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惠德 |
释义 | § 简介 王惠德照片 影视策划及制片人。1954年12月生于大连。1968年9月至1972年12月就读于大连第二十九中学(1971年曾入选大连市体校青少年足球队参加短期训练和比赛),1972年12月在母校应征入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至今。 1972年7月入团,1972年12月入伍,1976年10月入党,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行政管理处九中队战士、纪录片前线摄影队记者、故事片制片、干事、故事片部副主任、部党委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电视部副主任、部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文学策划部副主任、部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厂党委委员;厂政法委员、厂纪检委委员、厂安委会委员、厂计生委委员、厂保密委员会委员,现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策划部副主任兼高级经济师。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电视部高级顾问 《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编辑委员会委员、执行编委 八一电影制片厂建厂五十周年大型纪念画册《光辉历程》编辑委员会委员 § 个人成长经历 1985年 1954年12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父母一生勤奋、操劳,为的是希望子女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且学有所成,母亲从小就给他们打下“知识 改变命运”烙印的尊尊教诲,使他从学时起心中就有了一个充满美丽与希望的梦想,那就是从军入伍,当 一名真正的军人、真正的男子汉。“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成了他人生追寻奋斗的目标。 1968年9月,在他进入了初中时,国内文革尚未结束,“珍宝岛事件”刚刚发生不久,中苏关系正处于紧张之中,他渴望实现梦想的希望更加强烈。并暗下决心,练好身体,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报效祖国。 王惠德学习勤奋,身体素质好,他不但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还成为学校的体育尖子,先后成为学校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和足球队的领军人物。在1971年大连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被评为“优秀运动员”称号,同年9月入选大连市体校青少年足球队,参加集训和比赛(当时队中有不少后来成为国内足球明星,如:刘志才、藏菜灵、马林、孙贤禄、卢琳等一批球员)。他的体育才华也随之显露,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有人劝他凭他现有的体育成绩和综合素质,不如走体育专业的道路。他也曾动摇过,因为体育是他最喜爱的运动之一,特别是足球,至今他仍然坚持只要有大连队比赛必看的习惯,且仍然有一种随比赛节奏和进程而冲动的情感在里面。 1972年在他高中即将毕业之时,他的体育老师,也是他的启蒙教练王延年,力劝他留校或保送去体育学院上学,将来回母校执教。正处在人生道路须作出困难抉择时,恰逢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首次来大连征召文艺兵,在他和家人的努力说服学校和老师的情况下,毅然报名应征入伍,从此走上了军旅影视艺术的道路,一干就快四十年。 在近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从一个学生兵,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他经过多年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努力掌握电影管理专业知识,终于考入国家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电影学院和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学院进行深造,为他今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经历了唐山“7.28”大地震抢险救灾的艰苦磨难和心灵的洗礼,又经受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从单纯走向成熟,从拼搏进取到走向成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从此走上自己人生事业的辉煌。 § 影视作品 1973年5月参加影片《水上游击队》的拍摄,担任制片。 1973年9月参加影片《激战无名川》的拍摄,担任制片。 1975年5月,参加革命样板戏维语《红灯记》的拍摄,担制片。 1976年3月,参加革命样板戏京剧《沂蒙颂》的拍摄,担任制片。 1996年 1976年7月30日,赴河北唐山地震灾区采访、拍摄,担任制片。 1977年4月参加故事影片《雷锋之歌》的拍摄,担任制片。 1979年2月1日遵照上级命令随战地摄影队赴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拍摄战地纪录片任务并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 1979年2月17日中国宣布向越南进行自我还击作战的命令,先后跟随解放军昆明军区第十一、第十三和第十四集团军跨越红河进入越南老街、班菲、小曹、他辣、狼中、黄连山省古柳、保胜、普梅车站、沙坝等进行战地拍摄。 1979年2月22日在执行完拍摄任务后缴获一辆苏式卡车开回祖国。 1979年5月乘专机从昆明返回北京。在战争中完成战地纪录片《奋起还击》,同时还完成《自卫还击作战》内部版及资料片;纪录片《向英雄模范致敬》等多部记录片、教育片和资料片。《奋起还击》荣获首届解放军文艺奖最佳纪录片奖、国家政府奖优秀纪录片奖和总参、总政优秀教育片奖。本人荣立个人三等功和集体三等功各一次 1979年6月,参加故事影片《今夜星光灿烂》拍摄任制片。该片荣获永乐杯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 1980年2月参加故事影片《解放石家庄》拍摄任制片。 1981年3月至1983年2月参加影片《风雨下钟山》拍摄任制片。该片荣获国家政府奖优秀影片奖、首届解放军文艺大奖 1983年3月参加戏剧影片《吕布与貂蝉》的拍摄,任制片。 1983年4月参加故事影片《巴山儿女》的拍摄,担任制片。 1984年5月参加故事影片《远方有条流金的河》拍摄,任制片。 1984年3月参加电视剧《小楼轶事》拍摄担任制片主任。 1985年4月参加故事影片《被跟踪的少女》的拍摄任制片。 1985年5月参加故事影片《柳菲的遗书》拍摄担任制片。 1986年3月参加故事影片《老乡》拍摄担任制片。 1986年12月参加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影片《敦煌》的拍摄,担任中方驻京代表,获厂嘉奖一次。该片荣获日本第12届电影节“最高作品奖”。 1987年12月参加电视剧《本案没有结果》担任副导演、场记兼制片。 