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犀散 |
释义 | § 生犀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犀角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组成】大黄(蒸,切,焙) 鳖甲(汤煮,去裙襕,醋涂,炙黄) 麦门冬(去心) 黄耆 秦艽(去苗并土) 羚羊角(镑) 桑白皮(锉) 人参 茯苓(去皮) 地骨皮(去土) 赤芍药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 【用法】上各等分,捣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青蒿少许,煎至9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儿小即分为二服。 【主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饭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愈后,余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 § 生犀散-《袖珍小儿》卷四 【别名】生犀饮(《婴童百问》卷六)。 【组成】地骨皮、秦艽、人参、羚羊角、大黄、麦门冬(去心)、枳壳、柴胡、茯苓、赤芍药、桑白皮、鳖甲(炙)各等分。 【来源】《袖珍小儿》卷四。 【主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渴,日夜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后余热不解,或伤寒病痉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亦治疳劳。 【用法】上锉散。每服2钱,入青蒿少许,水煎服。 § 生犀散-《医部全录》卷四五一 【药物组成】犀角屑1钱,鳖甲(酥炙)1钱,柴胡1钱,知母1钱,地骨皮1钱,胡黄连1钱,大黄半钱,桃枝半钱。 【处方来源】《医部全录》卷四五一。 【方剂主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肌瘦。 【制备方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5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 生犀汤-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药物组成】 生犀2钱(锉末),地骨皮(自采佳)1两,赤芍药1两,柴胡根1两,干葛(锉)1两,甘草(炙)5钱。 【功效】 镇肝,除心热, 【主治】 小儿阴虚,血分有热,或兼感外邪,日晡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形体羸瘦,口干颊赤者。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水1盏,煎至7分,食后温服。 【各家论述】 《小儿药证直诀释义》:此方以犀角为主,凉血清心;地骨皮退其虚热;赤芍柔肝敛阴;又加干葛、柴胡散外来之邪;甘草和中解毒。对血分热毒兼有阴虚而又夹外邪者颇为适宜。 【备注】 生犀汤(《普济方》卷四○○)。 §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名称: 生犀散 别名:生犀汤 组成: 生犀角1两,麻黄1两,石膏3两,羌活1两,当归2两,人参1两,甘草5钱,葛根1两,赤芍1两。 出处: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主治: 孕妇卒中风不语,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去滓,入姜汁1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各家论述: 妊娠风热,闭遏经气不通,故卒然仆倒,不能言语,胎孕其何以能安?生犀角清心胃之火;石膏清阳明之火;麻黄开发肌表以散邪;羌活疏通经络以逐邪;人参扶元补气,善通血脉;当归养血益营,能荣经脉。葛根升阳散热;赤芍泻火利营;甘草缓中以泻火也。为散,水煎入姜汁,以散豁痰涎,务使风火两除,则经气清和而神机开发,痰涎自化,胎孕必得所养,何忧卒中风之不能言语哉! §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 组成: 升麻2两,郁金半两,大黄1两,甘草1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 主治: 一切积毒伏热,吐血衄血,呕咳咯血,伤寒杂病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7分,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 《小儿药证直决·附方》 组成: 生犀(凡盛物者,皆经蒸煮,不甚用,须生者为佳)不拘多少。 出处: 《小儿药证直决·附方》 功效:消毒气,解内热。 主治: 疮疹不快,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上药于涩器物中,用新水磨浓汁,乳食后,微温饮1茶脚许。 各家论述: 《小儿药证直诀笺正》:此热甚而痘不能透,火焰上涌,致为血溢,故以清心泄热为主。聚珍本谓消毒气,固亦指痘疹热毒言之,其意可通。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