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湘浩
释义

§ 生平概况

安平县王湘浩1915年5月5日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其父王桂山,字仙府,靠耕田和卖药为生,在村里免费行医;时常鼓励王湘浩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个教师。叔父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在父亲和叔父的影响下,1931年王湘浩初中毕业后,考取了北洋工学院附属高中。当时北洋工学院的附属高中实际上是大学预科性质,毕业后可以不经考试升入本科。王湘浩自小喜欢数学,小学和中学数学成绩一直很突出。但是,图画、手工课成绩却很差。读北洋工学院附属高中需要学机械制图,王湘浩很难应付,逐渐失去了读工科的兴趣。1933年高中毕业时,他放弃直接升入北洋工学院本科的机会,考取了北京大学算学系(数学系)。

王湘浩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如鱼得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成绩遥遥领先,受到老师们的称赞。在三四年级时他获得每年240元的最高奖学金。

长春市1937年,王湘浩在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时恰值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南迁。王湘浩先回到河北家乡,继而去西安,最后到长沙投奔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成立的临时大学。他在江泽涵教授的帮助下,留在临时大学数学系任助教,结束了流亡生活。1938年春,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王湘浩在该校当了两年助教后,1939年成为江泽涵教授的研究生,专攻拓扑学;1941年毕业,担任西南联合大学讲师。1946年夏,他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著名代数学家E.阿廷指导下攻读学位,1947年夏取得硕士学位,1949年春又取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关于格伦瓦尔德定理》。1949年6月他启程回国,经香港、天津,8月到北京,被北京大学数学系聘为副教授,1950年晋升教授。他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到东北人民大学(后改名为吉林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1955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6年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后,王湘浩任该系系主任,后兼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王湘浩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吉林省民盟副主任委员,长春市民盟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和参议委员。并曾任长春市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湘浩还曾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人工智能研究会会长,吉林省及长春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长春市数学会理事长和长春市桥牌协会主席。

王湘浩是中国第一批计算机学科博士导师之一,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组长。

§ 数学上贡献

数学王湘浩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选择了代数学作为研究方向。

近世代数中有一个重要命题——迪克森猜想。这个猜想的证明能彻底阐明有理单纯代数的结构。1931年德国数学家H.哈塞等人证明了这个猜想,在证明中他们使用了类域论方面的重要定理——格伦瓦尔德定理。

这个猜想的证明,在当时的数学界是一件大事。美国著名代数学家A.A.阿尔贝特说:线性结合代数的理论,当决定所有有理可除代数的问题找到了解答的时候,也许就达到了它的顶点。

王湘浩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发现了格伦瓦尔德定理的错误,并写了只有一页半的短篇论文《关于格伦瓦尔德定理的反例》。这篇论文使迪克森猜想又变成了未予证明的猜想,从而动摇了有理单纯代数的理论。

1948年底,王湘浩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纠正了格伦瓦尔德定理的错误,将该定理做了推广,重新证明了迪克森猜想。当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主任阿尔贝特曾邀请王湘浩就这一重要成果在芝加哥大学作了学术讲演。

王湘浩在论文中,只对循环扩张讨论了格伦瓦尔德定理。回国后,他对一般的阿贝尔扩张给出了该定理成立的充要条件。

1943年中山隆和松岛与三证明了局部域上单纯代数交换子群等于其么模子群。王湘浩利用自己所推广的格伦瓦尔德定理证明了上述两群在代数数域情形下仍相等;而且在一般域情形下,当指数无平方因子时,二群也相等。在最一般情形下结论会是怎样的呢?这一问题在以后兴起的代数K理论和代数群论中很重要。在苏联,这个问题称为田中-阿廷问题。实际上,阿廷并未具体提出上述问题,而是王湘浩在上述论文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受到了国际上有些同行的重视,但直到现在只得到一些局部性结果。

马斯模定理的证明中使用了格伦瓦尔德定理,因为后者所含的错误,马斯模定理的原证已不成立。M.E.爱区勒曾经不用格伦瓦尔德定理证明了模定理,但论证非常复杂。王湘浩曾用他修改后的格伦瓦尔德定理给出过一个证明。后来,他又给出了一个不用格伦瓦尔德定理的非常简单的证明。

