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潮州市 |
释义 | § 城市概况 潮州市 潮州市地处中国南疆,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与福建省相邻。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080.9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公里。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246.9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4.4 万人(根据2001年底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 气候状况 潮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常绿,四季宜耕。全年平均气温21.4℃。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县北部。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凤凰山脉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7.8米。韩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潮州城区和潮安县,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流;黄冈河自北向南贯穿饶平县境。 § 历史 潮州市 潮州建制历史悠久。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立海阳县以来,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撤郡设州,始称“潮州”。新中国建立前,潮州均为历代县、郡、州、路、府的治所,位居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本土的原生文化与周边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流渗透,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 —— 潮人文化,拥有地方特色鲜明、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观。728处文物点以及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大锣鼓、潮州戏等众多“潮”字品牌,构成潮州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自古就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的美誉。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辖湘桥区、潮安县和饶平县。潮州文化独特,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潮州话、潮州戏、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木雕、潮州民居、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民俗风情等等,自成体系,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文化。古代中原移民带到潮州的中原文化如语言、习俗等,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延续。据专家考证,潮州话中保留了很多古音,甚至有人认为用潮州话读《诗经》,比用普通话更押韵、更流畅。此外,在潮州还有大量中原地区古已有之、如今不再的一些传统事物,如古色古香的寺庙、民居建筑、祭拜等古老风俗。潮剧是我国较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宋元的南戏,至明代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立剧种,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台湾和东南亚一带。潮州音乐旋律古朴典雅,是保留最完整的南韵古乐。灯谜、潮州大锣鼓、木偶戏和布马舞等民间艺术兴盛。这些使潮州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原古典文化橱窗”。潮州是“中国著名侨乡”。现有旅外潮籍乡亲和港澳台同胞230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香港商界巨擘李嘉诚先生、香港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都出生在潮州。长期以来,旅外的广大潮籍乡亲情系桑梓,投资兴业,兴学助教,对家乡建设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 潮州代表性名人 李嘉诚 李嘉诚 李嘉诚:出生日期:1928年7月29日(农历六月十三日);籍贯地:广东省潮安县;出生地: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家人:父亲李云经、母亲庄碧琴、弟弟李嘉昭、妹妹李素娟 ;元配夫人庄月明、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身份:香港首富、“全球十大最具创意和成功商人”之一。 个人简介:李嘉诚,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1996年分拆长江基建集团上市。目前集团在全球41个国家投资经营,总员工人数超过16万名。李先生一向的经营宗旨是“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 饶宗颐 饶宗颐 饶宗颐(1917.8- ),初名福森,字伯濓,又字伯子、固庵,号选堂。潮州城区人。当代国际著名汉学家,是一位“业精六学,才备九能”的大学者。饶宗颐是潮州知名学者饶锷的长子,自幼聪颖,勤奋博学。16岁时即继其父未竞之业续编《潮州艺文志》(十三卷),历二载(1934年)而功成,由岭南大学出版,传为一时佳话。此后,又有大量著述问世。1935年即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纂修(共三年),1939年又被中山大学聘为研究员,时年仅23岁。