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儿科疾病的临床检验 第二版》 |
释义 | 儿科疾病的临床检验 第二版 内容简介 近几年来,儿科临床检验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某些项目被废用;某些项目被升华,赋予了新的含义;又有不少新项目问津于临床,所有这些形成了《儿科疾病的临床检验》这本书再版的原因。再版修订后,全书仍分两大部分,共四十六章。上篇即“儿科常见症状与疾病的实验检查”,除对原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外,又增加了免疫功能低下与缺陷、新生儿疾病、营养性疾病、性发育异常等内容。下篇为“儿科检验的临床意义”,删除了肝功能检查中的混浊度实验等内容,对其他章节也作了不同程度的删节、修改和补充,增加了骨髓检查、维生素检验、T细胞和B细胞功能检查、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尿液电解质和酶类检查、治疗药物浓度监测、HLA与染色体检查等内容。 本书的修订,仍遵循第一版写作的原则,即力图从实验角度出发,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这种创新性的写作格式,相信将会继续对不同层次的临床工作者有所助益。 儿科疾病的临床检验 第二版 本书目录 上篇 儿科常见症状与疾病的实验检查 第一章 一般症状的实验检查 第二章 新生儿疾病的实验检查 第三章 营养性疾病的实验检查 第四章 消化系统症状与疾病的实验检查 第五章 呼吸系统症状与疾病的实验检查 下篇 儿科检验的临床意义 第十三章 红细胞的一般检查 第十四章 骨髓检查 第十五章 溶血检查 第十六章 异常血红蛋白检查 第十七章 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检验 儿科疾病的临床检验 第二版 文章节选 【临床诊断概要】 (一)发热的判定 一般来说,小儿正常肛温为36.5~37.5℃,舌下温度较肛温低0.3~0.5℃,腋下温度为36~37℃。当小儿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时,被认为是发热,但由于个体的基础体温不尽相同,临床上一般以腋下温度超过37.4℃作为发热的标准。当小儿体温在37~37.4℃时要结合临床综合考虑,此时如小儿一般情况好,无任何其它症状,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发现,且无慢性疾病时不需处理。临床上一般以腋窝温度为准,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和高热(>3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