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澎湖县
释义

§ 基本概况

澎湖县澎湖县位于台湾海峡中流,东与云林、嘉义两倒相望,西与福建厦门相对。澎湖县由澎湖本岛及周围64个岛屿组成,统称澎湖列岛,极东是查某屿;极西是花屿;极南是七美岛;极北是目斗屿;极西的花屿亦是台湾版图极西的岛屿。是台湾唯一全部以岛屿组成的县。县治设在马公市。

澎湖群岛位于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由于具有先天地理与港湾的优越特殊条件,自古即为军事要冲及重要的移民中继站,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区,有“台湾海峡之键”的称号。澎湖群岛有早期移民的传统聚落,为顺应环境而发展出的特殊空间地景,有异国统治时期殖民与军事防御的空间地景。种种的空间地景呈现了澎湖悠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特色。境内的天后宫,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还有文石书院、观音亭、七美人冢、西台古堡等,均有历史可考。著名的澎湖跨海大桥、桶盘屿、通梁榕树等景观,亦各有特色。

澎湖县由于四面环海,居民主要以渔业维生;矿产则以文石为主,澎湖和义大利同为世界两大文石产区,而澎湖文石质色均美,是举世公认最佳的文石;澎湖县致力发展观光旅游业。

§ 县情资料

澎湖县地图

简称:澎、澎湖、澎县

设立始年:1945年

行政区类别:县

区划:1市、5乡

政府所在地:马公市治平路32号

总面积:126.8641平方公里(台湾的第21位)

总人口:95,292人(2009年8月)(台湾的第23位)

人口密度:751.13人/平方公里 (台湾的第12位)

县象征:县花:天人菊;县树:榕树;县鸟:小云雀

官方语言:国语(现代标准汉语)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8,无夏时制)

经纬度:北纬23度35分0秒,东经119度35分0秒

总面积:126.8641平方公里

海拔高程:最高:52公尺(拱北山)

气候类型:副热带季风气候

平均温度:年平均温:23.0℃

最高月均温:28.3℃

最低月均温:16.2℃

§ 自然地理

澎湖岛原为火山喷出之熔岩台地,既无高山,也不河川,不宜耕种,但渔产丰富,且品类繁多。桃色珊瑚和澎湖文石为其特产,用以加工制成的戒指、项链、耳环、领带夹等饰物畅销海内外。

澎湖县是由100个大小岛屿所组成的群岛,极东是查母屿,极西是花屿,极南是七美屿,极北为目斗屿;本岛与白沙岛、西屿岛呈环状连接,三岛中间就是著名的澎湖湾。

风大、雨少为澎湖气候的两大特色。地理环境,加上气候影响,土壤贫瘠的澎湖只有一些旱田,甘薯、落花生、高梁曾列名为三大作物。目前澎湖的农产品以瓜果类居多,其中哈密瓜、嘉宝瓜、澎湖丝瓜都颇负盛名,后两者尤为澎湖特产。而渔业仍是澎湖主要的经济来源,这里渔产十分丰富。

澎湖的生物资源相当丰富,除了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成群海豚随海流游巡至此外,澎湖还划有锭钓屿、鸡善屿、小白沙屿等自然保留区,以及望安岛绿蠵龟保护区、猫屿鸟类保护区,都是稀有动物的净土。

受自然条件影响,澎湖观光季集中在4~9月间,大部分游客皆以观海赏涛、从事水上活动及吃海鲜为主,但事实上,仅有一海之隔的澎湖,其人文风貌及地理景观皆与台湾本岛有着极大的差异,如果能在旅程中掺入这部分,澎湖之游将更具可看性。