1949年初定居香港,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数十年来,饶宗颐在多个学术领域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求,开拓了不少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已出版各种著作50余部,论文400余篇。其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令海内外叹服。饶宗颐的著述涉及面极广,归纳起来主要有八大方面: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和金石学、书画(包括研究与创作)。并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谓“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其治学方面的精神和方法,也足为世人借鉴。是著名的史学家、考古学家、经学家、文学家和书画艺术家。 自1939年被聘为研究员和1944年任无锡国专(时迁广西)教授起,几十年来,饶宗颐先后在国内外多所大学任教授、研究员、客座教授、荣誉教授,其中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一教16年,并曾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中文系主任。1978年9月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饶宗颐学贯中西,在我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以及东南亚、英、法、美、日等国家和地区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于1962年获法国儒莲汉学奖。 饶宗颐一贯注重方志学并倾力于潮州有关历史的研究,是“潮学”研究的倡导者和开创者。他关注家乡的建设,被潮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还担任香港潮安同乡会荣誉会长。20世纪90年代,潮州市于其故居莼园辟建饶宗颐学术馆,香港大学也有饶宗颐学术馆。 21世纪以来,他多次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出版书画集。至今仍笔耕不缀。 陈伟南 陈伟南 香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先生,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沙溪乡, 1936年毕业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37年赴港谋生,当过店员和小贩。香港沦陷后回乡务农。1946年再度赴港,艰苦创业,先后创办香港星洲胶业有限公司、香港星洲贸易有限公司、香港屏山企业有限公司。他辛勤经营,诚实笃信,发展实业,成为港澳工商界的佼佼者。 陈伟南拥护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从1985年与广州市畜牧总公司合资联办穗屏饲料厂开始,先后在广东、河南、四川、等地合资合作兴办的饲料厂、种禽养殖和商贸等企业10多家,为支持祖国的经济建设作了突出贡献。陈伟南情系桑样,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多襄善举。 二十几年来,他年年有捐赠,处处办好事,对沙溪故里、韩师母校,以至潮州、汕头、揭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累计捐资超过亿元,对发展乡邦文教和各项公益事业,贡献巨大,泽被岭海,众口皆碑。他受到江泽民、李瑞环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铜紫荆星章”,广东省“热爱儿童”奖章,广东省政府颁授南粤慈善家称号,潮州市政府授予弘扬潮人精神特别贡献奖,第二届港澳与粤东北县经济投资论坛全球潮属商家典范。分别获得“广州市”、“汕头市”及“潮州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泰皇御赐五级白象勋衔。 陈伟南现为香港屏山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穗屏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潮安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汕头市政协名誉主席,潮汕三市政协香港委员联谊会会长,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创会会长。 孙大文 孙大文 孙大文(Da-Wen Sun),潮州潮安人,国际著名的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学术权威,国际上该领域最活跃、最具创造力、最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国际同行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1982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5年,分别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任职。1995年起,受聘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CD)。现为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教授,是爱尔兰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华人终身教授。主要研究包括制冷、冷冻及干燥过程和系统、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过程模拟和优化以及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等。在世界上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超过500篇论文,出版专著10部,其中超过200篇论文被SCI收录。 