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释义

§ 签约背景

印度从18世纪70年代起,英属印度就已开始寻找打开中国西藏门户的通路。19世纪60年代,英国势力深入或控制了毗邻西藏的布鲁克巴(今不丹)、廓尔喀(今尼泊尔)、哲孟雄(今锡金)等国以后,向西藏扩张的愿望更日益强烈。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规定英人可自甘肃、青海、四川或印度入藏,英印当局即图伺机实行。1884年10月,英印政府命马科蕾筹办进藏考察商业。1886年初,马科蕾考察团集中大吉岭,准备入藏,因西藏地方坚决反对而作罢。西藏地方当局为防止英人入侵,决定在隆吐山设卡。隆吐山属热纳宗,热纳宗属西藏,曾由达赖喇嘛拨给哲孟雄部长期放牧,英国人说成属哲孟雄。

英国借口藏兵“出境”驻哲孟雄的隆吐山“阻塞商路”,决定动武,发动侵藏战争。1888年3月,英军进攻并占领隆吐山,进而侵占纳荡、对邦。9月,清政府派驻藏帮办大臣升泰与英国议和,谈判罢兵定界。在第一次谈判中,双方就哲孟雄、藏《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哲边界和通商三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由于争执不下,谈判中断。1889年,清政府又派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之弟赫政作升泰的翻译和助手,与英印政府继续谈判。清政府于1889年7月、9月先后提出两个草约,均遭英印政府拒绝。英国政府为了防止其对手沙俄在西藏问题上找到可乘之机,希望尽快结束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一再催促英印总督早日结束谈判。12月16日,英印政府通过赫政向升泰提出新的四条草案。清政府接受。1890年(光绪十六年)3月17日,升泰与英印政府总督兰斯顿在加尔各答正式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 主要内容

锡金《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共8款,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承认哲孟雄归英国保护;

划定西藏地方与英属哲孟雄边界;

有关双方游牧、通商等事宜容后再议,等等。

§ 条约原文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一八九零年三月十七日,光绪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加尔各答。

兹因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国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实愿固敦两国睦谊,永远弗替;又因近来事故,两国情谊有所不协之处,彼此欲将哲孟雄、西藏边界事宜,明定界限,用昭久远,是以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国大君主拟将此事订立条款,特派全权大臣议办,电大清国特派驻藏帮办大臣副都统衔升,由大英国特派总理五印度执政大臣第一等三式各宝星上议院侯爵各将所奉全权便宜行事之上谕文凭公同校阅,俱属妥协,现经议定条约八款,胪列于后:

第一款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

第二款哲孟雄由英国一国保护督理,即为依认其内政处交均应专由英国一国径办;该部长暨官员等,除由英国经理准行之事外,概不得与无论何国交涉来往。

第三款中、英两国互允以第一款所定之界限为准,由两国遵守,并使两边各无犯越之事。

第四款藏、哲通商,应如何增益便利一事,容后再谈,务期彼此均受其益。

第五款哲孟雄界内游牧一事,彼此言明,俟查明情形后,再为议订。

第六款印、藏官员因公交涉,如何文移往来,一切彼此言明,俟后再商另订。

第七款自此条款批准互换之日为始,限以六个月,由中国驻藏大臣、英国印度执政大臣各派委员一人,将第四、第五、第六三款言明随后议订各节,兼同会商,以期妥协。

第八款以上条款既定后,应送呈两国批准,随将条款原本在伦敦互换,彼此各执,以昭信守。光绪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即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年三月十七日,在孟腊城缮就华、英文各四份,盖印画押。

附注本条约见《光绪条约》,卷29,页8-10。

英文本见《海关中外条约》,卷1,页513-515。

本条约于一八九零年八月二十七日在伦敦交换批准。

§ 条约影响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的签订,使哲孟雄完全脱离中国,而关于边界及缓议诸项为英印进一步侵略西藏铺设了道路。

§ 中英关系

领导人会晤中英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英国首相布朗2007年6月组建工党新政府以来,对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并有所发展。布朗政府重视中国的国际影响,继续视中国的发展为机遇,有挑战但不是威胁,并希望与中国加强全面合作。目前,中英两国政府高层交往频繁,经贸合作不断加强,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中英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首先,两国高层对话密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加强。

