的景色当数汪湖生态游览区和梅岭休闲度假区,那里山峭林密,景色雄奇,95科648种木本植物在这里茁壮生长,数百种野生动物在林内繁衍生息。那里既有流泉飞瀑、奇石洞天;又有千年樟群、原始森林;集山、水、岩、林为一体,聚险、奇、峻、秀于一身,汇四季景色变幻为一时,是一处寻幽探奇的旅游佳境。 位于汪湖生态游览区的南山瀑布群,由南山瀑、石花瀑、飞龙瀑、飘锦瀑等四段瀑布组成。瀑布群全长400多米,落差达220米,主瀑宽70米。一水四瀑,首尾相接,从大到小,先急后缓,若断若续,时隐时现。四瀑景致,瀑瀑不同。 汪湖生态游览区的另一处景点——原始森林、天河谷,气候湿润,植被完整,从阔叶林到针叶林,从藤蔓乔木到花草灌木,色彩斑斓,层次分明,俨然一座天然植物园。瑶里风景名胜区集山岳、林海、瀑布、峡谷等自然风光和古镇、古窑址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山水、人文俱美,原始、古朴、清静,一年四季气候适宜,是享受大自然洗礼的绿色家园,是访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佳境。 § 镇区经济 境内盛产的“仙芝”高山云雾茶,在宋代还成为朝廷贡茶。现代研制的“崖玉”仙芝茶系列曾先后三次荣获国际金奖,被中国农业部评为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另外,境内盛产的鸭脚板、苦槠豆腐、苦菜、山蕨等森林蔬菜及地方菜肴享誉省内外,初步形成了瑶菜系列,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 佛教文化 瑶里古村 高际禅林寺坐落于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境内,海拔1681.4米的五股尖半山腰,其建筑面积最盛时期达9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是始建于宋代时期的赣东北著名寺庙。 高际禅林寺始建于宋代唐和元年(公元1118年),距今将近900年的历史。相传宋朝时期,县人余茂亨、余茂学兄弟俩经一位高僧指点,来到这块藏龙卧虎富有灵气的高际山处,潜心勤学苦练6载,后兄弟俩赴京报考,双双高中文武状元。衣锦还乡之后,余家兄弟在这块风光秀美、景色怡人的高际山处,大兴土木修建了高际禅林寺。另外在周围广购山林良田,种植松树、茶林。随后,香火逐渐旺盛起来,到明朝崇祯年间,香火最为旺盛。明代著名禅师静虚曾诗云:“白云深入有僧庐,漏尽晨钟倚枕初。阅历林泉声隐隐,行回岩壑韵徐徐。驱除忘幻清平旦,领略春容见静虚。又听晓天鸡喔喔,共催人读五更书。”便印证了当时的情景。 高际禅林寺太平天国时期遭到毁灭性破坏,寺庙建筑十去八九。高际山曾建有关公庙、八仙庙、送子观音庙、龙王庙等7座寺庙。现在,只留下这些寺庙的遗址以及大量的摩崖石刻、弥陀柱、法老墓、佛塔等佛教遗址。 § 陶瓷文化 瑶里古村 瑶里境内山高林密,盛产制瓷原料—高岭土,虽经数百年采掘,至今仍蕴藏丰富。其境内高岭村是古代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十八世纪初,法国传教士昂雷科莱到景德镇考察瓷器制作工艺,将采集的高岭土样本寄回国内由科学家分析研究。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亲自来到高岭一带探勘,并在其后出版的《中国》第三卷中以“高岭”的拉丁文译名Kaolin命名此土,从此高岭之名传播国外,成为国际黏土矿物学通用术语——“高岭土”的命名地。 