孙大文院士和杨振宁教授 他是英国皇家农业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和爱尔兰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同时他还兼任SCI和EI收录、2009年影响因子为2.238的《食品和生物加工技术》(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Springer)国际期刊主编、《现代食品工程》(Contemporary Food Engineering,CRC Press / Taylor & Francis)系列丛书主编和多家SCI收录的国际期刊编委,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以及多次应邀出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重要国际学术大会主旨演讲人和欧盟框架计划、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等特邀项目评委等多项重要国际职务。 由于他在世界食品工程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和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先后于2000年和2006年被素有农业工程界的“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IGR)授予CIGR杰出奖,2007年被授予印度食品科学家及技术人员协会会士(AFST(I) Fellow Award)荣誉称号,2008年获CIGR成就奖,2010年被授予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会士(CIGR Fellow Award)荣誉称号,并于2004年被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Food Engineer of the Year Award)”大奖。2010年12月底,被全球32个国家的152家中文媒体共同评为“2010年全球海外华人社区十大新闻人物”。 孙大文院士和中组部李源潮部长 2010年,他当选为代表爱尔兰国家最高学术荣誉和成就巅峰的爱尔兰皇家科学院(Royal Irish Academy)院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特委托中组部发去贺信表示祝贺,盛赞孙大文“为中华儿女争了光,”“为推动中国食品技术的发展,培养年轻人才,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同年,他又当选为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即任主席,任期从2011年元月开始,并将于2013年起接任主席,他成为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成立80年以来的首位华人主席。 根据汤森路透集团出版发行的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2010年7月1日有关全球农业科学家排名,在汇集和分析过去十年另4个月ISI Web of Science(SCI)(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所收录SCI论文系统的数据统计,全球共有2554名科学家排名进入农业科学专业领域前1%的“最被引科学家”(Most Cited Scientists),其中孙大文名列前茅,列前31位。 § 旅游 潮州市 潮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众多,自然风光绮丽,城、山、江、海、湖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的说法。全市有文物景点728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古桥、古寺、古塔、古祠、古城墙、古窑址、古民居、古石刻等等,门类齐全,应有尽有。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的广济桥;有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许驸马府;有始建于唐代、堪称粤东地区佛教活动中心的开元寺;有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全国近代优秀建筑物的己略黄公祠;有绵延四华里、号称“百窑村”的笔架山宋窑遗址;有始建于北宋,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广济门城楼;有石刻艺术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的从熙公祠等。而蜚声中外的“潮州八景”凤凰时雨、湘桥春涨、鳄渡秋风、北阁佛灯、龙湫宝塔等如颗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散落在水色山光护古城的壮丽画卷之中。市区新建成的滨江长廊、人民广场等景区景点更令游客流连忘返。 潮州古城区笔架山、金山、葫芦山三山拱护,韩江绕古城而过,山光水色十分宜人。北部凤凰山主峰海拔1497米,为粤东最高峰,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少数民族畲族的发祥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山上有高10多米、覆盖面积一亩多、年龄600多岁的宋茶树王,这株老干轧枝的宋种茶树,饱经风霜雪雨,度过了六百多个春秋,斑斓的躯干上有三个分桠,茎粗分别为0.72米、0.93米和0.8米围.树高5.8米,树冠(南北向)直径7.3米,树叶茂茂密密像一把伞。山顶有面积60多亩的古火山口凤凰天池,俗称“四脚鱼”的珍稀动物蝾螈在池中游弋。西部桑浦山麓有丰富的温泉、矿泉,梅林湖畔的稻田里有形态各异,形似山鹰、海狗、蟾蜍、百鸟求凰的古海蚀地貌,东部柘林湾有栖息数万只黄嘴白鹭“白鹭天堂”,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海上牧场”,碧水蓝天的金狮湾海滨浴场,都是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 经济 潮州是“中国瓷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品种众多。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具活力、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多的陶瓷产区,拥有工艺瓷、日用瓷、卫浴陶瓷、电子陶瓷等多个门类,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国家科技部已经在潮州市建立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潮州日用瓷,瓷质细腻致密,表面光滑,透光性强,达到白如玉、声如馨、明如镜的效果,产量占广东全省的八成。