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草青枯病 |
释义 | § 基本信息 烟草青枯病 烟草青枯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广东、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西东部、安徽南部、四川及贵州局部烟区为害严重,个别年份常常暴发流行,造成毁灭性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和为害范围有向北方烟区扩展的趋势,在山东、河南、陕西及辽宁等省都有发生,局部地区为害较重。目前该病造成的损失已居各类病害的第4位,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 § 简单介绍 烟草青枯病 英文名:Tobacco bacterial wilt 病原:Pseudomonas solanacearum(E.F.Smith)Smith 称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 寄主:茄科、豆科、寥科、紫草科、凤仙花科及某些禾本科植物等30余科的200多种植物。烟草、番茄、花生及马铃薯等受害严重。 危害:烟草青枯病是为害烟草最重要的一种细菌病害,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常与黑胫病等根茎病害混合发生,危害更加严重。 分布:长江以南烟区普遍发生,危害较重的有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安徽南部及台湾等地。近几年有向北方烟区发展的趋势,山东、河南及辽宁部分烟区近年亦有发生。 § 症状表现 烟草青枯病 中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台湾均有发生,近年河南、陕西、山东、辽宁也有发现。烟草青枯病典型症状是叶片枯萎。初发病时,病株多向一侧枯萎,拔出后可见发病的一侧支根变黑腐烂,末显症的一例根系大部分正常。有的先在叶片支脉间局部叶肉产生病变,茎上出现长形黑色条斑,有的条斑扩展到病株顶部或枯萎的叶柄上。发病中期全部叶片萎蔫,条斑表皮变黑腐烂,根部也变黑腐烂,横剖病茎用力挤压切口,从导管溢出黄白色菌脓,病株茎和叶脉导管变黑。后病菌侵入髓部,茎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空腔,仅留木质部。 § 病原特征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E.F.Smith)Smith 称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9—2×0.5-0.8(um),有1—3根鞭毛,多单极生,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病菌生长温限18—37℃,30—35℃最适。52℃经10分钟致死。最适pH6.6。该菌已鉴别出5个小种及5个生物型,侵染烟草的菌株为小种1和生物型Ⅰ、Ⅲ、Ⅳ,自然条件下,生物型也常变化。 §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及生长着的寄主体内及根际越冬。种子一般不带菌。主要初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组织和肥料中的病原菌。病原菌借排灌水、流水、带菌肥料、病苗或附在幼苗上的病土,以及人畜和生产工具带菌传播。病田流水是病害再侵染和传播的最重要方式。 § 影响因素 烟草青枯病 青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气候、肥料与施肥措施、水利条件和抗旱抗涝措施等环境条件;烟田病原累积量;烟草品种的抗病性;烟株生长发育状况和根系发达程度;烟田施肥水平和肥料类型;病害发现和防治时机。 上述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总的来看,病原基数大、土质不良和品种抗病性差是导致青枯病大面积发生病的根本原因,气候变化是造成病害流行的客观原因,人为重视不够和技术措施不到位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观原因。土壤传染、前期侵染、雨后集中发病是青枯病发生的典型方式。有的烟区出现大面积死烟,就是由于前期青枯病的侵染,加上雨后的蒸腾作用导致的。 烟叶的根系发育状况、根系活力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烟苗移栽后的适度干旱有利于烟草根系的发育,如果烟苗移栽后烟田湿度大或移栽后4周内又浇水的,尤其是向烟田内追施氮肥,会导致烟株根系发育受阻、活力差,加上蒸腾作用,容易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化学防治的基础依赖于烟叶的生长基础,这也是有些防治青枯病的药剂防治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 发病条件 烟草青枯病叶子症状 病原细菌在病残体中可存活7个月,病菌落入土壤中或在堆肥中越冬。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若能连片隔年水旱轮作,基本可控制青枯病的为害。该菌在不同土壤中存活时间差异很大,有的很短,有的长达25年。土质黏重或土壤含沙量过高都易诱发病害,砂壤土发病较轻。地势低、低洼积水处、田块的入水口或流水经过处发病较重。 连作或前作为茄科或其他青枯病菌寄主植物的田块发病均较重,凡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发病均较轻。 施用铵态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若烟草生长过程中缺硼,就易受青枯病为害。地下害虫多,受线虫侵染的烟株也易发生青枯病。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产生胞外多糖(EPS),在菌体外形成胶状层,堵塞木质部纹孔膜,使病株萎蔫。此外,聚半乳糖醛酸酶可导致病组织变褐。病菌进入维管束后分泌出果胶酶,溶解寄主细胞中胶层,致寄主皮层及髓部组织腐烂死亡,且在茎基部形成空腔。在田间病菌借灌溉水及雨水和人畜及工具带菌传播。中国南方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 流行规律 烟草青枯病茎症状 青枯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及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也能在各种生长着的寄主体内及根际越冬。