1955-1957年,王湘浩得到了G.柯特半单纯环的亚直接和表示,并讨论了与此相关的拟赋值环问题。

王湘浩在代数学上做出了国际公认的重要贡献。后来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他于1958年便开始了电子计算机和控制论方面的研究。

§ 科学理论贡献

50年代末,多值逻辑的一个重要问题——函数完备性问题,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苏联的C.B.亚布隆斯基在1958年解决了三值逻辑的完备性问题,对于一般多值逻辑则仅给出了一些零星结果。60年代初,王湘浩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思想,即利用“保n项关系”的方法来研究n值逻辑的完备性问题。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学生终于在1964年解决了这一完备性问题。他们的结果没有发表,实际上比国际上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的罗森贝格定理整整早了6年。王湘浩于1963年还提出了多值逻辑中缺值函数的结构问题,并取得一些成果,这一问题后来也由他的学生完全解决了。

60年代初,王湘浩在自动机理论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他引进了圈环的概念并解决了非奇异线性内动机的分析问题。1990年,王湘浩解决了该文中提出的因子分解问题。

§ 人工智能贡献

人工智能1977年王湘浩在国内最早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于1980年受教育部委托,在吉林大学举办了全国性的人工智能讨论班,随之成立了全国高校人工智能研究会。王湘浩在定理机器证明的归结方法上做出了研究成果。1982年王湘浩和他的学生研究了归结方法中的取因子问题并提出了广义归结方法。广义归结方法包含了普通归结方法(J.A.鲁宾逊,1965)和非子句归结方法(N.V.默里,1982)。在王湘浩的指导下,他的学生在归结方法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改进策略。

在计算机代数的研究中,王湘浩和他的学生提出了代数方程实根分离的一种较好算法。

§ 办学方面贡献

微分方程在吉林大学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上,王湘浩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王湘浩1952年到吉林大学后,即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建立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建系过程中,王湘浩做为系主任,不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从事的代数方向上,而是从大局着眼,采取了有远见的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国内的承认和重视。王湘浩在建系过程中,重视教学,重视实际,重视人才,重视青年。50年代他就在数学系建起了微分方程,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这三个方向;到60年代初期,吉林大学数学系已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1976年,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这是国内最早的几个计算机系之一。在王湘浩的领导下,10年内,计算机系的软件专业就成为国内第一批被批准的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专业,以及属于国家重点学科的专业。

王湘浩在建设两个系的过程中,能容纳各种不同意见,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能看到各人的优点,包括当时一些不得意的人的优点。他不存私心,每届毕业生留校时,都把学习最好的学生安排到最重要的方向上。吉林大学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能很快成长为方向较齐全、在国内有影响的系,这是和王湘浩的人品与见识分不开的。

§ 人物简历

1915年5月5日 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

1933—1937年 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

1937—1946年 任西南联合大学助教、讲师。

1946—1949年 就读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1949—1952年 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

1955年 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52—1976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数学系主任。

1976—1984年 任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1984—1994年 任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名誉系主任。

1993年5月4日 逝世于大连。

§ 主要论著

1 王湘浩.Maass模定理的一个简单证明.东北人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55,1:141-142.

2 王湘浩.关于Kothe半单纯环.东北人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55,1:143—147.

3 王湘浩.拟赋值环.东北人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57,1:27-40.

4 王湘浩.评儿玉哲夫君的论文《关于正规单纯代数的交换子群》.东北人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57,1:269-270.

5 王湘浩.代数方程根的分离的一种方法.吉林大学学报,1960,1:99-101.

6 王湘浩.有限集合上缺值函数的结构理论.吉林大学学报,1963,2:295-318.

7 王湘浩,刘叙华.广义归结.计算机学报,1982,2:81-92.

8 王湘浩,刘叙华.归结原理中的取因子问题.中国科学(A辑),1982,11:1052—1058.[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