布朗就任首相后两次与温家宝总理通电话,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外长在联大期间举行了会晤;英国首相的外交顾问和经济顾问联合访华,与中方举行战略对话;杨洁篪外长访问英国,同布朗首相以及财政大臣达林、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等英国官员就全面推动中英战略伙伴关系取得广泛共识。

英国交通、贸易投资、财政部门等官员、伦敦金融城市长及保守党、议会中国小组代表团先后访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英国,与英国海军举行了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两国各层次交流密切,双边关系不断增强。

第二,双边贸易等领域合作持续发展并不断加强,金融服务、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经贸论坛经贸论坛去年1月到10月,中英经贸额达3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到9月底,英国在华累计投资项目5708个,协议金额278.8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145.6亿美元。英国在华累计投资居欧盟国家之首。

英国政府和工商企业界对加强两国金融投资领域合作持积极开放态度,在对华贸易中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希望发挥英国金融服务业的优势,吸引中国对英国的投资并购,扩大对华服务和技术贸易。双方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合作有所进展。中英启动可持续发展对华工作计划。中国武汉及中西部六省代表团访问英国,考察可持续城市综合治理项目。另外,两国奥运合作进展顺利。双方就北京奥运火炬明年在英传递有关安排保持良好沟通。大伦敦市政府欢迎中国建筑公司参与伦敦奥运设施及城市改造建设。

第三,英国各界普遍希望加深对中国了解,“中国热”持续升温,两国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大伦敦市连续3年举行“中国在伦敦”活动,仅春节活动就吸引近30万公众参加。去年9月,大英博物馆开始举办《秦始皇——中国兵马俑》展,布朗首相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英国公众对展览反响热烈,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迄今已有40多万人前往参观,在英引起轰动效应。

当前,英国企业界正在积极筹办“时代中国”综合系列活动,从2月到7月间将在英国全境举办800多项活动,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大伦敦市政府也将在2月推出“2008中国在伦敦”文化季,来自北京的艺术家们将与伦敦主要文化机构联手推出一系列宣传中国文化的活动,“银幕上的北京”、中国当代设计展、中国地方戏剧讲座、中国茶品茗、奥运火炬接力等活动也将陆续展开,伦敦地铁内还将展示中国诗人的诗句。

随着“中国热”在英国的悄然升温,英国政府、研究机构、大学等都相继举办各类有关中国的研讨会。英国议会举办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对英国的影响”系列研讨会,政府官员、工商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共600多人出席。英国各界十分关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情况,政府官员、政党领袖及议会议员纷纷希望了解十七大精神。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威尔顿公园、牛津大学等学校、研究机构相继举办以十七大为主体的研讨会。

中英外长会面

另外,两国教育交流也不断深入。英国目前吸引了近10万名中国留学生,每年有约一万名中国留学生来英。到目前,中国在英国建立了11所孔子学院,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英国社会和普通民众的欢迎。许多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都纷纷开设中文课程。

总之,随着两国关系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布朗近期即将开始的对华访问将进一步推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

§ 中英风云人物的历史时刻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会谈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交锋记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

老记们差点上演“全武打”

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提前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她首先来到大会堂的新疆厅,邓颖超已经在门口伫立恭迎。撒切尔夫人与邓颖超亲切握手,同时又献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5年前作为保守党领袖访华时,撒切尔夫人曾经与邓颖超相见。此次重逢,两人谈得十分高兴。

从新疆厅告别邓颖超后,撒切尔夫人就向福建厅走来。到首相快走到门口时,福建厅大门缓缓打开。邓小平笑容可掬地走过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

中外记者们为了抓拍到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最佳镜头,还演出了一幕小小的“闹剧”:记者们为了占据一个有利位置拍照,你挤我拥地一次又一次骚动,某外国电视台一名记者,被北京的一位电视台摄影师的镜头不小心撞了一下,竟然回身一脚踢在那位同行腰部。被踢者怒不可遏,还以一拳,眼看一出“全武打”即将上演。就在这个当口,福建厅的大门一下子打开了,邓小平步出大厅迎接铁娘子,一场风波自动平息。当邓小平满面笑容地与撒切尔夫人握手问好时,镁光灯“咔嚓”、“咔嚓”闪个不停,记者纷纷抓住时机抢拍镜头。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一见面后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小平答:“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

接着,宾主双方步入福建厅就坐。此时,记者们尚未退场,两人仍是相互寒暄。

撒切尔夫人说:“知道您是刚从外地回来。”

邓小平答:“我是陪同北朝鲜主席金日成去了四川。”

“这次旅行一定很愉快吧?”

