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云高
释义

§ 简介

王云高

1966年毕业于广西干部业余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南宁人民广播电台、《南宁晚报》记者、编辑,南宁粤剧团编剧,南宁市戏工室副主任,南宁市文联副主席、顾问,专业作家。广西文联委员、作协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广西儒学会副会长,南宁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1]

§ 经历

作为绿城文学界的老前辈,王云高回顾五十余载自己的创作历程,感慨颇多,尤其对新一代的文学界工作者寄语情深,他希望今后“文学邕军”的发展应当主动走向市场、走进读者,从而更好地打造南宁的历史文化品牌,宣扬南宁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宁人

自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王云高已出版25部著作 、78集单集电视连续剧以及9部舞台剧和1部电影,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其代表作《彩云追》表现了“祖国统一”的主题,这在当时的文学界属于一种突破性的成果,1979年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并于当年亲自从巴金先生手中领过该奖。至今,《彩云追》已被翻译成7种外文发行于国外,并由国内的29个剧团以27种地方剧的形式编排演出。

王云高,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宁人,他的音容笑貌让人感受到壮家人的朴实纯厚和热情好客。“我只是通过自己的作品为南宁 、为壮族 、为家乡争取了一些荣誉,算不得什么。”每当别人夸奖他的成绩时,王云高始终如此谦逊低调。

王云高曾担当过一届广西政协委员,被大家称为“九三居主人”。而这一称谓也恰恰形象地反映了王云高一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对此王云高解释道,他几十年来的创作经历可以用自创的一副对联来高度概括,上联是“胸中四海五湖事”,下联是“座上九流三教人”。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这句话后面还应该再补充一句—— — 为万人友,这样才更加完美。”王云高认为,平时我们读书除了做学问以外,还应当广交朋友。通过广泛结交朋友,使自己的思维和理念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开拓,这对文学创作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王云高希望把“为万人友”这句话送给年轻的“文学邕军”。但是广交朋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国内各个民族和地方的作家,王云高都交了不少。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王云高的人生经历不可谓不丰。他曾经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南宁人民广播电台 、《南宁晚报》记者 、编辑,南宁粤剧团编剧,南宁市戏工室副主任,南宁市文联副主席 、顾问,专业作家。广西文联委员 、作协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广西儒学会副会长,南宁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副会长等诸多职务。在领导岗位任职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为年青一代“文学邕军”的成长进步创造了条件,积极推动了南宁文学创作的向前发展,取得了诸多成绩。

通过文化来介绍宣传南宁

今年已73岁高龄的王云高头发皆白,却依然精神矍铄,近期他把爱好转向了书法,练起了大字 、小字。“虽然现在年龄大了,但我仍尽己所能,自觉地通过文化来介绍广西 、宣传南宁,为提升南宁的知名度作出一点贡献。”王云高直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王云高拿出自己新近写的一幅字,展开来给记者看,上面用漂亮的行书写着八句古诗。他指着诗清晰地念道:“观风五筦已多年,每至南宁眼豁然。绿树万家依近郭,桑麻十里接平川。匙翻玉粒长腰米,脍切银丝缩项鳊。景物于斯亦佳处,甲科何患少登贤。”在诗句后面的落款处,记者看到,这首诗名叫作《登春野亭》,为1494年明朝广西主管文教的官员周孟忠来南宁主持乡试接受宴请时所作,诗句的内容主要是称赞明朝时期南宁粘米与鱼生的美味。

当谈到为何要以书法的形式抄写这首诗的原因时,王云高并没有直接回答,却举了一个例子。王云高曾在《广西日报》发表过一篇杂文,文中提到过这个关于横县鱼生文化的典故,在横县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横县很多做鱼生的餐馆都专门找人写了周孟忠《登春野亭》这首诗挂在店内。至此,王云高才总结道,同样是鱼生,横县有的,其他地方可能也有,但想要做出名气就要靠文化,因为这个文化背景是独一无二的。

文学只有走近读者才能得到认可

目前“文学邕军”整体崛起,在谈到年青一代如何更好地发展时,王云高除了把“为万人友”这句话送给大家外,他认为,在新时期 、新时代,文学还应当主动与市场相结合。如何才能有效结合?他深有感触地举了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