潮州工艺美术陶瓷主要有通花、瓷花、瓷塑、仿古彩等。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朝鲜时,曾以潮州枫溪研制的三层通花瓶作为国礼赠与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日成先生。1.2米高的“春色大花篮”被定为“国宝”,由人民大会堂收藏;1980年,巨型通雕屏风“双龙戏珠”在新加坡展出时,被誉为“代表中国工艺的登峰造极”。潮州市 潮州是“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03年度,婚纱晚礼服产量近2000万件(套),主要出口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智利、墨西哥、香港及中东等地。潮州婚纱晚礼服由于大量采用传统潮绣的工艺技法而更显雍容华贵,一枝独秀,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地位。 § 美食 潮州是“中国潮州菜之乡”。潮州菜以“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为特色,以讲究“色、味、香、型”而著称。潮州菜馆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乃至世界各地,许多外地人认识潮州,就是从潮州菜开始的。潮州工夫茶讲究水、火、茶叶、茶具、冲法和品尝的工夫和悠闲祥和、谦恭礼让的文化内涵,正在作为“中国茶道”影响着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人。 § 艺术 潮州还是“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工艺巧夺天工,陶瓷、刺绣、木雕、玉雕、石雕、泥塑等传统工艺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潮州木雕又称金漆木雕,是中国木雕体系中之娇娇者。人民大会堂有多件潮州木雕制品陈列,其精湛的技艺和装饰效果获得较高的评价。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中粤绣的重要一支,以其金碧辉煌、垫凸浮雕效果和钉金绣为特色而有别于其他绣种。潮绣精品《九龙屏风》曾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 城市特点 潮州市 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主潮汕。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人版图。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冠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 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潮州这个名称虽然基本固定下来了,但是历史上关于潮州的称谓,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现在,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和平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长汀,另一个源头,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郡,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复潮州。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潮州市潮州市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这9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9个县和汕头、南澳。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汕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1907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职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把这片地域称为“潮汕”的说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后来,汕头市逐渐成长为粤东的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潮汕平原、潮汕人之类的说法也就习以为常了。 潮州市潮州市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现在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潮州,包括现在潮州、汕头、揭阳。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狭义的潮州,就是目前的潮州市,它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的潮州升格和扩大区域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现在管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但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可见,历史是阻隔不断的,也是不可代替的。由于现在潮州成为潮汕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汕方言”、“潮汕工夫茶”等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 不过, 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这大概是沿续习惯称呼。 § 城市建设 潮州市 潮州市潮州特色经济突出。目前,全市已形成陶瓷、服装、食品、电子、塑料、印刷、不锈钢等具有独特优势的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市总量的七成以上。潮州的农业素以精耕细作、高产稳产闻名,是广东省知名的“吨粮市”。