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烟草野火病
释义

§ 症状(symptom)

烟草野火病病叶及病原细菌

于幼苗期或气候潮湿时最为明显,直径可达1~2厘米。病斑合并后成不规则的大斑,上有轮纹。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有薄层溢脓,干燥后病斑褐色部分枯焦破碎,穿孔脱落。在多雨潮湿,幼苗密集的情况下,病害蔓延迅速,往往引起幼苗成片腐烂,倒伏死亡,如被野火焚烧状。茎、蒴果、萼片发病后,上面生有不规则形的小斑,初呈水渍状,以后变褐枯死。茎上病斑略下陷,黄晕圈则不如叶上显著。

§ 病原物(pathogen)

野火病菌(Pseudomonas tabaci (Wolf et Foster) Stevens)为短杆状,无荚膜,不产生内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为0.5~0.75×1.5~2.5微米,单极鞭毛1~6根,长约4~5微米;在培养基上产生的灰白色圆形菌落具有萤光物质;在牛肉汁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初呈透明,后混白色,微突起,边沿透明。中心不透明。菌落均匀无颗粒,中心暗黄色。病菌好气性,最适发育温度为29~30℃,最高为32~34℃,最低0~2℃,致死温度为49~50℃ 10分钟。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只能存活12天,而在牛肉汁培养基上可活300天(室温),在5℃的温度下可存活0.5~3年,在灭菌水及纯琼脂上,亦可活0.5~3年。野火菌培养短期后常失去侵染力,能产生毒素(野火毒素,一种特殊的氨基酸)。

§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病菌在病残组织腐烂分解后很快死亡,在干燥的病组织中则可存活6年之久;带病种子和未经分解的病残组织为主要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自然孔口及伤口侵入,但必须叶片湿润,气孔中有水时才易于侵入内部。病部溢脓也需要雨水冲溅方能传播。侵入后3~5天即现症状。

§ 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高湿情况并且温度达29~30℃时,最利发病;如天气干燥,病害就受抑制。暴风雨不仅有利于细菌的传播,而且易在植株上造成伤口,诱致病菌侵入,因此,常在大风雨后严重发病。发病除决定于菌源及气候条件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寄主的抗病能力和栽培条件。一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烟株生育后期生长过旺的植株感病性高。在施肥较多的烟田,如植株打顶过早或过低,也都会促使发病严重。

§ 防治(control)

防治此病应从杜绝菌源及苗床清洁着手,结合栽培措施,促使烟草健壮生长。另外,还要实行合理轮作的制度;发病田块的烟草收获后要深耕翻土;对带病烟秸应在翌春前处理完毕。此外,还须采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等措施,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合理施肥灌水对防治病害,也有一定作用,应根据烟田土地肥力、施肥和植株生育情况,进行适时适度的打顶,以免植株生长过于密蔽,降低抗病能力。早期发现少量病叶,应及早摘去或提早采收脚叶,以防蔓延;此病点片发生阶段可喷施药剂,一般用160倍波尔多液,或用浓度200单位/毫升的农用链霉素,每百平方米喷药16斤左右,每周喷施一次,连续喷3~5次。

§ 基本资料

烟草野火病是假单孢杆菌属丁香假单孢杆菌烟草专化型。

§ 相关资料

此菌不好气性细菌,生长温度为2~34℃,最适温度为24~30℃。烟草野火病在苗期和大田期都能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能浸染花、果、茎秆和种子。发病初期病部产生黑褐色水渍状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可达1~2厘米,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病斑多时可合并成不规则的大斑,斑上有轮纹。

§ 参考资料

[1] 当涂县农业信息网 http://www.ahny.gov.cn/Html/2008-3-4/3561_119711_2008-3-4_482917.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5: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