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献唐
释义

§ 简介

王献唐(1896—1960) 字献堂,号风笙,以字行。生于山东日照韩家村一书香之家。从幼年起,他不但继承家学,潜心研读经史,而且受严格家教熏陶,注重学习做人道德。

在原籍完成启蒙教育后,王献唐11岁来到开埠不久的胶澳租借地,入礼贤书院,读完文科又读德文科,17岁入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学习土木工程。他学习了一些新鲜的西学知识,开阔了视野,对以后的国学研究不无启迪。

§ 生平事迹

毕业后不久,王献唐便应天津《正义报》之邀赴天津,为其翻译德文小说。22岁时任《商务时报》、《山东日报》编辑,后又以两报特派记者身分长驻青岛。

王献唐虽时常为衣食所累,但他一贯视读书学习为人生第一乐事。1922年,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王献唐作为接收代表留任胶澳督办公署秘书,利用闲暇从事学术研究,写就《公孙龙子悬解》六卷,这是他25岁时完成的第一部专著。由此王献唐开始研究自己钟情的金石、版本、音韵、目录、古币、考古等学科,并多有建树。在诗、书、画、印等中国文人传统的活跃领域,他也不是一个一般的爱好者,也显示了深厚的功力。

王献唐提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自炎黄二支,炎族出于东夷,而远古东夷文化的中心就在今天的山东,《炎黄氏族文化考》是王献唐在这方面的代表作。自30年代初动笔,直至去世前10数次修改,努力使之完善。

在二、三十年代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和山东省文管会副主任时,王献唐倾心于山东地方文化遗产的整理,他注重实地调查,大力搜求,努力保存了许多学者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藏品。在战乱中,王献唐以献身精神保护了一批山东文献的精华。山东省图书馆的重要文物和善本书在抗战期间被精心运往大后方四川,王献唐出资尽力,有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

王献唐一生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但对古钱、文物、书籍等极为热爱。为搜集古钱等,他不惜重金购买。解放后,为支援国家的博物馆建设事业,王献唐向国家捐献出越王勾践剑、李自成闯王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及5万册古籍,表现了他轻财重义的高尚品德。

王献唐雕塑

王献唐著有《山东古国考》、《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等,所著编入《王献唐遗书》。

1960年,王献唐病逝于济南。1993年3月21日举行仪式,其亲属迁其坟至青岛,后正式安葬于浮山山阳。

青岛百花苑置有他的雕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8 22: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