宋元之际,由于高岭土使用价值的发现,导致了景德镇瓷业“二元配方”制胎法的产生,使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质瓷,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开创了景德镇瓷业的新纪元,从而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铸就了瓷业的辉煌。高岭孕育了瓷都,瓷都把高岭推向了世界。 高岭土矿遗址园区不仅是陶瓷考古工作者们研究古陶瓷原料的圣地,而且是人们假日休闲的理想去处。在这里,您可以沿着绵延数十里麻石铺砌的古山道,探寻散布山间的古矿坑,攀登险象环生的金鸡石,也可以凭立在那依山临水的聚秀亭,观赏那状若游龙的龙口瀑布和形如华盖的古樟林。高岭深厚的文化底蕴,壮丽的自然风貌,淳朴的乡间民俗,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 民风民俗 瑶里古村 新屋下狮灯 据介绍,新屋下王姓、胡姓祖籍在安徽潜山县牌楼乡。听长辈们讲,在明末清初,由于兵荒马乱,老百姓生活由于战乱,民不聊生,为了自下而上王姓、胡姓迁徙到浮梁县瑶里乡的直坞岗,帮财主种茶籽山。由于在这边不服水土,人丁不旺,就到安徽潜山牌楼乡挑着香走,引狮神到瑶里的直午岗。下半年就按在安徽老家的狮样把狮灯扎起来,狮毛是用伸筋草(一种中药)扎的。 郑家山禾杆香龙灯 每逢中秋佳节,新屋下村郑家山组都要扎制禾杆(稻草)香龙灯,仅在村中走家串户,很是奇特。还有奇特的地方,郑家山正月不迎灯,也不接外村龙灯。禾杆香龙灯分龙头、龙身、龙尾,共九节,全用稻草扎成龙的模样,中间用稻草绳连接。龙珠用嫩南瓜制成。龙珠、龙身起灯时插满香。农历八月十五晚,在祠堂中扎好龙灯后,烧黄表纸、点香,敬神。将龙珠、龙身插满点燃的竹香,即为起灯。然后由半大小伙子扛赶龙灯,锣鼓开道,小提(喇叭)伴奏,走家串户,就为迎灯。每到一家,主人在门外插香,烧黄表纸,打爆竹接。灯在家中走一圈后,主人用爆竹送。遇有做新屋、娶新妇人家迎两次,主人弄点心招待迎灯人员。走完全村,香龙灯在祠堂前大坦翻肚皮等戏法,最后到村口关帝庙迎。迎完,将龙珠送给娶新妇人家,龙身则抛于水口坑下,是为销灯。 正月舞狮灯 舞狮灯从正月初二起灯,元宵烧灯,烧灯时也要敬山神土地。起灯时到直午岗山脚引狮神,烧灯要到村口苦株树佬下烧灯,全部烧完。以后要扎灯,全部重新另做。迎灯时,还有四个牌灯,有两红两绿,红的放在上风处,红牌写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绿的则在下风处,绿牌灯上写有“狮笑迎新春”、“灯接丰收年”。舞狮灯时四个牌灯放在四个角上的地上,(也叫指示灯)。 舞狮灯前要剪鸡敬神,烧黄裱纸,摆“福礼”(即鱼、肉、鸡、豆腐用托盘装好,插香火、烧锡箔、敬拜山神土地),而后起灯。舞灯动作有“开四门”,开四门分双四门和单四门,另外有“狮子打滚”、“狮子跳台”、“狮子望月”、“狮子搔痒”等动作。 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四接祖宗回家过小年,插三根香,烧草纸锡箔,挂容像,摆一桌饭为菜(摆茶、饭、酒、筷子、豆腐等),而后从大门外一个个喊世太的名字,不知名字的则喊称呼。回来,从大门外背进来。 而后每天插一柱香,摆一碗饭,有茶几的摆在茶几上;没有茶几的,以前是放在香火橱内,把亡人的名字都写上去,形状和半个人身像一样,用木头雕。 绕南求雨习俗 瑶里地区经常秋旱,各村有各村的求雨习俗。绕南求雨习俗很有特色——晒石壁老爷。绕南村后山有一罩石岩,其下有块稍长石头,绕南村民恭称其为石佛老爷。立秋后,天大旱祈雨,村民先到石佛老爷前焚香问叫儿,如老爷示下愿意动身请上天落雨,又问叫儿,定下请石佛老爷日期。