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状元媒》 |
释义 | § 简介 《状元媒》 京剧《状元媒》又名《铜台阵》、《杨六郎招亲》。豫剧、越剧、汉剧均有相同题材的《八贤王说媒》演出。1960年由叶德霖根据汉剧将这个故事改编为京剧《状元媒》。由北京京剧院张君秋、马连良、谭富英首演。 一段有惊无险、曲折委婉的故事,戏词文学性强,严谨细腻,成就了京剧《状元媒》的精彩,成为张(君秋)派代表剧目。 § 剧情 《状元媒》王蓉蓉扮演柴郡主 宋王率郡主柴媚春到边关射猎,被辽将擒住。杨延昭由潼台经过,救回宋王及郡主。大臣傅龙之子傅丁奎也正赶来,宋王误以为是傅救驾,乃将郡主许婚。而郡主爱慕延昭美俊;赠诗寄意、并以珍珠衫相赠。延昭回京, 求教于八贤王。八贤王与新科状元吕蒙正解破诗意,奏知来王。宋王坚持是丁委救驾,郡主乃请在金殿辩明真假。于是,杨继业、傅龙各率子上殿,吕蒙正令延昭及丁奎当面讲明救驾经过,真相大白,但宋王又宣称:先王遗训,获得郡主珍珠衫者为郡马。延昭立刻献出珍珠衫,终与郡主成婚。 § 主要角色 《状元媒》 柴郡主、吕蒙正、宋 王、八贤王、杨延昭、傅丁奎。 遏云袅月《状元媒》 宛若戏曲百花苑中的一丛春兰——清馨飘逸、姿雅容华,张君秋先生创造的京剧 “张派”艺术,是继梅程荀尚“四大名旦”后第一个再将旦行演唱艺术推向新高峰的重要流派,留给了人们阳春一般的美好向往。新春伊始,素有“山东小张君秋”之称的旅美华人艺术家薛亚萍,在阔别首都舞台16年之后,与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李红梅一起,在梅兰芳大剧院联袂演出了“张派”名剧《状元媒》,酣畅淋漓地演绎出“张派”声腔的玉润珠圆、遏云袅月,令观众掌声迭起…… 《状元媒》薛亚萍饰柴郡主 《状元媒》是张君秋与马连良、谭富英等艺术家于1960年创排的一出新编历史戏;张先生熔青衣、花衫于一炉,匠心独运地镶嵌了几大段扣人心弦的精彩唱段,成为历经半个世纪而久演不衰的“张派”代表剧目。剧情为杨延昭在潼台搭救柴郡主,喜获郡主允婚赠予的珍珠衫;后经八贤王赵德芳和新科状元吕蒙正周旋相助,终与郡主成婚。情节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演唱亦庄亦谐,引人入胜。 《状元媒》 幕启的“射猎”一场,李红梅饰演的柴郡主身披绣凤斗篷、头戴双翎、手持马鞭飒然登场,几个身手矫捷的圆场、翻身接亮相,瞬时间便将一位活泼俊俏、英武不羁的年少郡主的形象展现在观者眼前。动作的连贯、边式、稳健,不难看出李红梅当下虽主攻“张派”青衣,而其昔日在花旦、刀马旦表演上也是下过深功夫的。紧接着,舞鞭,存身唱出“长年安享皇宫院”一句,唱得舒展平缓,于婉转中流露出帝王之家的富贵气息;接下来的一句“今日驰骋到边关”,洋溢出人物的喜悦之情……随着边舞边唱的“只见那——”,李红梅挥鞭,转身,勒马,握鞭斜刺云天,高亢唱出“空中滨鸿列成班”;在“班”字上加大行腔的幅度,浓墨勾画出飞鸟翱翔的音乐形象,催起剧场第一波的热烈掌声。 接下来,“赠衫”一场中该剧的第一个核心唱段,李红梅不负众望,在注重旋律与节奏的变化中,突出了“张派”情韵与气势互为映衬的特点,唱得爱意缠绵、声情并茂。〔西皮导板〕“天波府忠良将宫中久仰”,“天波府”三字虽然高起,但注重平和凝重;“忠良将”唱得柔婉大方;并从末尾“久仰”两个字转唱〔南梆子〕,难度虽大,而李红梅却以坚实功力,处理得既自然流畅又新颖别致。特别是,“怪不得使花枪蛟龙一样”一句,更是唱得抑扬顿挫、跌宕生姿…… 62岁的薛亚萍可谓舞台风华不减当年。从“释疑”一场的一登场,便在观众不断的掌声中,将全剧渐进推向高潮。薛的扮相含蓄端庄、雍容华贵,一颦一笑,眉扬目送,俨然活脱张君秋先生盛年时的舞台做派,真不愧张先生得意的入室弟子。一段〔二黄原板〕“自那日与六郎因缘相见”,长达18句的大段歌唱,薛亚萍充分发挥出“张派”娇、媚、脆、水、高、甜、宽、亮的特点,唱得流水行云而又波澜起伏,姿态横生却能一气呵成。其演唱的可贵处,在于“十字音”和“枣核腔”的娴熟运用;尤其是发挥张派的“点唱法”,行腔中不唱实、唱满,而是配合琴音和鼓点,不露痕迹地把腔归圆、将韵酿足。最妙处是,快到煞尾处的“保叔王锦绣江山”一句的“山”字,唱得激情迭翻,余勇可贾,成为全剧的华彩段落。 作为张君秋的亲传弟子,薛亚萍深知“张派”的形成,是博采前辈表演艺术之众长,虽以唱为突出特色,而亦绝不忽视做、表、舞和情绪变化来渲染刻画人物的。在同八贤王论及杨延昭一表人材时,处处流露出女儿家惊喜娇羞之态,但时时不失其金枝玉叶的端庄风范。既要让观众看到她的刻意压抑,而又处理的自然含蓄,不能有丝毫勉强的痕迹,凸现出舞台表演的上乘功夫。其情绪变幻的开阖跳跃、控制自如,在见到吕蒙正诉说事情缘由时的“到此时顾不得抛头露面”一段唱,随着板式的变化,音乐情感也随之回环跌宕、悲喜交织,使观众沉浸在人物和剧情发展的深处…… 《状元媒》薛亚萍饰柴郡主、张学津饰吕蒙正、于万增饰赵德芳 在该剧中,张学津饰演的状元吕蒙正,演得机趣诙谐、举重若轻;一任潇洒飘逸、玲珑剔透的“马(连良)派”表演风范的率意挥洒。可以说,既是张君秋之子、又是马连良之入室弟子的他,与薛亚萍同台共同缔就这一出《状元媒》,是别有一番意味的。看得出来,张学津在台上是兴会的,身着一袭大红官衣的他,虽然是为人作嫁,自己却欢喜得跟新郎官儿似的;进宫来见郡主的“非是臣心彷徨不肯前往”一段唱,唱得有垛有纵、闪滑相间,神完气足、令人叫绝。我倒觉得,学习“马派”的青年演员,不妨从这些小地方入手,庶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60岁高龄的小生名家于万增和武生名家叶金援饰演的八贤王和杨延昭,应工出色,极尽绿叶衬托红花之妙。于万增“姜(妙香)派”的唱、念以及洗练清晰的“京白”;叶金援身上的边式和嗓音的响堂,均显示出两位艺术家的青春长葆![1]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