§ 行政区划

沿革

澎湖县农家特产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澎湖县管辖区域:东为马公区湖西乡良文港,位于东经119°42′54″;西为望安区望安乡花屿(查母屿)西端,位于东经119°18′3″;南为望安区大屿乡大屿,位于北纬23°9′40″;北为马公区白沙乡吉贝,位于北纬23°45′41″。共辖澎湖本岛、牛母件屿、大央屿、海墘岩、测天屿、虎井屿、桶盘屿、鸡笼屿、四角屿、查坡屿、查母屿、香炉屿、雁情屿、锭钩屿、鸡善屿、白沙岛、金屿、铁砧屿、姑婆屿、屈爪屿、毛司屿、北礁、小猫屿、白沙屿(系三小岛组成)、毛常屿、南面挂屿、鸟屿、中墩屿、小屿、尖屿、坪岐屿、草屿、土地公屿、白沙屿、鸡笼屿、大仓屿、白沙礁、员贝屿、草屿(由三小岛组成)、吉贝屿、险礁屿、过屿、目斗屿、渔翁岛、小门屿、八罩岛、马鞍山屿、金瓜仔、狗沙屿、将军澳屿、船帆屿、后帝仔、大屿、头巾、西屿坪、利间、东屿坪、钟仔屿、西吉屿、东吉屿、锄头屿、花屿、大猫屿、草屿(外包括二岩礁)等64个岛屿。面积满潮时为126.8642平方千米,退潮时为164.1165平方千米,人口65529人。管辖马公、望安二区,共6乡镇(1镇、5乡)。县政府于1946年1月20日正式成立,县政府设于马公区马公镇光复里。

1946年初,撤销马公区。1946年6月,撤销望安区。1949年7月20日,大屿乡更名为七美乡。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澎湖县行政区域照旧。县政府设于马公镇。管辖马公镇及湖西、白沙、西屿、望安、七美等5乡,合计6乡镇。人口74126人,面积126.8641平方千米。管辖区域:东为湖西乡查母屿东端,位于东经119°42′54″;西为望安乡花屿西端,位于东经119°18′3″;南为七美乡七美屿南端,于北纬23°9′40″;北为白沙乡目斗屿北端,位于北纬23°45′41″。

1981年12月25日,马公镇改制为县辖市马公市。

区划

行政区 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马公市:33.9918

湖西乡:33.3008

白沙乡:20.0875

西屿乡:18.7148

望安乡:13.7824

七美乡;6.9868

§ 历史

澎湖跨海大桥

史前时期,有粗绳文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存在,证明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先住民生活的足迹。连雅堂台湾通史称:“澎湖之有居人,尤远在秦和汉之际,或曰楚灭越,越之子孙迁于闽,流落海上,或居于澎湖”。

宋代时,“澎湖”一名正式见于野史及方志,而史书上有汉人居住澎湖的确实记载始自南宋,在南宋理宗宝庆元年(西元1225年)宗室赵汝适著“诸蕃志”中明确的指出“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

1281年,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但在明代1388年才废弃。

1563年,俞大猷为缴海贼与倭寇,驻偏师于澎湖,复设澎湖巡检司,但俞去职后巡检司亦被废止。

1604年,明代直到荷兰舰队企图占领澎湖,才派兵澎湖将荷兰人驱逐,有石碑记录之,现存于天后宫内。

1622年7月,荷兰人仍于成功占领澎湖,并筑红毛城建炮台。

1624年,明朝派福建巡抚南居易攻打澎湖,历时八个月,最后明朝以荷兰舰队退出澎湖群岛为条件,承认荷兰的台湾占领权,重新获得澎湖,并于暗澳(今文澳)筑天启城。

1626年至1658年,海盗郑芝龙占领统治澎湖。

1661年,郑成功自金门出兵,先后占领澎湖与荷兰统治的台湾,在澎湖设安抚司。

1684年,清灭明郑,澎湖附属台湾县。

1767年,通判胡建伟编成“澎湖纪略”为澎湖首创完整志书。

1778年,建西屿外埯灯塔,隔年完成,为台湾灯塔之滥觞。

1885年,中法战争法将孤拔率舰攻澎,清军失利,3月清法议和,6月24日法军撤退。

1887年,海坛镇总兵吴宏洛任澎湖水师总兵,督造澎湖城(妈宫城)。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军由良文港(龙门)登陆攻占澎湖;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把澎湖和台湾一并割让给日本,设置澎湖岛厅。