“不错,我们在四川吃过好几次川菜,我很喜欢川菜,中国是以川菜和粤菜最为著名。”

二人聊到马克思,撒切尔夫人说:“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 ,可他恰恰最缺资本!”

在主权问题上,邓小平毫不退让

几分钟后,记者被请离场,会谈闭门进行。在友好的气氛中,会谈转入正式话题。

就撒切尔夫人而言,在香港问题上始终抱定“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并在来华前就早有声明,大造舆论。因此正式会谈一开始她就提出了这一问题。

面对英国首相的挑战,邓小平寸步不让。他首先指出,这次谈判,除了要解决香港回归中国问题之外,还要磋商解决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1997年后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它的繁荣;另一个是中英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波动。简单地讲,实际上这三大问题,就是1997问题、1997后问题和1997前问题。这些才是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完整议题。

说到香港的主权归属,邓小平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此,邓小平重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不承认19世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一贯立场。

邓小平告诉撒切尔夫人,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说,在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内,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舆论面前会得到好评。”

针对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管理的观点,邓小平说:“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主要特点,就是基本上保持这个地区政治、经济制度现状。”

中国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香港会不会发生波动?邓小平回答: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他还告诉英国首相,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时,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会谈首相跌倒在大会堂台阶上

激烈交锋过后,两位领导人商量起会谈公报问题。邓小平建议这次与英国首相的会谈能达成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15年怎样过渡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

但是,撒切尔夫人坚决不同意邓小平建议,特别是拒绝以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为前提。经过一阵争执,双方同意发表一个不做任何实质性承诺的会谈公报。

当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落寞地从门口走出,脸色凝重。当她继续往下走时,高跟鞋与石阶相绊,使身体顿失平衡,栽倒在石阶下,以至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边。幸好她已将至平地,摔得不重,在一旁的随员及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将她扶起。

英国女首相这一跤,引起了敏感的舆论界的浓厚兴趣。一位深知铁娘子和邓小平性格的记者分析道:撒切尔夫人锋芒毕露,邓小平绵里藏针。尽管撒切尔夫人受丘吉尔影响极深,坚持“鲜明的传统保守主义哲学和强硬的经济政策”,但在邓的面前,她毕竟还年轻。

撒切尔夫人没想到邓小平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的立场会那么坚定,毫无通融余地。她心中不由得充满失望和痛苦。她回去后对驻华大使柯利达说:邓小平真残酷啊!

挡回“三脚凳”牌

在1997年后香港主权问题上的抵抗没有奏效,撒切尔夫人退而求其次,准备在1997年后的行政管理问题上与邓小平再作一番较量。

撒切尔夫人1983年6月提前实行大选,保守党获得空前胜利,她再次登上首相宝座。

在连任首相赢得巨大胜利的鼓舞下,撒切尔夫人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正式会谈开始后,向中方发起了新一轮进攻。她不再谈“三个条约”有效,不再提“续约”之类的要求,转而采取新的策略:用主权换治权。即英国同意在1997年把香港还给中国政府。但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英国可以受中国之托继续管理香港。1997年后香港的模式将是:香港回归,英人治港,而非港人治港。

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外交部其他官员,却主张尽快在谈判中向中方表示不再谋求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但是,撒切尔夫人认为“没有理由作出这种让步”。她甚至主张,“要把每张讨价还价的牌都使用到最佳效果”。于是她使出了“三脚凳”这张牌。

所谓“三脚凳”,是在中英开始对香港问题谈判时,港英当局企图以正式成员身份参加,造成中英港三方共室的事实,以达到“还政于港”、使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的目的。

1983年6月30日,港督尤德奉召返回伦敦,随同尤德来到唐宁街10号的还有9名港府行政局的议员。显然,铁娘子是把他们与港督作为另一只“脚”来加强英方同中国谈判的阵容。7月4日,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会见了尤德及香港议员代表。

这天晚上,首相府发言人宣布:“首相和外交大臣重申他们对香港承担的义务和他们设法达成的目的,这些协议应该是议会、中国和香港人民都能接受的……”

7月7日,尤德自伦敦返港举行记者招待会。这时记者们已经获悉英国谈判代表团的名单中有尤德,而且排名第二,便问他:中英第二阶段的会谈与第一阶段有何不同,尤德意味深长地回答道:“不同之处是有我参加。”

记者们向尤德问了最要害的一个问题:“你是代表英国参加谈判,还是代表谁?”