目前已形成粮食、水果、茶叶、水产、畜牧、花卉等主导产业。凤凰单丛茶、潮州柑、花卉等名优特农产品享誉海内外。海洋水产养殖业发达,网箱养殖面积达1250亩,被誉为“海上牧场”。潮州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目前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主要出口产品有陶瓷、服装、机电、食品、鞋类、纺织、玩具和水产品等。 潮州的城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市规划面积由62平方公里扩大至174平方公里,建成区由10年前的8平方公里扩展到37.7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达214公里。能源充足,通信快捷,交通便利。拥有高速公路、铁路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潮州港,机场离市区只有30多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近200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多级公路网络。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12%,森林覆盖率达57.6%。城市饮水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质量标准以上。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潮州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先进县(市)”、“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并连续5次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目前正在全力以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新世纪新阶段,潮州将充分发挥区位环境优势、侨资民资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和历史人文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文化经济和港口经济,打造“活力潮州、文化潮州、生态潮州、法治潮州”,努力把潮州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富裕安康的广东“东大门”。 § 旅游景点 潮州市 【西湖公园】位于潮州城西北隅,占地面积30公顷,由西湖、葫芦山和介于山水之间的园林组成。西湖始浚于唐,原为放生池,宋重浚辟为游湖。"西湖渔筏"是潮州八景之一。湖上有凌波踏浪的湖心亭,超然物外的垂钓亭,小巧别致的渔庄,并有柱联云:"夜静人听鱼读月,春深鸟对客谈天。"介于山与水之间的公园淡雅清幽,胜迹处处,主要有纪念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景韩亭,纪念苏轼的新苏亭,纪念文天祥的文山亭及其《沁园春·谒双忠庙》词石刻,还有涵碧楼、芙蓉池、处女泉、莲花亭、沁园等景点。自唐以来,墨客骚人为湖山留下了多达200余处(现存130余处)的摩崖石刻,更使湖山文气斐然。青牛洞、吕仙洞、活人洞、李公亭、寿安岩、文昌楼、卧龙岗、五笋峰、望气台等古迹胜景常令游人流连忘返。 【桑浦山风景区】位于潮州市西南约15公里处,方圆约180余平方公里。介于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之间,因古时桑树成林而得名。山势蜿蜒,峰峦叠嶂。各山麓又各有别称,宗山麓有石尾山贝丘遗址、宗山书院坊、中离溪等胜迹;犀牛山于宋嘉定二年(1209)建玉简塔于其上,后出五御使,当地人遂称之为"御使塔"。塔虽已圮,摩崖尚存。峰巅有石缝,内有"玉简洞天"4字,相传每逢夏至日前后三天午刻,借日光折射方可窥见。玉简峰下有狮子岩,岩上有天然石室,后人将其辟为佛寺,因寺旁有甘露涌泉得名甘露寺。西山有白云岩、四通岩、宝庆寺、铁砧石诸胜迹。中离山有中离洞等中离十八景。桑浦山腹地还有天然温泉,以及东山湖风景区,状元墓、宝云庵、人字洞、李古洞等古迹。西山之下有占地30多公顷的梅林湖及湖滨的古海蚀石。 【潮州八景】即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北阁佛灯、西湖渔筏。湘桥即广济桥,"湘桥春涨"描写的是暮春三月"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湘子桥一如长龙卧波的壮丽景象;"韩祠橡木",祠祀韩愈,橡木为韩公手植,春夏之交开花,潮人崇尚韩公以至效祥于橡木,以花开之多寡预卜科名之盛衰;"金山古松",旧作"马丘松翠"纪念抗元英雄马发;"凤凰时雨"描写的是夏日里凤凰台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象;"龙湫宝塔"于清末湮没,代之为凤凰宝塔,其风光向有"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的美誉;"鳄渡秋风"的风可以四面驰帆,蔚为奇观;"北阁佛灯",灯耀十里,神秘莫测;"西湖渔筏"写的是晨曦中波光潋滟的西湖之上渔人抛网捕鱼,人欢鱼跃的喜人景象。潮州八景或以古迹称美,或以风景见长,或以名人著立,或以自然取胜,宜写画亦宜入诗,十分迷人潮州市 【凤凰山风景区】位于潮州市北约30公里处,为粤东第一峰。主峰鸟髻挺拔险峻,势凌霄汉,攀登绝顶,观日出,览群山,气象万千,蔚为壮观。与鸟髻遥遥相对的是雄伟磅礴的乌岽山,这里苍山云海,奇峰异石,幽谷岩洞,胜迹处处,美不胜收。碧波荡漾的天池,宽广4公顷,水天一色,咫尺云天,壮丽有加。池中有珍稀动物蝾螈(当地人称之为"四脚鱼"),距天池约1公里处有太子洞,乌岽山麓有"太平寺"等古迹。凤凰山还是中国畲族的发源地,居住着盘、蓝、雷三姓的畲族子孙,并珍藏有畲族祖图--"龙犬图"。 【南昌起义军贺部三师司令部旧址】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西北的西湖公园内涵碧楼,始建于1922年,是一座宽三间、高两层的小洋楼。楼依山傍湖,轩窗开豁,楼外老树参天,流水奇石,错落其间,为潮人游湖燕集之所。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二十军第三师驻潮州,司令部设在涵碧楼。抗日战争时期,涵碧楼毁于日寇之手。1964年在原地按原貌重建,并将其辟为革命历史陈列馆。 【甘露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县桑浦山狮子岩。