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世杰
释义 王世杰 王世杰(1891—1981),1891年3月10日生,湖北省崇阳人。字雪艇。法学家,《现代评论》、《自由中国》等杂志创办人,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历任民国教育、宣传、外交部长。王世杰早年就读于湖北优级师范理化专科学校,1911年肄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后留学英、法,191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后转投国民党,进入政界。历任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海牙公断院公断员,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长,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兼政治部指导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中央设计局秘书长。

§ 生平经历

1911年肄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191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1924年12月13日创办著名的《现代评论>周刊历任国立北京大学宪法学等科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比较宪法学教授、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1929.02-1933.04)、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1927.06.17-1928.10.31)、教育部长(1933.04.21-1938.01.01、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两度)、外交部长(1945.07.30-1948.05.31)其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总统府秘书长(1950.03.20-1953.11.17)、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04.28-1970.04.15)等职。 王世杰与王星拱

曾一度任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1945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出任外交部长,赴苏签定“中苏友好条约”,嗣任巴黎和会代表团团长。1946年选任“制宪国代”,翌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赴台后,于1950年出任“总统府秘书长”,后因案辞职。1958年复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62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常委。1970年受聘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第七至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81年4月21日病逝台北荣民医院。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一生所收藏的所有字画书籍赠与武汉大学,终年九十一岁。

武昌起义后辍学南下,任湖北都督府一等秘书。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时,受命组建国民党湖北支部,任组长。后因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勾结,即脱离政府去武昌创办《经济杂志》。1913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17年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国际公法。巴黎和会时,被旅欧同学会推为代表,往见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阻止签约。1920年春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后兼法律系主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任法制局局长兼海牙国际仲裁所裁判官。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12月成立立法院,受聘为首任立法委员。1929年任武汉大学校长。1933年出任教育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后为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七主席之一。曾两度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45年8月任外交部长,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9年赴台湾,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在台期间,曾与胡适、雷震等人创办《自由中国》杂志。著有《比较宪法》(与钱端升合撰)等书,用比较方法介绍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和宪法理论。一九八一年4月21日,病殁于台湾荣民医院,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一生所收藏的所有字画书籍赠与武汉大学。终年九十一岁。

§ 曾经的部长

中国新闻史或许该记录这么一次有趣的会面:上世纪40年代,民国外交部长王世杰访美归来。当他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两级时,夫人萧德华迎上前去。由于她比王世杰整整高出一头,边上一个中央社记者便促狭地大喊:“快照相啦!不然王部长就太矮了!”众人大笑,王世杰却不以为意。 1941年2月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王世杰于重庆但宽容只是对待记者时才有,在王世杰的下属眼中,这个“身材矮胖,一脸严肃,很有学者风度”的部长显然令人畏惧。曾有记者写道:“(只要王)走进外交部大楼,原本看报纸、聊天和吃零食的各司局办公室,立刻鸦雀无声……” 在学者傅国涌看来,这种“宽容”和“讲求秩序”的混合品质,正是那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身上的强烈记号,他也将王世杰视为“观察上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从政的一个标本”。 从政前,作为北京大学的宪法学教授,王世杰著述颇丰。他与钱端升合著的《比较宪法》一书,已成一代法学名著,至今仍被学界广泛引用。1924年,他主办《现代评论》周刊,提出“无顾忌、无偏党,无阿附”口号,由于批评政府,针砭时弊,曾多次被当局没收、查封。 尽管与王世杰本人的政治信仰截然不同,《现代评论》仍发表了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章。在李大钊遭军阀杀害后,这位法学家写下题为《党狱与领事裁判权》的评论,向当局提出强烈抗议。稿子送审后被毙,当期的《现代评论》便开出“天窗”,并在目录中保留了题目。 1929年,王世杰出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他在演讲中提出办学思路:“……只有经费独立,学校才能自主办学,不受政党集团、行政机关的干扰……只有教授治校,才能避免学校沦为‘官府衙门’,从而求得学术的自由。” 也因此,在上世纪30年代初王世杰弃学从政后,西方媒体普遍看好。《曼彻斯特导报》盛赞王是“具有大才干而思想 1948年4月王世杰外交部长开明的自由派”。《泰晤士报》也认为,“自由派分子在国民党里的优越地位明显增强了。”而傅国涌把王世杰从政称为“浸透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努力”——“他想根据西方的民主原则,一点一滴地从事政治制度的改革。” 在当时的国民党大员中,王世杰是个另类。他不烟不酒,生活简朴,极少娱乐,不坐专车,上下班皆步行。任教育部长时,长子王纪武考学失利,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是他的下级,又曾是他的学生,有人建议他为儿子说一下情,他坚决不允。王纪武最终只能以旁听生身份在中央大学读书。 王世杰半生为民国高官,但他发表的所有文章,从未用过当时公文中流行的“共匪”字样。言谈间,对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都敬称“先生”。1943年抗战期间,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表,规定大小官员都要写一篇“读后感”。因文中有无数攻击共产党的语句,王世杰看后,十分坚决地予以否定,并亲书“君子不念旧恶”六个字,交给蒋介石。 一位共事多年的同僚曾评道:“雪公的气质,尤不宜于官场生涯。官场习气,多的是巧言令色之辈,而他要言不烦,不苟言笑;官场习气,多的是酒肉征逐的应酬,而他生活谨饬,几乎全无世俗的嗜好。单单这两款,就足以使他独来独往,无朋党奥援。” 傅国涌也认为,上世纪30年代起,以王世杰、蒋廷黻为代表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进入国民党政府,他们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和出色的行政领导才能,无论治学还是从政,也都竭尽所能,但“大厦依旧坍塌”。 “……在一个独裁制度下,知识分子参政,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傅国涌追问。 1949年后,王世杰迁往台湾,不久便因多次批评政治黑暗、特务横行而遭贬职。直到6年后,年近60岁的王世杰才找到一生归属之地——“中央研究院”。这位新任院长增设了物理、经济两个研究所,在各重点大学成立数、理、化、工程生物等研究中心,广筹经费,充实设备,改善科研人员待遇。他不时地去“中研院”,像一位普通学者般“隐入座席”,听名流们演讲,直至逝世前两个月。 1981年4月21日,王世杰病殁。临终,他立下遗嘱,将其一生收藏的70余幅珍贵字画赠予武汉大学。身后,子女遵其遗嘱,在墓碑上去掉所有头衔,只刻“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