1988年1月参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大决战》的前期筹备工作,担任制片。 1988年3月参加故事影片《黑脸女婿》的拍摄,担任制片副主任。该片荣获首届上海农民电影艺术节“银絮奖”。 1989年3月参加故事影片《龙云和蒋介石》的拍摄担任制片副主任。 1990年4月参加故事影片《蘑菇云下的匪帮》的全片筹备工作担任副主任。 1990年10月参加重大革命历史巨片《大决战-平津战役》的拍摄担任指挥组成员,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该片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3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国家政府奖优秀影片奖、第12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5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奖、当代电影十佳优秀影片奖、电影百年百部优秀影片、并获总政颁发的个人艺术贡献奖一次。 1992年8月参加电视剧《张秉贵》的全剧筹备工作担任制片主任。 1996年 1993年7月参加中港合拍电影《火云传奇》的拍摄担任制片兼报关员。 1995年9月担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进军》《大转折》指挥组成员,并直接参与了影片《大转折》和《南线大追歼》的具体组织工作和拍摄协调工作。该片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奖、电影百年百部优秀影片。 2000年4月接受下部队代职锻炼任务,并担任总政代职干部组副组长。在此期间带领部队参加了八一厂拍摄的电影《北纬三十八度线》的协拍任务。由于深入部队生活,带队工作和完成任务出色,受到集团军军、师首长的通报表扬。 2001年3月参加电视剧《走向喜玛拉雅》的制作并担任监制。该剧荣获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二等奖。 2002年5月参加电视剧《浦江豪侠》策划制作并担任艺术总监和监制。 2002年5月至9月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建厂五十周年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今夜红星灿烂》担任制片主任和文艺晚会办公室主任。 2003年还参与了电视剧《民心》、《无愧苍生》该片荣获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二等奖、25届电视剧飞天奖长篇一等奖;《陈云在临江》该片荣获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中篇二等奖、26届电视剧飞天奖中篇二等奖;《强渡嘉陵江》该片荣获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中篇二等奖。 2003年11月参加了电视剧《清风店战役》制作,担任监制。该剧荣获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中篇三等奖。 2003年8月参加了电视剧《抗日名将左权》的拍摄,担任策划和制片主任。该剧在2005年度央视全国收视率排列评奖中获得全国收视率第三名奖和央视网点率第一名。 2004年5月参加了儿童故事影片《金蝴蝶结》的创作,担任策划。该影片荣获第九届宁波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2005年10月参加电视剧和电视电影《谁当家》,担任执行制片人、文学编辑和监制。 2006年5月参加电影故事片《血脉》的拍摄,担任策划和监制。 2007年4月参加电影《八月一日》的创作,担任文学统筹。该片荣获第九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第十三届政府华表奖“优秀影片奖”(2009.8)、第十一届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2009.9);荣获第二十七届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2007年3月参加电影剧本《华益慰》的创作,担任文学统筹。 2007年9月参加数字电影《马石山十勇士》的拍摄,担该片总任策划。 2007年12月参加完成将军系列数字电影《萧锋血战陈庄》创作和拍摄,并担任该影片执行制片人,影片播出后得到电影频道领导的赞扬和重奖,并创下收视率和播出率新高。 2008年1月参加电视剧《铁骨柔情》拍摄制作,担任总策划和执行制片人。 2008年2至10月参加电影《霓虹灯下新哨兵》创作和拍摄,担任该影片策划和责任编辑。影片完成后得到电影局和武警总部领导的好评,该影片获得第十六届大学生电影节“军事题材创作奖”被列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献礼片、向社会和全国院线公开推荐进入院线展映的10部影片之一;纪念建国60周年推荐展映的100部影片之一;荣获第十一届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2009.9)。 2008年5月完成了电影书籍《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的编辑、出版工作,担任该书编辑委员会委员和执行编委。 2008年8月参加电影《葫芦岛大遣返》的拍摄工作,担任制片主任,该片被列为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献礼影片。 2008年9月参加电影《惊天动地》的创作统筹策划工作,并担任责任编辑,该影片被列为建国六十周年献礼影片,上映后受到中央领导、军委、总政和广电总局领导的高度赞扬,获得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最高奖“电影优秀奖”;荣获首届中国影协杯优秀故事片奖;荣获广州第七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提名奖。 2009年9月参加电影《决战浦东》创作策划,并担任责任编辑,该影片被列为向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 2009年9月参加电影《情洒边关》创作策划,并担任责任编辑和执行制片人。 2009年策划数字电影《太阳脸》创作,并担任制片人。 2009年策划电影《我心有歌》创作,并担任制片主任。 [1] § 个人的荣誉 1961—1963年获得优秀少先队员“红孩子”荣誉称号。 1970年获得“五好学生”荣誉称号。 1970年获得大连市中学生“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 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留影 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表现出色,荣立个人三等功和集体三等功各一次 。 1992年因参加影片《大决战》拍摄表现出色,获得总政表彰颁发的个人“艺术贡献奖”一次,同时,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 2007年获得总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获得部队嘉奖多次。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到八一厂视察时,在摄影棚观看拍摄后与王惠德握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