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烧卖 |
释义 | § 做法 烧卖烧卖的做法很简单:用不发酵的面粉擀成薄皮,包上馅,顶上捏成折儿,然后蒸熟。很多地方都有烧卖,但沙县的烧卖最有特色,味道也最好。沙县烧卖皮薄个小,而且在面粉中掺了部分木薯粉,蒸熟后晶莹似玉,小巧玲珑,一眼望去便令人食欲大动。高档的烧卖对馅极为讲究,虾仁、瘦肉、冬笋、香菇、粉丝是少不了的。沙县烧卖的味美,还得益于豆豉油。外地的烧卖,调味品大都是拌在馅里。俗话说:“众口难调。”咸淡酸辣很难把握。沙县烧卖的馅以料的自然风味为主,食用时佐以天然调味品豆豉油。咸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可谓“众口难调自己调”,不失为取巧的好办法。烧卖一般是咸的,夏茂却有一种甜烧卖,风味尤为独特。夏茂甜烧卖制作并不复杂:将夏茂地产的“三元饼”切成一厘米见方的饼丁,拌入猪油、紫菜、白糖做馅,讲究的还加上桔饼丁和研碎的花生,用精面粉擀成皮,将上述馅和皮包成高4厘米左右,顶端开口的圆柱状,蒸熟后稍凉即可装盘。 § 由来 烧卖燒賣,又稱干蒸、燒麥、肖米、稍麥、鬼蓬頭燒賣,是形容頂端蓬鬆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麵為皮帶餡上籠蒸熟的麵食。燒賣源起元代大都,一說内蒙古,現在中國内蒙古、北京、山西、廣東、山東、江浙等地均有分布。 燒賣用燙麵,即用開水和麵,麵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麵,以增加成型能力,用一種中間粗,兩頭有把的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邊如同花邊,中間放餡,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屉蒸熟。皮薄餡大,形若杯,底为圓,腰收細,上面如同花邊,美觀好吃。燒賣餡料多為糯米、蘿蔔、白菜、瘦肉等,加入調味的魚露、味精。吃時配以醋、蒜絲,味道可口、鮮美。烧卖 最早關於燒賣的記載是在元末明初,當時在高麗出版的漢語學習書籍《朴通事諺解》上記有元朝首都大都有販子熟食「素酸餡稍麥」,是以麥麵製成的薄皮包著肉蒸熟,伴湯而食。稍麥之名,隨便因音近讀成燒麥和燒賣。其他關於燒賣的記載包括有《楊州畫舫錄》、《桐橋椅棹錄》,清朝《金瓶梅詞話》有桃花燒賣的記述;清朝著名食譜《調鼎集》亦有收集菜式如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传说清光绪回族人马玉亮所创的燒麥。初名撮子包,因感不雅,又因其边与将熟的麦穗相似,遂改名为“烧麦”。 § 种类 烧卖上海燒賣:上海燒賣餡料以糯米為主,可在其中加入切碎的豬肉,牛肉,蝦,白菜,香菇,以及其它。 廣東燒賣:上海燒賣餡料以糯米為主,可在其中加入切碎的豬肉,牛肉,蝦,白菜,香菇,以及其它。廣東飲茶吃的點心中,包括有燒賣。廣式燒賣一般比較小,長度不過兩厘米,一個小籠子內可以放下三至四顆。廣東燒賣款式多樣化,常吃的包括: 乾蒸燒賣:又有蝦肉燒賣,以切碎豬肉、鮮蝦為主要餡料,用鮮黃色的薄皮包裹,再在燒賣上加一點蟹黃來點綴,蒸製而成。但由於成本問題,現多以蟹子取代蟹黃,甚至使用成本更低的紅蘿蔔茸。 牛肉燒賣:將切碎牛肉,用白色的薄皮包裹,再上面上加上一顆青豆蒸製而成。 三星燒賣:是乾蒸燒賣的變相,在豬肉餡的燒賣分別放上冬菇、豬肚和蝦肉。每一籠三星燒賣只有三顆,便是放上這三種不同的燒賣各一。 魚肉燒賣:體積較一般燒賣細小,主要餡料是碎魚肉,用鮮黃色薄皮包裹蒸成。通常作為街邊小吃。 黃沙豬潤燒賣:也是乾蒸燒賣的變相,在豬肉餡料上加上豬潤蒸製而成。是一種懷舊點心,現時很少茶樓供應,只有一些老茶樓如蓮香樓有售。 鵪鶉蛋燒賣:餡料是碎豬肉、蝦肉和鵪鶉蛋。 葷餡燒賣:用雞肉、火腿配上時令菜作餡蒸成。 油糖燒賣: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作餡蒸成。味甜。 羊肉燒賣:是山東臨清出名的燒賣,以羊肉作餡料。 蛋肉燒賣:以蛋和豬肉作餡料。 日本燒賣:(焼売、しゅうまい、シウマーイ、siumai),味道和用料也和廣東燒賣類似,只是通常形狀較大而且多在燒賣上放一粒青豆以作裝飾。 § 参考资料 [1] 中国特产专业网 http://www.haogoods.com/html/81/n-3081.html [2] 为食自游行网 http://talk.uonlive.com/viewthread.php?tid=6179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