日前,王云高给《三月三》杂志写了一组文章,主要介绍历史上广西的知名女子,里面有唐明皇时的杨玉环,也有近代在南宁出生的邓颖超。虽然篇幅有限,每篇文章只有2000字左右,但是王云高认为做这样的小文章很有意思,因为这就是主动走向市场,走进读者的一个好方式。

“我通过历史文化名人来介绍宣传广西 、南宁,既发挥了自己的余热,也服务了读者。”王云高认为,文学只有走进读者才能得到认可,而市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最后,他按照个人的经验并分析目前文学界的发展形势,总结出今后“文学邕军”更好的发展方向在于主动与市场结合起来,深入地走进读者心里。同时,他认为这也是一种更好地打造南宁的历史文化品牌的好方法。

§ 重要事件

王云高

王云高:南宁文艺照样可能拿全国大奖,30年前,与李栋合作的《彩云归》让王云高一炮打响。 30年后,王云高清瘦依旧,只是白发苍苍。

王云高和李栋合作的小说《彩云归》发表在1979年《人民文学》五月号,王云高得到的稿费是70多元,相当于他当时一个多月的工资。更让他开心的是,当年,评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彩云归》入选,名列第六。他因为写小说有机会第一次到了北京,见到了巴金、冰心这些文坛老前辈。从巴金手中接过奖状的人为数不多,王云高至今还记得那难忘的瞬间:巴金没有说话,但是很慈祥,连握手都显得

意味深长……冰心还是那么和蔼可亲。王云高还记得当时走近冰心,和她扯家常:“冰心老师,你写了《寄小读者》,我就是你的小读者。”回到南宁,王云高和李栋各得到广西有关部门的奖励,分别获得奖金100元。钱虽然不多,但是巨大的精神奖励让他们开心不已。

接下来,《彩云归》开始在当年的文坛大热。《中国文学》以英、法、拉丁等文字翻译推介。各地剧团纷纷改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9个剧团以27个剧种改编演出。北京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合作,将小说改编成3集电视剧《何日彩云归》。长春电影制片厂邀请王云高和李栋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并最终于1980年拍摄成电影《情天恨海》。十分有意思的是,由于《彩云归》红遍全国,以致《讽刺与幽默》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一幅漫画:画面千帆竞发,每面帆上分别写着《彩云归》……

接下来,王云高还写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但是每每谈到《彩云归》,老人眼睛就放出光彩,他说:“人生也许面临很多机会,也许你抓住一次就足够。但是,没有积累就没有爆发,希望年轻人还是多读书,多沉静下来思考问题”。王云高认为南宁的文化首先很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不乏人才。同时,各种艺术形式也有特点。比如小品很有语言特色,南普小品照样在全国拿最高大奖;南宁的粤剧也很了不起,不仅让广东人称赞不已,而且近几年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票友聚集南宁举办节庆活动。“这说明南宁的绿城文化很有自己的特色。有小、巧、灵的优势,这和中原文化、东北文化还不一样”王云高说。王云高还指出,南宁的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通过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更多的人了解了南宁,南宁的文化一方面在与外面的文化交流,一方面也在提升自己的品位。

谈到广西本地的文化时,王云高还随口说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位好朋友和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很熟悉,了解到李瑞英很喜欢吃辣椒。王云高说:“其实天等方面完全可以托人送给李瑞英几箱辣椒,如果她觉得口味不错,一定会免费为天等辣椒做宣传。以此类推,其实南宁也有很多有特色的产品,如果借助名人来宣传,一定效果很好。

彩云飘处,依旧可见颠峰耸立。人生七十古来稀,年纪不轻的王云高却把每一天都当作创作的青春期。他,依旧在南宁文艺圈中活跃异常,笔耕不缀。

§ 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汪精卫叛国前后》、《绵绵帝妃情》、《冬雷》、《明宫艳史》、《光绪与珍妃》、《地狱门口的上帝》等九部,小说《彩云归》(合作)、《明星恨》、《僧俗人生》、《十字路口的狂客》、《草莽上将军——陆荣廷传奇》,影视文学剧本《情天恨海》、《金兰曲》、《光明之恋》、《雍正皇帝》、《风流乾隆》(多为合作),中篇小说《王府怪影》,杂文《不认命集》等。《彩云归》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