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毕的故事》 |
释义 | § 影片简介 《小毕的故事》 《小毕的故事》(Growing Up)即依据台湾作家朱天文所撰写的小说《小毕的故事》为基础,再进行改编的电影作品。故事剧情描述一位眷村青少年的成长故事,从年少轻狂的懵懂无知,到成年的成熟稳重,传达早期台湾生活的真切与感怀。整个舞台在台北县淡水镇取景,摄取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传达早期台湾眷村生活及回忆。 台湾新电影的奠基作,也是首开“成长电影”先河的代表作品。陈坤厚与侯孝贤这对事业搭档,继《在那河畔青草青》后更上一层楼之作,自然的技巧中呈现出温馨淡雅的气氛,每个角色几乎都演得十分贴切而投入,童角戏的掌握尤佳。故事讲述小毕的母亲携子再嫁,含辛茹苦,最后以自杀来激励儿子上进;养父毕大顺对小毕视同己出,可是他自我封闭,家人对他爱护时动辄得咎,与养父若亲若疏,小毕自小顽劣不更事,从母亲和养父的婚礼喜宴上收汽水瓶盖,到小学时恶作剧,偷漫画书,中学时恋爱、偷便当,和恶少争强斗狠,小毕母亲面对丈夫和儿子始终怀着自卑歉咎的心情。小毕在善良的人伦中成长,发掘出生活中更丰硕的道德意义。影片深入探讨了顽劣少年的内心世界,写出他愤世嫉俗…… § 影片剧情 小毕的母亲年轻时,被一个男人所骗,生下了小毕。母子二人辛苦度日。经人撮合,她嫁给了大自己几十岁的公务员老毕。 结婚照上,是少见的三个人合影。母亲,小毕和老毕。即使她再打扮沧桑,也可以看出夫妻两人相隔的几十年韶华。 一个低眉顺目,看上去木讷平和。一个温良贤淑,浅笑里掩不住脆弱。这样的婚姻,于他,是一个完整的家,于她,则是一个归宿。 终究是为了孩子——也许谈不上爱情,只有恩情。但…… 影片以叙述者小帆的视角,引出了小毕自童年、少年、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遭遇。她是小毕成长过程的旁观者,也是自身成长过程的亲历者;她旁观着小毕的成长,也经历着自己的成长。故事里的小毕原本是私生子,她的母亲是个未婚女子,因与一已婚男人相恋,生下了他。为了维持母子俩的生计,她带着儿子嫁给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老毕。从此,这孩子就随养父姓毕。这样的情节不由得让我们了解到小毕顽劣背后最为生动的一面,他的家庭环境复杂,养父毕大顺虽然对小毕视同己出,教他写字、学习,准备培养他进大学。可是小毕却摆明不吃这一套,对新家庭与新环境的拒绝,是他自我封闭与玩世不恭的根源,也许,是旁人异样的眼光与背地里的歧视造就了他反叛的个性,他表现出的一切,都象是对这个被强加给自己的父权示威,但他稚嫩的个性外表下,却无法去填补小母亲的伤痛,面对日渐沉默寡言的丈夫,以及接连捅马蜂窝的儿子,她始终怀着自卑歉咎的心情。最后,为了能使小毕回心转意,居然想到了自杀……那是一天,小毕偷钱为人治病,毕大顺未问情由便施以责罚,小毕反唇相讥,结果大顺气极之下,声言要赶走他们母子俩。心理脆弱的小毕妈妈为洗刷儿子无知的罪过居然自杀身亡。在经历一番死别与生离之后,小毕也好像在母亲的死讯中,一夜之间长大了。这种成长所需支付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毕竟他失去了最疼最爱他的妈妈,但是他也在这些惨痛的经历中获得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坚强,那种勇于直面今后生活道路的果敢和坚强。后来,小毕拒绝毕大顺供养他升大学的苦心,而进了军校。在阳光灿烂的一天,小毕身着戎装重回母校与同学相聚,而故事的叙述者小帆,则与他在聚会上重逢,淡淡地相视一笑,随即就以成年人的理性与浪漫,在浅浅勾勒的新画面上开始了另一个关于生活的主题,但结尾的那一瞬,两个人却在人们的祈望与憧憬中各奔西东,仍旧把画面定格为回忆。 § 幕后花絮 影片获第2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 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影片获得西班牙希洪影展最佳影片奖。 [1] 制作前,当时小野在缴付《小毕的故事》的企划书中,他是这样写的:“本片最主要的目的是以青少年成长受挫之后逐渐领悟人生的意义,最后决定投考军校,报效国家”。 台湾导演陈坤厚与侯孝贤为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将自己的房屋分别值押及贩售,总共集资200万元新台币,才凑足所需要拍摄金额。 § 主要演员 钮承泽饰毕楚嘉(少年) 张纯芳饰林秀英(毕楚嘉的母亲) 崔福生饰毕大顺(毕楚嘉的继父) 颜正国饰毕楚嘉(童年) 朱小凡饰(毕楚嘉的同学) 张世 孙鹏 庹宗华饰毕楚嘉(成年) 禹黎朔饰小云(林秀英的朋友) § 导演简介 陈坤厚 陈坤厚,男, 生于1939年7月25日 ,中国台湾 台湾导演、摄影师。