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牦牛
释义

§ 体态特征

白牦牛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育良好,尻部倾斜,四肢较短骨骼粗而结实。两性异形显著。

公牦牛头部大而宽,头心毛多为卷曲状,角粗长。成年公牦牛基围为25.4(大于或小于2.12厘米),角外弧长为43.5(大于或小于3.54厘米)角向外上方或后上方弯曲伸出,角尖锋利,角轮明显 。

母牦牛头大而适中,额头较窄,角细小。有的白牦牛没有角,额部的又长又密,往往覆盖住双眼。

§ 性格特征

白牦牛

白牦牛的主要特征是一身白毛,夏天它的毛就被剪的短短的,因为夏天毛太长,会很热。但到了冬天,它的毛又很长 ,用来抵御风寒,冬天它可以在冰冷的河水中行走,它可以在最低零下40℃的情况下生活。

它不受拘束,喜欢自由自在,它喜欢群居,而且生性善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它经常在一起决斗,可能是为了求得白母牛的喜欢。但不好的一点就是不会耕地,因为它气管不好,一出力,就会得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它的嗓子有可能会变哑 。

§ 生活环境

白牦牛

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野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触怒了它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中国牦牛占世界总数的85%,其中多数生长在西藏高原。

§ 繁殖性能

一般母牦牛12月龄第一次发请,初配年龄,母牦牛为2~3岁,公牦牛为3岁。 发情季节,为6~11月份,个别母牦牛12月份发情,7~9月份为发情旺季,目前,崐均为自然交配。当地公、母牦牛配种比例为1:15~25,繁值率为56.4%----75.6%。

§ 贡献价值

(一)乳制品

1、鲜奶

全奶 刚挤下来的纯奶,可以不经煮沸消毒立即饮用。其味香甜,煮沸的全奶,不加食糖,即有浓厚的甜味。

2、酥油

酥油作为食用,有酥油糌粑、酥油茶、油茶,以及煎炒油炸各种饼类、蔬菜和各式点心、糖果等。

酥油糌粑 将酥油盛瓷碗内,用奶茶或清茶溶化,拌以糌粑(或加入奶渣),用手捏成团,以奶茶、清茶或是肉类蔬菜等辅食。

酥油茶是一种茶与酥油的混合乳剂,只作饮料,不用于拌和糌粑。

3、乳清

鲜奶提制酥油、奶渣后的剩余物。一般就地倾倒,在半农半牧区,用以喂猪,在土法制革中,用来作浸泡剂。 白牦牛分割肉(二)肉制品

1、鲜牛肉

将屠宰后的胴体切割成块,置大锅内加水清煮,煮沸后维持片刻,即可食用。

2、风干牛肉

风干牛肉的食用方法多样。有生食,用藏刀削切成薄片,边削边吃;或用手指,顺肌纤维撕裂扯断而食之。生食多辅以奶茶,或作为一种零食。熟食有两种,一是熏烤、煨烧,取一段风干肉,埋于牛粪灶的燃灰下或置于灶上用余火烤,有香味后取出,抹去尘灰,用刀割食。再是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置锅中加水煮熟,取出切割后食用。以上各种食用方法,一般都不用食盐和其它调料。

3、腌熏牛肉

将牛肉切成细条,拌上食盐,放于容器内,一两天后取出,悬挂在帐篷内炉灶上方,任其烟熏、风干。须食用时取下煮熟。

4、牛肉灌肠和血肠

用洗净的牦牛小肠,灌以鲜牛肉或血而成。 风干牛肉 (三)皮制品

1、生皮

即未经鞣制的牦牛皮,也不去被毛,用途较为普通。其主要用于酥油的包装。再是将生皮切割成网状,捆扎在木箱外面,待生皮干后,即固定在木箱上,也有用整张牦牛皮包裹木箱的。另有用生皮切割成细条作为皮绳。

2、熟皮

是经土法鞣制的革,民间都采用油脂法。将毛板浸泡后除去被毛,割去皮下结缔组织,然后用陈年酥油(已变质不能食用)满涂于皮板上,卷紧,让油质浸透。也有在涂抹酥油后用手揉捏柔软后,用刀修正正背两面的,使光整。

3、裘皮

多属犊牛皮制成。犊牛死后,剥下被皮,除净版面的结缔组织,浸泡在乳清中。数天后取出,用陈酥油鞣制,使皮板柔软,梳直被毛即成。一般供作儿童裘衣。

(四)毛制品

1、长毛

指着生于牦牛前胸、前臂、体侧或后腿的长毛(其状似围裙,故又称“裙毛”),专供搓作牛绳,捆扎帐篷和作缰绳等用。

2、绒毛

绒毛多用来编织帐篷(藏族)、披衫“察尔瓦”和短上衣(彝族)。

3、尾毛

历史上用来作为贡品,尤以白色尾毛更为名贵。

(五)其它

白牦牛粪便1、内脏

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部分。可食部分包括心、胃、小肠、大肠(盲肠除外)、肝和肾,小肠可用来灌制血肠或灌肠用,瘤胃用作酥油的包装,瓣胃是成都地区著名的“毛肚火锅”的正宗菜肴。不可食部分有肺、盲肠、脾、胰、胆囊、膀胱、母牦牛子宫及其附件、乳房,以及公牦牛的生殖器官。