§ 传奇人物

国民政府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1927年

国民政府法制局,局长,1927年6月17日-1928年10月31日

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委员,1927年12月-1928年/1932年3月-

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教育厅,厅长,1927年12月-1928年/1932年3月-

海牙公断院,公断员,1928年/1934年

国民政府法官惩戒委员会,委员,1928年5月28日-1928年12月13日

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28年11月7日-

国立武汉大学,校长,1929年2月-1933年4月

国民政府国难会议,会员,1932年1月-

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1933年

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1933年4月21日-1938年1月1日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1934年10月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主任委员,1934年10月

国民政府整理内外债委员会,委员,1934年11月-1936年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至第十届)评议员,1935年6月-1981年4月21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1938年

国民政府政治部,指导委员

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秘书长,1938年6月-1943年9月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39年11月-1942年/1944年11月-

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委员,1941年

国民政府中央设计局,秘书长,1941年-1943年9月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监察会,(第一届)监察,1943年4月

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主席团,第三届主席,1943年9月-1945年7月

中国访英团,团长,1943年11月

国民政府监察院,第六届监察委员,1945年5月

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主席团,第四届主席,1945年7月-

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45年7月30日-1948年5月31日

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6年-1947年

国民政府,委员,1947年4月18日-1948年

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1947年4月23日-1948年5月31日

国民大会,(第一届)代表,1948年-1981年4月21日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至)院士,1948年3月-1981年4月21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

国民大会主席团,(第一届)主席,1948年9月

总统府,秘书长,1950年3月20日-1953年11月17日

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1952年10月-1957年10月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中国国民党,(第八届)中央评议委员,1957年10月-

行政院,政务委员,1958年7月14日-1962年5月19日

中央研究院,(第四任)院长,1962年4月28日-1970年4月15日

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委员,1962年12月31日-1968年

中美科学合作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任委员,1964年4月-1978年12月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67年-

中国国民党,(第十届)中央评议委员,1969年4月-1976年11月

总统府,资政,1970年4月15日-1981年4月21日

中国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1976年11月-1981年4月

中国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81年4月-1981年4月21日

§ 学术思想

他认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不清,凡是道德思想载于经义但未列入法典或者法典有规定但与经义不符合的,经义的效力往往等于或高于法律;法律与习惯的界线不清,法律符合习惯的很多,法律未规定的钱债、田土、户婚等大都适用习惯;司法官权限大,一方面可按法律以外的经义判案,另一方面又可比照律文科罪(科比);同时,律外有例,例的效力往往高于律文,律文的规定,即使在当时也往往并不都是现行法。因此,他从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角度出发,认为非引进外国资产阶级法律不可。

§ 著述

《现代评论》周刊(创办人)

《宪法》王世杰讲述1924年

《国际形势概观》1959年

《艺苑遗珍》(名画)AgarlandofChinesepaintings王世杰等主编1967年

《中国不平等条约之废除》王世杰胡庆育同编1967年

《传记文学》(第十八卷)1971年

《王世杰先生论著选集》王世杰撰1978年

《王世杰先生论著选集》王世杰撰国立武汉大学旅台校友会编辑1980年

《王世杰日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1990年

《比较宪法》王世杰撰1929年/1935年/1927年/1991年

《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同撰1946年/1948年/1937年/1936年/1989年/1997年

《王世杰日记》(手稿本)ThediaryofDr.WangShih-Chieheng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签订及废止》王世杰胡庆育同撰

《元人墨迹集册》国立故宫博物院编纂委员会编纂王世杰蒋复璁主编

《元鲜于枢墨迹》国立故宫博物院编纂委员会编纂王世杰蒋复璁主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7: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