在记者穷追不舍的逼迫下,尤德打开天窗说了亮话:“我是以港督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参加谈判,我不代表他们又能代表谁呢?”这位总督大人到底还是一语道破天机。

总督的话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香港的左翼报纸立刻表态说:“你尤德是英国人,怎么能代表香港人呢?”“中英两个国家谈判,把香港人弄进去干什么?”

一些头脑清醒的港人马上意识到,这是英国玩的“三脚凳”策略。他们指出:“英国人正在玩弄一个阴谋。如果中国政府落入圈套,那么就会面对着与自己的同胞——香港人作战的尴尬处境;如果香港落入圈套,就会为英国人尽义务,把辛辛苦苦从大陆争来的好处全都让给躲在后边的英国人。”

北京及时作出了强烈反应。7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我们注意到了这个消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是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双边会谈。尤德先生是作为英国政府代表团的一个成员参加会谈的,因此他在会谈中只代表英国政府。”

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迫使撒切尔夫人收回刚刚打出的“三脚凳”牌。英国外交部急忙发表声明,说尤德“当然将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会谈”。

顶回“治权”牌

但是,从7月中旬开始的第一轮会谈到9月下旬的第四轮会谈前后,英方软硬兼施,名义上同意让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但又要求中国同意1997年英国保留对香港的治权。

中英谈判再次面临危机,英国前首相希思急忙飞到北京,会见中国领导人,打算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打破谈判僵局贡献一点力量。

这是希思自1974年以来的第6次访华。他每次访华都要会一会邓小平。9月10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希思,两位老朋友亲切地寒暄了一番。当话题转到香港问题时,气氛一下子变得格外沉重。邓小平对英国政府在谈判中的做法极为不满。

邓小平说:“英国政府想用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在香港问题上,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会受任何干扰、有任何改变,否则我们就交不了账。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谁不解决这个问题,都是李鸿章。”他说,他希望今后会谈时不要再纠缠主权换治权问题,要扎扎实实地商量香港以后怎么办,过渡时期怎么办。这对彼此最有益处。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到1984年9月单方面地宣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英国在谈判会场内外使出各种招数均告失败,中国政府毫不妥协。迫于形势,英国政府在第四轮会谈后,开始考虑采取措施稳定香港经济,并准备在谈判中实行退却。

历史性时刻终于到了

经过一年多的风风雨雨和22轮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迎来收获的时刻。

1984年12月18日晚8时20分,一架大型民航客机呼啸着降落在北京机场。撒切尔夫人二次访华,正式签署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日下午5时30分,签字仪式正式开始。

观礼嘉宾有400多人,另外还有180名中外记者。大家都等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仪式从签名到交换文本,共用了4分钟。当两国领导人互换声明文本时,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邓小平、李先念来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香槟酒,笑容满面地祝贺中英双方完成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550万香港市民、10亿中国人和全球无数双眼睛,从卫星转播的电视荧屏上,观看到中英关系发展史上这闪光的一页。蒙在“东方明珠”上面的尘垢,终于被冲洗干净。

20日下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时说,香港问题不解决,在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总存在着阴影。现在这个阴影消失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友好一片光明。

撒切尔夫人完全赞同邓小平这一评价。她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中英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使香港的未来完全明朗: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怀抱,1997年后将长期保持现行制度,由港人治港。香港人民欢迎这个前景。12月29日,恒生指数上升到1187.54点,成为当年的新高潮。

中英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也在全世界引起了积极热烈的反响。世界舆论认为,这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典范。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应该大力提倡,这恰恰是我们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非常需要的。

几年后,美国《世界报》评选10年风云人物,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以相同票数当选,被看成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人。

§ 相关词条

《虎门条约》《南京条约》《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瑷珲条约》《望厦条约》

《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法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北京专约》

《满州里界约》《伊犁条约》《伊犁条约》《民四条约》《民四条约》

《中俄蒙协约》《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 参考资料

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1205/4148.html

http://hist.cersp.com/book/200704/6147_2.html

http://hi.baidu.com/xjgang/blog/item/002f71d37d5eff31970a161d.html

http://news.qq.com/a/20070612/002196_2.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