2、骨头

一般废弃。也可加工成骨粉、骨胶等,作饲料、肥料或工业用。

3、粪便

是草地牧民的主要燃料。冷季,作为堆砌粪圈的原料,也用于木板圈的涂料

§ 美丽传说

说是古时候,华锐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华秀和弟弟阿秀商量去寻找新的草场。于是华秀告别了弟弟,祈祷山神给他指出一条生活之路。正在祈祷中,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位身穿战袍、骑着 。

白色骏马的神灵,他随着一朵五彩云向东方缓缓飘去。华秀见此情景,便带领部落中的老老少少,赶着牛群、羊 白牦牛群向彩云飘去地方前进。正当人们和牛群快要走出一条石峡口时,所有的牛群都停住了脚步,哞哞的叫个不停,那声音非常的悲凉、凄惨,仿佛要与世隔绝了。人们见此情景,也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想起可爱的家乡,想起远方的亲人,是那么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前行了。正在这时,从身后一座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牦牛,它像雪一样洁白,十分的漂亮。白牦牛大叫一声,向石峡口奔去,说来也怪,所有的牦牛看见了白牦牛,也都停止哀叫,向石峡口奔去。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赶到峡口时,眼前一片惨景。所有的牦牛都已惨死,只有那只白牦牛正在和一只巨怪角斗,斗的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人们都在为白牦牛担心,心中充满了恐惧。突然,只听那只巨怪惨叫一声,便不知去向了。人们知道,这是白牦牛用它的坚强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战胜了巨怪。人群中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母牛见此情景,哀叫个不停,白牦牛听到叫声后,走了过去用舌头舔着小母牛,舔着舔着小母牛通身变白了。就在此时,天空中传来了骏马的嘶鸣。人们抬头望去,只见那穿着战袍的神灵和骏马向地面降临。在人们面前横起了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马牙雪山。华秀便对大家说,这就是我们的家乡了。那喝了马牙雪山泉水的牦牛就更白了,一群群地,像天上的白云。"雍容华贵着长裘,乐在高原享自由。最喜春光芳草绿,牧歌远荡白云悠。"这首黄锡京的诗,说的就是天祝的白牦牛,也就显示了物是以稀为贵的。

的雪域奇葩,正以其独具绿色生态旅游资源营造出人间“清凉世界”,迎接八方宾客,使高原明珠重放异彩。

§ 图腾文化

白牦牛

白牦牛神话传说在华锐乃至整个藏区的广泛流传一定程度上张扬了白牦牛图腾崇拜的地位,在白牦牛骷髅、白牦牛头骨上镌刻六字真言首字,摆在寺院墙头、人家院墙和嘛呢堆上用来降魔祛邪。寺院法会尤其是跳神活动中也可看到喇嘛们头戴白牦牛头造型面具,且舞且蹈的情景。华锐藏族对白牦牛图腾的崇拜与其它民族动物崇拜不尽 相同,其它民族对动物的崇拜是以禁止捕杀为前提,而华锐藏族对白牦牛的崇拜除对群牛中的神牛不役用任其自生自灭外,对其它白牦牛可捕杀亦可役用。因为它是华锐藏区极其重要的食用畜和役用畜,在现实生活中它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阉割后的白牦牛有很强的耐久力,是牧民们出圈驮运的重要工具,一头白牦牛驮负100公斤的重物也能趟过河流,穿越沟壑,攀援高山,是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所不可替代的。白牦牛之所以成为图腾,还应当归功于人们对白牦牛漫长的驯化过程,这一驯化进程始终以矛盾的形式存在着,一方面人们在食用、役用白牦牛,另一方面又对白牦牛内在的精神进行着阶梯式的提炼和升华,个中有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先民们对白颜色的深切况味和情有独钟。他们时常生活在银白色的世界里,目睹了高昂的雪崩,奔涌的江河,扬扬洒洒洒的飞雪、悠闲飘逸的白云……久而远之,对白色有了一种特殊的体验和感悟,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惟有白色方能带来福祉,惟有白色方能净化心灵,所以就将神的灵气、雪山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附着于白牦牛、哈达和其他白色之上,由此产生了别树一帜的白牦牛图腾文化。

§ 艺术价值

白牦牛耳环

早在古代,先民们就已掌握了白牦牛绒毛易染各种色彩的特性,将白毛染色加工成古代兵器上的缨穗、旌旗上的缨穗和帽子上的红缨子,并视其为一种力量的象征,在硝烟弥漫的古代战场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也为展示士兵们的飒爽英姿增添了几分亮色,谱写了抗御外侵、保护家园的壮丽凯歌。

不仅如此,用白牦牛毛做成的长髯、胡须、假发、拂尘、头套也普遍运用在戏剧表演的装饰上,成为戏剧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道具。随着华锐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白牦牛文化内涵的开掘,白牦牛拂尘、牛角梳、牛角藏刀等各种造型的精美工艺品以及用牛头骨制成的雪白似玉的图腾已悄然走进了旅游市场,它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睐。白牦牛的粗毛亦可制成花样繁多的地毯、帐篷、毡垫、壁毯,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弹性,用在壁毯上的花纹也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图案组合,而是由藏八宝图案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组成的,修剪后的壁毯图案呈立体状,整个图案线条分明,配色均匀,栩栩如生,视觉冲击感强,往往给人一种典雅、华贵、大气的美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