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瑶医点刺疗法
释义

§ 简介

瑶族在诊疗方面所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种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认为,人之所以会发病,除了风、气、虫、毒、饮食和外伤之外,体内的五脏六腑、气血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连系,从而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诊断方法,如除了望、闻、问、触之外,常用的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和面诊等。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症状特征,总结出了风、锁、豆、痧等病症和名称。在治疗上除了采草药内服,外洗,外敷和熏、熨、佩带等之外,还有放血、点刺灯划灸、艾灸、骨灸、席灸、药物灸、药棍灸以及拔罐、针挑、捶击、拍击、搔抓、滚蛋、推拿和指刮、骨弓刮、碗刮、匙刮、青蒜刮、秆草刮、萱麻刮等。其所治疗的病种包括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及神经等各科,许多方法疗效显著。

医药结合,是瑶医的特点,习医者必懂药,识药者必会医。所以,自古以来,瑶医都是自己诊病,自己采药加工,配方发药。至今,瑶族中仍然是只有医生诊所,没有专门配方卖药的药师或药店。瑶医将药物归纳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对药物的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瑶医不公重视疾病的治疗,而且在预防医学方面出很有研究。他们很早就认识到某些疾病是可以相互传染,出是可以预防的,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惧患痘,有出而染者,不得复入";"有疫疬,则并焚其尸徒居焉"以及用芭蕉叶当碗,分菜吃饭等。

§ 治疗

瑶医点刺疗法

具体方法:取干净的瓷碗用刀背轻敲成三角形片状,选择有锋利尖头的片作针,放锅内煮沸15分钟(现代用75%酒精消毒),局部用生姜片蘸米酒反复涂擦,然后用瓷针快速点刺,手法轻重适度,以皮肤微见血为好,完后再擦姜、酒或其它药酒即可。

注意事项:应注意消毒,局部注意清洁以防感染。有皮肤病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宜用本法治疗。

瑶医药浴疗法

瑶家到处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宽0.6米,长0.7米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黄桶"。瑶医在瑶族人民这一良好的生活习俗上,利用生产、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采集药物,经煎煮后用药液浸泡擦身的治疗方法,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妇女生孩子,满三朝均洗药水澡,婴儿洗后健康免疫,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用艾叶煎液给初生婴儿沐浴,可免患皮肤病,用葫芦卷须在年终除夕之夜给小儿洗澡,据说可免出麻疹。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用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瑶族药浴所用的草药来自瑶族人民居住的大瑶山,一般都自采自用,多采用鲜药,平常亦将采回的草药洗净晒干备用。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能,搭配使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浴疗法:

香薷浴:鲜土香薷30克,加水500ml,文火煎煮15分钟,去渣,将药液倒入浴盆内,至温度适宜时,洗全身。有清热解表、退热的作用。用于小儿感冒、发热。

菖蒲艾叶浴:菖蒲15克,艾叶20克,苏叶20克,加水300ml,煮沸10分钟,倒入浴盆内,擦洗全身。有辛温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用于风宣感冒。

生姜浴:生姜200克,洗净捣烂,加水500ml,煮沸后倒入浴盆内加盖,待温度适宜时洗全身,有祛风散寒之效。用于风寒感冒或预防被雨淋后感冒。

山黄麻浴:山黄麻250克,芜荽50克,加水300ml,煮沸10分钟,去渣,倒入浴盆内,至适宜时,避风洗全身,洗完后用大被单或大浴巾裹全身10分钟。有解表透疹之效。用于小儿麻诊初期或出疹不透的患儿。

龙石浴:过江龙100克,石菖蒲100克,加水300ml,煮沸10分钟,再加入人尿50ml,待沸即可,将药液倒入浴盆内,趁热先熏局部,至温度适宜时洗全身。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弯、屈伸不利等症。

瑶族民间治疗牙痛二法

1. 枫树皮、杨梅树皮、杉树皮内层各约500克,分作3份,第1天取1份,水煎取药液3口盅,待冷后,取少许药液含在口中,尽量使药液含时间长一些,吐掉后再另含,每次接连含7-8口,直到疼痛消失为止。第二天痛减,再取第二份药水含漱,可以隔3小时左右含一次,第三天疼痛消失。

2. 牙痛时把手反背过去,手指能触到肩胛的地方,将此处用力地按压,左侧牙痛顶压右边,右侧牙痛顶压左边,如自己顶压不到,右叫别人帮忙,3分钟后疼痛缓解,5 分钟后牙痛消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