生于台中。毕业于台中第一中学。1962年考入中影公司,跟随其舅舅——著名摄影师赖成英学徒做摄影。1971年正式升任独立摄影师,并于1972年为宋存寿拍摄了《母亲三十岁》。陈坤厚的摄影风格很受大导演李行青睐,先后为《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原乡人》等掌镜,其中凭《汪》片获第十五届金马获最佳摄影奖。1979年起与侯孝贤合作,影片皆由陈摄影、侯编剧,两人轮流担任导演,先后推出《我踏浪而来》、《天凉好个秋》、《蹦蹦一串心》、《在那河畔青草青》等爱情轻喜剧。1983年执导《小毕的故事》,该片镜头流畅,色调淡雅,故事清新朴实,哀而不伤,具有醇厚、明快的健康写实风格,成为台湾新电影代表作品;获第二十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西班牙希洪影展最佳作品奖。之后导演作品有《最想念的季节》(1985)、《结婚》(1985)、《流浪少年路》(1986)、《桂花巷》(1987)、《春秋茶室》(1988)等。陈坤厚作品多由文学作品改编,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示了温和的人文关怀和完美的视觉风格。 § 主演简介 钮承泽 钮承泽,男, 生于1966年,中国台湾 台湾演员、导演,祖籍北京。毕业于国光艺校影剧科。少年时代即参演台湾新电影多部经典作品,如陈坤厚的《小毕的故事》(1983)、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1983),后相继接演林清介的《安安》(1984)、张艾嘉的《黄色故事》(1988)、王童的《香蕉天堂》(1989)、王小棣的《飞天》(1996)、麦当杰的《黑金》(1997)、陈国富的《征婚启事》(1998)、林正盛的《天马茶房》(1999)、章蕙兰的《小百无禁忌》(2000)、侯孝贤的《千禧曼波》(2001)等影片。 近年演而优则导,人称“豆导”。执导偶像剧《土司男之吻》、《来我家吧》、《求婚事务所》,观众反响热烈,成为台湾电视界的新锐导演。2007年推出首部电影导演作品《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直指台湾社会各种乱象,新颖有趣。2009年的《艋舺》首日票房2521万(新台币,下同),上映17天突破2亿大关,在全岛掀起抢看浪潮,并顺势入选第60届柏林影展——纯本土制作的《艋舺》获得“继《海角七号》之后的又一台湾电影之光”的盛誉。 崔福生 男, 生于1931年7月8日 星座: 巨蟹座 北京人。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空军大鹏话剧队演员,后任导演。1958年入国民党政治作战学校影剧系学习。1962年毕业后任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演员。 § 影片信息 更多外文片名: Hsiao pi te ku shih xiao bi de gu shi 编剧: 朱天文 Zhu Tianwen ....also novel 丁亚民 Yah Ming Ding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许淑贞 Shu-Chen Hsu 制作人 Produced by: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producer 徐国良 Kuo-Liang Hsu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李宗盛 Jonathan Lee 摄影 Cinematography: 陈坤厚 Chen Kunhou 剪辑 Film Editing: 廖庆松 Ching-Song Liao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单声道 摄制格式:35 mm §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1.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 2. 万年青有限公司 [台湾] 发行日期 香港 Hong Kong 1985年7月19日 台湾 Taiwan 1983年1月29日 美国 USA 1983年12月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3年1月26日......(Febio Film Festival)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