1898年,改成澎湖厅,直属于台湾总督府。

1920年,改为“澎湖郡”,改隶属高雄州。

1923年,日皇太子裕仁亲王来台视察澎湖;1926年澎湖复改为厅,仍隶属于台湾总督府。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澎湖列岛由中华民国政府接收,设立台湾省澎湖县。

1995年,成立澎湖国家风景区,范围为澎湖群岛。

2009年6月,澎湖县望安乡东吉屿至台南市安南区鹿耳门周边海陆域,成立台江国家公园。

§ 交通

公路

县道201号;县道202号;县道203号;县道204号;县道205号

机场

马公机场有航线至台湾本岛的台北松山机场、台中清泉岗机场、嘉义机场、台南机场、高雄国际机场以及澎湖七美机场、望安机场。

港口

马公港有航线往返台湾本岛的台中港、布袋港、安平港、高雄港以及澎湖其他岛屿;七美港亦有航线往返高雄港。

§ 学校教育

大专院校

国立澎湖科技大学

高中职校

国立马公高级中学

国立澎湖高级海事水产职业学校

国民中学

县立文光国中;县立马公国中;县立澎南国中;县立中正国中;县立中正国中虎井分部;县立湖西国中;县立志清国中;县立西屿国中;县立白沙国中;县立镇海国中;县立吉贝国中;县立鸟屿国中;县立望安国中;县立将澳国中;县立七美国中

§ 旅游景点

中屯桥澎湖县中屯桥

在台湾澎湖县中屯屿。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中屯屿为中心筑有南北石堤,接连澎湖、白沙二岛。1937年日人改建为石桥,长约1.800余米,宽3米,可单线行车。台湾光复后,1950年加宽为6米,1952年完工,被取名“中正桥”。1971年在白沙岛西南岸通梁村附近与渔翁岛横礁间,建有跨海大桥,长2.150米,跨越澎猢湾北口吼门水道,势如海上长虹。自此,澎湖群岛的核心三岛,汽车可以通联。

马公妈祖庙

在台湾澎湖县城马公镇上。相传建自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台澎地区最早的妈祖庙。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被清廷加封“天后”,庙亦改为天后宫。正殿主祀天后神像,右侧有节孝祠,正殿后进有清风阁。1919年天后宫重修时发现《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石碑一方(嵌于清风阁右壁),沈是明万历间都司,曾率军至澎湖驱逐荷人韦麻郎等入侵。

妈宫城妈宫城

在今台湾澎湖县城马公镇。马公原名妈宫。明时郑成功驱荷胜利后,始筑城垒,置安抚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巡检于暗澳(今马公镇西文里》,后筑小城,名澎湖新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后,厅署移置妈宫(今马公),十三年开始筑城,十五年竣工,周789丈余,高1.8丈,有六门,昔曾雄峙海滨,历经甲午之役及太平洋战争浩劫,城已颓坏,仅存西门一隅,至今仍为马公镇上进出孔道。

通粱古榕

在台湾澎湖县白沙岛西南隅,通梁村古庙保安官前。相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来自大陆商帆在附近沉没,船中所载盆栽小榕两株飘浮至岸,为民间取植澎湖县庙前。澎湖诸岛散处海上,地平、水咸、风烈,树木本难成长,独此榕茁壮,共发柱根多至28株,绿荫笼盖达660余平方米,游人憩息其下,留连忘返,成为岛上一大奇景。

§ 民情风俗

保护神的传说

澎湖日落

头社附近的丘陵地带原为大武垄社故地,太祖是西拉雅族的最高祖灵,又称太上老君,夜祭是为庆祝太祖寿诞而举行;据传大武垄社先祖渡海来台时,曾于海上迷航,幸蒙太祖指引方得顺利上岸,因而感其德奉为社群保护神。