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是一天然岩寺,寺在状如狮子巨口的石室之中,由山下拾阶凡350余级可达佛寺。寺门由三块巨石叠成一个"品"字,门额巨石上"玉简书院"陈迹可辨,"甘露洞天"勒石犹存。寺顶由一块凌空飞出的巨石所覆盖,石平如削,固如磐,蔚为壮观。寺中依石凿就一尊弥勒佛坐像,高2.55米,宽4.15米,坦胸露臂,笑容可掬。寺中有"万寿云宫"、"天竺源流"、"威灵保障"等摩崖石刻。寺北有泉"秋冬不竭",古称"甘露涌泉"。 【马发墓】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北金山顶。始建于宋末,历代有迁徙,最终仍迁回金山。现只存封土一堆,残碑一块。马发,海阳人,南宋德二年(1276)元兵进逼潮州城,太守及附郡的海阳令弃印逃跑。马发时为摧锋寨正将,临危受命为潮州知州事,加称安抚使。景炎三年(1278)城陷,马发阖门为国殉难。后人为纪念他,遂将其葬于金山顶,并于墓边植青松,以喻其高风亮节。潮州市 【古府城墙】全国保存得最完整古城墙之一,古府城墙于宋代已成规模,至和初年再筑土城,绍兴年间又以石砌、绍定、端平年间先后大规模增修筑建,形成了外廓内城并绕以城濠的完备格局。由于朝代的更迭,战火的破坏,元末明初已是破烂不堪。明洪武(1379年),指挥俞良辅重辟城西南,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修建后的府城,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围一千七百六十三丈。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安定、南、北等七门。于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于城上造敌楼四十四座,窝铺六十七座,雉煤二千九百三十二个,十分雄伟壮观。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拆除,现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保存城门四座,即上水门、竹木门、广济门、下水门,并建有城楼。 尤以广济门城楼最为壮丽。广济门是七门之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楼置于高大台基上,台正中辟一高3.62米,宽3.99米的拱门。楼为三层重檐歇山顶,面宽五间,穿斗式梁架结构。城楼面临韩江,直对湘子桥,楼上旧有对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古城墙是古城最醒目的标志,它写着古城的历史:有太平盛世的康乐日子;有兵荒马乱,风烟滚滚的战祸年代;有守城将上浴血奋战的悲歌;有乡亲父老流离颠簸,妻离子散的苦泪。古城墙是一本记载古城文化的大书。潮州的古城墙是全国古城墙保存得最完整、最长久之一。 § 历史大事 潮州市 【潮州七日红】1927年8月5日,南昌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向广东进发。9月23日,起义军占领潮州城,周恩来、贺龙、叶挺、彭湃、郭沫若等同时到达。起义军的二十军第三师驻潮州,司令部设在西湖公园内的涵碧楼。在潮州,起义军帮助潮安成立革命政府,委任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陈兴霖出任潮安革命政府委员长。30日起义军撤离潮州,在潮州时间前后七天,史称"潮州七日红"。 【创办黄埔军校潮州分校】1925年12月18日,黄埔军校在潮州创办分校,校址设在中山路李厝祠内。蒋介石兼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校长,汪精卫任党代表,何应钦任教育长(后由王绳祖接任),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分校举办了两期,共培养学生990余人,毕业生均分配在国民革命军中充当下级军官。1926年12月分校结束。 【黄冈起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革命党人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等发动黄冈起义,一举占领了黄冈城。清潮州总兵黄金福立即带兵前往镇压,革命党人被杀害200余人,历时6天的黄冈起义遂告失败。潮州市 【潮州海禁】清康熙元年(1662),为防御郑成功的进攻,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里;至康熙三年(1664)又再迁徙50里(包括今潮安县庵埠、彩塘、铁铺、官塘一带),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康熙五年(1666)撤销澄海县并入海阳县(至八年才恢复)。康熙十年(1671)重申海禁,不准闽粤二省船只过洋。海禁一直延续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收复台湾之后始解除,准许澄海、南澳等地居民回原籍耕种,准许对外贸易。海禁给潮州人民带来重大灾难,生产、贸易受到严重破坏。 【秦戍揭岭】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在统一中原六国之后,挥兵南下,辟大庾岭,凿灵渠运河,建桂林、南海、象、闽四郡,并以50万大军分驻大庾、临贺、始安、桂阳、揭阳五岭。当时潮州属南海郡,地处揭阳岭之域。中原移民大规模进入,促进了潮州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始置潮州】隋开皇十年(590),取消义安郡,撤销海阳县,另建义安县,隶属循州。翌年,在义安县地设州一级政权,并以"潮水往复"之故,命州名为"潮"。潮州领义安、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等6县。这是潮州名字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 【修筑潮汕铁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旅居印尼苏门答腊的华侨张煜南等发起修筑潮州至汕头的铁路,是年十二月"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奉准立案,次年八月十九日正式动工修筑,光绪三十二年(1906)全面竣工。路长39公里,投资200万元。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筹筑潮州至意溪对岸韩江口支线,三十四年(1908)全线贯通,总长计42公里。潮汕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华侨投资建设的商办铁路。[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