青枯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组织和肥料中的病菌。这些病原菌由排灌水、流水、带菌肥料、病苗或附在幼苗上的病土、人畜以及生产工具带菌传播。 青枯病菌在一般条件下是从根部伤口侵入,不能从气孔侵入。因此,在烟草移栽造成的根伤口或团棵、旺长期根快速生长时因农事操作造成的根伤口有利于青枯病菌的侵入。这些时期应对根部进行药剂保护。烟草青枯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低温高湿或高温干旱都不能使病害发生和流行。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30~35℃。湿度是影响该病发病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雨量多湿度大,病害发展快,为害重,相反雨量少,湿度低,病害发展受抑制,为害相对较轻。暴风雨或久旱后遇暴风雨或时雨时晴的闷热天气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往往易于造成该病的大发生。 不同土壤类型青枯病的发病程度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水田烟发病较轻,旱地烟发病较重,土质粘重易板结或土壤含沙量过高都易诱发病害,沙壤土发病较轻。通常地势高的烟地发病较轻,地势低的烟地发病较重,低洼积水处更重,田块的入水口或流水经过处也较重。另外,青枯病在偏酸性的土壤发病稍重,在碱性土壤上发病较轻。 移栽期对青枯病的发生也有影响。一般移栽期早,可使成熟采收期避开发病盛期,造成的损失较小,反之损失较大。土壤肥力和肥料种类、数量都对青枯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土壤肥力过大或氮肥过多,易造成烟株营养不协调,生长过于幼嫩,贪青晚熟,降低了烟株自身的抗病性,往往导致该病严重流行。硝态氮对烟草生长有利,铵态氮对烟草生长不利,所以施用铵态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硼肥是烟株维管束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烟草生长过程中缺硼,会导致维管束发育不良,顶芽萎缩,植株不壮,易受为害。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所以,青枯病在各地区的发生消长态势存在很大差异。青枯病呈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始病期逐渐提早、为害程度逐渐加重的趋势。如福建、广东、广西东部4月上旬或更早可见发病,6月初或更早进入盛发期;湖南、江西、安徽(南部)等省,最早可在5月上旬开始发病,在7月份以后进入盛发期。同一省区平原与山区发病时期也不同,山区比平原发病稍晚一些。 § 防治方法 烟草青枯病 (1)因地制宜选用抗青枯病的品种 高感青枯病品种是青枯病菌的良好宿主,在病区尤其是重病区必须种植抗病品种,从而切断感染源。如夏抗1号、夏抗3号、Cokerl76、Va707、Va770、Nc89、Nc2326、台烟、抵字101、G80、TT6、K394、C411、贝尔93、莱姆森、柯克316、柯克319等。 (2)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在有条件的烟区,可推行“烟、禾本科”轮作;对于种植面积大、不能进行有效轮作的烟区,可大力推广黑麦、燕麦、光叶苕子、苜蓿等冬季绿肥种植,通过半轮作的方式,既可以减少土壤病原量,又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对于pH值低于5.5的烟田,可施用生石灰或白云石粉来调节土壤酸碱度。 (3)培育无病苗。对常规育苗来说,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搞好土壤消毒处理和客土假植;对漂浮育苗来说,要搞好苗棚、苗池、营养液及剪叶工具消毒,按规定进行剪叶剔苗,并根据苗情和天气状况进行炼苗。 (4)早播早栽,发病高峰躲过雨季可减少受害。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的烟叶移栽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是烟叶旺长期,烟叶需水量大,由于此时天气温度较高且湿度较大,易导致烟株抗逆力下降,增加病害发生几率。在青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可通过栽地膜烟或膜下烟来预防,一般可将烟叶移栽期提早至5月上中旬,移栽时烟苗要带水、带肥、带药,高起垄深栽。烟草青枯病 (5)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不要用病株沤肥。注意增施硼肥。氮肥提倡用硝态氮,不用氨态氮。根据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氮肥施用量,足量施用烟草专用肥,杜绝超量施用纯氮肥。合理确定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比例,适量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其中堆沤的农家肥要腐熟两个月以上,并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施用的有机氮肥占总氮肥量的20%。 (6)加强管理,田问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用生石灰消毒病穴。采用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雨季,病菌随地表流水传播是土传病害蔓延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凡是病区烟田都要深挖排水沟,并合理布局排水沟渠。搞好田园卫生。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择砂壤土且排灌方便的田块栽烟。在地势较低湿度大的地区要起高垄。 (7)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一800倍液。灌根时,每株用对好的药液400一500m1,隔10天1次,连灌2—3次。 (8)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进行统防统治。在青枯病的重病区要在烟苗移栽30天后,每隔7天进行田间病害发生情况调查,以便及时发现症状并加以处理;对有既往病史的田块,一旦发现病株,立刻进行全田施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