夜祭传统由来已久,其意涵除祭祖灵外,也与西拉雅族“向”的信仰分不开。“向”即宇宙间永生不灭的灵,会伤害人,也会帮助人,太祖便具有掌管“向”的力量,助其子民趋吉避凶。

夜祭之前,乩主会在农历9月1日举行“开大向”(也称“开天地向”),太祖将天地间所有的“向”开释,这些“向”可在往后的一个半月内自由行动,并在夜祭时享受村民的感恩献礼,夜祭的尾声则会举行“禁大向”仪式,收回所有的向,以免祸害人间。

农历10月1日,村民们便至公廨进行大扫除,这天也要“开向曲”,神秘而古老的曲子开始教唱。到了14日下午,乩主先为祀壶披上新的红色绸缎,挂上信徒奉献的金牌;信徒也可取用缸内的“向水”以保平安。太阳下山之后,人潮逐渐涌入,在下午6点点猪进酒后,太祖夜祭正式揭开序幕。

不夜的传承

澎湖水族馆

每年夜祭时,都有还愿、祈求平安的村民奉献猪、羊以祭太祖;猪在经过点猪进酒仪式后即当场被宰杀,临死前的凄厉叫声,令人不禁胆颤。

在12点之前,庙埕上会穿插着宋江阵、牛犁阵等民俗表演,到了午夜,白衣少女围成圈吟唱的“牵曲”正式登场。牵曲人头戴花冠,手牵手,唱起古语编写的曲调,至于歌词的意思,由于传诵年代已远,已无人了解,一说是描写先祖渡海来台时遭遇的“七年饥荒”,也有说是“望母调”,乞求祖先长久庇护后代子孙。

整个典礼的高潮是在清晨5点的“开血瓮”、“翻猪”等敬献仪式。血瓮盛装的是鲜猪血,上覆槟榔枝、糯米饼、面巾,分别有警棍、粮食、擦汗的意义,用以管理及犒赏保护主家的“向兵”。乩童开血瓮后,协助的“三坛”舀起血水由乩童代表太祖食用,为了表示兵将极满意这个贡品,遭附身的乩童会发狂似地扑向血瓮,以双手舀出生血生饮,而溅得嘴角、胸膛满是血腥,周围闪避不及的人也遭到波及;空气中尽管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及诡谲气氛,但却深切表达了人对神灵高度的敬意。

直到天色微明,夜祭活动总算告一段落。15日下午牵曲队还须至各部落为村民祈福,傍晚时分,乩童主持“禁曲向”仪式,自此时起至明年开曲前,禁止再吟唱牵曲;这个夜晚,整个村庄酬神宴客,闹到午夜方休。尾声由乩童再度出场,进行最后的“禁大向”仪式,所有飘流于宇宙天地的“向”,在太祖号令下各自归回本位,两天的太祖夜祭至此才算圆满地画上休止符。

§ 特产

黑糖糕

冬瓜糕

咸饼

棱角丝瓜

嘉宝瓜

杨梅(香瓜茄)

花生

丁香鱼干

干贝酱

珊瑚

文石

§ 澎湖列岛

澎湖列岛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是台湾省最早开发的地方。

澎湖之名系以澎湖最大的本岛与中屯、白沙、西屿三岛相衔似湖,外侧海水汹涌澎湃,湖内波平浪静。澄清如潮,故而得名。

澎湖设县,东与云林、嘉义、台南三县相望,西与福建厦门相 对。全县由澎湖本岛及周围其他63个岛屿组成。统称澎湖列岛。 全县面积约127平方公里,下辖马公市及湖面、白沙、西屿、望安、七美五个乡,县治设在马公市。全县人口约9万,居民为汉族,世居人口中以福建泉州人最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