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水乡 |
释义 | § 地理资源 糜子清水乡地处黄土高原,属于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降雨稀少,春季多风沙。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仅在东南部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全乡经济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糜子、谷子、玉米、土豆、绿豆等。另外,还适度种植海红果果树。清水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连续多年榆林市、府谷县评为安全乡镇、文明集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年轻的乡党委、政府领导一班人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使清水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 社会事业 清水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路面砂石化和水泥化,总里程达81公里。彻底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为村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清水大桥及其引线工程全面通车,结束了清水乡政府驻地不通公路的历史。新修了站塔、赵寨、青春峁等村的人畜饮水工程,使全乡80%的村饮用水达到了标准,在清水、古沟、赵寨、站塔、墩焉、青春峁、长沟、石山则等村修沼气池200多座。新建了石山则、温家峁、小字等4个移民新村。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教育方面,投资数百万元修建清水中学教学楼、宿舍楼工程和优化师资队伍的同时,通过狠抓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得清水中学升学率列全县前茅。医疗卫生方面,全乡农民参合率达到了92%,走在了全县的前列,乡医院职工宿舍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医疗设备进一步完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投资200万元的乡政府机关新修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彻底改变了乡政府机关几十年来的旧面貌,为清水川工业集中区的大开发大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对外服务窗口。2007年,投资数十亿元的清水川6×30万千瓦电厂和配套项目生产600万吨煤炭的冯家塔煤矿相继建成开工,为府谷县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保障,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并且可以吸收劳动力上千人,带动周边地区的蔬菜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餐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养金养殖农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五户千头养猪、一户中心粮食加工厂、清水酒厂、十个蔬菜大棚等多家种、养、殖、加多种经营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 电力资源 为当地企业服务的温家峁和石山则两个110千伏变电站及330千伏变电站建设全面铺开,府准公路、府墙公路、魏哈公路、清水大桥、魏寨大桥、温家峁大桥以及正在施工建设的魏寨——古沟口3.7公里的堤路工程一起构建了清水工业集中区四通八达的对外通道,从而吸引了大量知名企业落户清水,其中有府谷煤业集团投资上百亿氯碱循环经济项目,陕西秦龙集团30万吨电石项目,府谷煤电冶化集团20吨硅钙集群项目,府谷煤业集团50万吨金属镁集群项目等等。既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必将促进府谷县的经济长足发展。 § 甘肃省岷县清水乡 当归清水乡位于岷县西北部,洮河北岸。地处东经103°34',北纬34°27'。东靠岷阳镇,南接十里镇,西依西寨镇,北与维新乡接壤,面积125.56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大路村,距县城15公里。解放后,在清水村设清水区,1995年撤区并乡,命名为清水乡。1958年公社化时,命名为清水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清水乡沿用至今。 清水乡以驻地流水清澈而得名。该乡现辖27个村委会,15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290户,其中农业户6934户,总人口30793人,其中农业人口30388人。人口全部是汉族。清水乡地处山脚下,南滨洮河;西北面高,东南面低,平均海拔2520米,沿洮河河谷地一带,土地平展开阔,海拔为2360米,年平均气温为5.3℃,山区气温低于川区,川区年平均无霜期118天,山区为106天。年降雨量为592毫米,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清水乡土地肥沃,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川区有河阴水渠,山区也修有零星水渠;清水乡有37078亩耕地,人均1.2亩。2003年粮食总产3134吨,洋芋产量2725吨,药材总产3029吨,当归产量1988吨,农、林、牧、渔总产值3223万元,农业增加值21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4元;该乡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数611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4167人。有乡医院2所,村有医疗站。清水乡乡政府驻地大路村,乡政府借助徐合公路改道,从清水村至大路村拓宽了道路,建成一处农贸市场,目前,集市贸易活跃,农副产品和黑紫羔羊成为客商的抢手货。清水乡还有传统的打铁、翻砂、竹编柳编等技术。 § 云南省腾冲县清水乡 腾冲县清水乡清水乡位于腾冲县中南部,距县城12公里,属山区、半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南与德宏州梁河县接壤,东北、西部分别与腾越、和顺、荷花三乡镇毗邻。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乡有4069户,15679人。少数民族(主要是佤族)413人,占总人口数的2.64%。全乡国土面积118.9平方公里,森林面积96031.45亩,森林覆盖率达53.8%。耕地面积为18651亩,其中:水田6272亩,旱地12379亩。共有茶园8000多亩,其中2500多亩连片生态茶园。2007年,全乡茶叶产量达420吨,产值1670万元,肉类总产1147吨,产值1375万元。全乡经济总收入3856.49万元,全乡财政总收入完成484.7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9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417.13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48万元,贷款余额3013万元。2007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39元,人均占有粮食335公斤。 § 江西省上饶县清水乡 灵山清水乡位于上饶县城北,灵山南麓,距县城17公里。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32994人。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合18万亩。耕地面积22755亩,其中水田19840亩(人均0.6亩),山林面积为127850亩(人均3.78亩),属山多地少的半丘陵地区。境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620毫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841.8小时;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无霜期达272天。 境内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北有部分山地,即灵山小山系,平均海拔360米,境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得天独厚的灵山旅游资源。其中灵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共有七十二峰,峭壁千仞,峻秀挺拔,奇峰怪石,各具神姿。其主峰海拔1496米,长22公里,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山上竹木葱郁,气候宜人,尤其是在夏季,与山下温度相差5至8℃以上,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山顶水晶山林场生产一季稻糯米,纯天然无污染,是国家“贡米”基地。灵山似一位仰卧的睡美人,她召唤着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们前来投资开发这块神奇富饶的处女地。用之不竭的水资源:清水北靠灵山,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灵山上泉流飞瀑,常年不断。灵山旅游风景区开发项目:灵山位于上饶县境北,百里屏障,石的王国,水的世界。海拔1496米,道教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瀑,九十九庙,一百零八处主要景点。属国家级自然生态遗产,自然风光奇特、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内人口密度大,具有资源、区位、客源三大优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一处很有开发价值的风景名胜区。现已制作“灵山风光彩照”和“灵山风光摄像”2张VCD光盘。[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