到日子,准备好竹轿(现在为竹椅),先叫壮汉从罩石岩下背出石佛老爷。到山脚,再请石佛老爷坐轿,鼓乐侍候,送到村西北排家潭一向阳石壁上晒日头。晒至石佛老爷冒出汗珠(石头上出水),老天一定下雨,无不灵验。下雨后再鼓乐相送,请石佛老爷到原位歇息。99年秋旱,村民如法炮制,天即下瓢泼大雨。非常奇特的是,上落至东源山口,下不过石家碑大桥。 嫁女风俗 一、弄待女酒:家中弄一桌酒,用方桌,未婚本家族女子做陪。菜有猪肉、鱼、蛋、豆腐、蔬菜等。 二、辞嫁:先向父母,再哥嫂,后亲戚,行大礼(跪拜)。1、要嫁之女向父母表达谢意,感激父母从小把其养育成人。 2、如哥嫂与父母不大和睦,则向哥嫂嘱咐,自己出嫁以后,哥嫂对父母要好。3、长辈哥嫂要给红包,约2-4元。 三、上轿:轿为二人抬凉轿。辞嫁以后即由本家兄弟背要嫁女上轿。弟妹吊轿杠,吊一段后,男方给红包,才下杆,红包约定俗成2-4元(人民币)。 四、接亲:一般是5个人,回来6个。意寓单数去,双数回,轿由男方带去,5个人轿夫不在其内,叫付亲客。 五、满月:女方兄弟即舅仂去。菜食有红烧肉、鸡块、鱼块、咸食等;花生、葵花子、水果糖等。 六、返面:婚礼后第三天(含婚礼当天),称为“三朝”,出嫁女在男方亲戚拜完年,新郎做完新客后,要到娘家做“返面客”,女儿向娘“汇报”诸如婆家一些“情况”,娘即教女儿如何孝敬公婆,处理好婆媳,夫妻关系,如何侍候老公等事宜。 § 特色美食 瑶里人在饮食上非常讲究,食料多取自天然,形成了当地的特色,花样多,门类齐全。如早点“珍珠米果”、“油糍”、“碱水粑”等就有36样之多。特色菜肴有“清炖石鸡”、“神龟偷菇”、“腊肉泥鳅汤”等74种,其中素菜有“鸭脚板”、“长命草”、“马齿苋”、“苦蕺”、“苦槠豆腐、苦槠粉丝、苦槠粉皮、黑木耳、香菇、笋干”等28种。 瑶里菜是依靠本地的土特名产加工制作的独具地方风味的民间菜系,在江西省内颇有知名度,曾获江西省烹饪大赛金奖。名菜和小吃包括“干腌菜窖肉”、“湿淹菜鱼头”、“黄齑煮豆腐”、“湿腌菜炒灰汤饼”、“冬笋炒黄齑”、“苦槠豆腐”、“康糍”、“珍珠米果”、“清明包”、“油糍”、“大米饼”等。 § 土特产品 茶叶 瑶里镇茶叶产于高山,多为云雾茶,不施用化肥,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味美、香甜、清澈、保健”诸多功效。采用手工制作,品种有“崖玉、毛尖、玉枝、毛峰、绿茶”六个品种,瑶里崖玉曾荣获三次国际大奖,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AA级绿色食品。 南山雀眉 采自瑶里南山.白石塔.郑家山等海拔800--1200米的高山。用清明前的嫩芽加工而成,贰万多个嫩芽才能加工壹斤干茶,茶叶色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绵长,形态纤细匀称,条索紧细,白毫披露,银光隐翠。 茶油 是从茶树上采下的茶籽进行加工而成食用油,具清香、味美、保健等功效。该镇每年产量达三万余斤。 瑶 里柿子饼 性味,味甘,性寒,涩,无毒 补虚劳不足,消腹中瘀血,涩中厚肠,健脾胃气,能化痰止咳, 治吐血,润心肺,疗慢性肺疾引起的心热咳嗽,润声喉,杀虫,温补。 经常吃可去面斑。治反胃咯血,肛门闭急并便血,痔漏出血。摘自《本草纲目》 瑶垚牌柿果 色泽艳丽,汁多味甜,富有营养。据测定:每100g鲜柿含糖14-17g,蛋白质0.4-0.6g,脂肪0.1g,维生素C7-11mg,维生素B1 0.1mg,维生素B20.02mg。还含有钙、铁、磷等微量元素,是不可得天然食品。 食用方法:开包既食 香榧果 香榧为常绿乔木,属紫杉科榧属,是世界稀有干果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