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山孜遗址 |
释义 | § 简介 安徽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石山孜遗址位于濉溪县城东南75公里的平山乡石山孜村北面(东经116"83.3',北纬33"6.5'),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紧傍石山西北,地势略高于四周,由于历年黄河泛滥,表面覆盖沙土层厚约1米。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60米,文化层厚约2米。普查中发现文化层和红烧土,手制陶纺轮,大量锥形鼎足及陶片。其中鼎足最长者为11.8厘米,直径4.3厘米。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进行重点调查。1987年会同淮北市、濉溪县文物部门进行了首次试掘。开探方4个,揭露面积100平方米,除出土大量陶片、器足外,还出土了陶拍、陶饼、陶质器座、器底、器耳、器把、石斧、石折、石器坯料、角椎、角叉、蚌刀、骨质靴形器等。可辨别的陶器有钵、鼎、罐、盒、杯、盅等,其中有一完整炊器。陶质多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皮陶,少量黑陶及宽带纹彩陶,陶器纹饰多为附加堆纹(用泥系盘贴法),其次为划纹、戳纹、刺点纹、手掐纹、凹弦纹、指甲纹等。陶器最显著特点为手制,器形不规整,器壁较厚、较粗糙,甚至当时制作时留下的手纹尚清晰可辨。该遗址文化层厚,面积大,时代早,内涵较为丰富,受中原和长江流域诸文化因素影响较小,有其自身显著特点;或可代表淮北地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文化性质将有待进一步发掘考证。 § 相关条目 地理 旅游 安徽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