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汤阴岳飞纪念馆
释义

§ 概述

汤阴岳飞纪念馆

该馆以古建筑原状,27尊塑像及现存的明、清时代近200块碑碣石刻为主要陈列内容。碑碣中,除岳飞所书《与通判书》、《出师表》、《墨庄》等石刻外,多为创建、重修庙宇碑记和后人拜谒岳庙时所书镌的诗文歌赋。其中明人董其昌、王越、陈以勤和清乾隆的碑刻为上乘之作。1982年,该馆先后将东西庑及寝殿辟为《岳飞史迹陈列》、《岳飞手书碑刻陈列》室,作为该馆的基本陈列。

该馆734册,拓片388张,照片1251张,有关资料20余份,国内外书的作品600余件。

岳飞庙,原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我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岳飞(公元 1103-公元1142),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20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坚主抗金,曾四次举兵北伐。绍兴十一年遭投降派秦桧、高宗杀害。年39岁。

岳飞庙址位于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现有面积4000 多平方米,殿宇建筑近百间。座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临街大门为精忠坊,面西,木结构,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翘。坊之正中阳镌明孝宗朱佑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字高1.8米,遒劲端庄,格外醒目,过精忠坊为山门,座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上书“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山门对面为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对祠前秦桧、王氏、万俟 、张俊、王俊五奸党铁跪像呈镇压之势。汤阴岳飞纪念馆拾级入庙,古柏苍劲,碑碣林立,东有肃瞻亭,西有觐光亭,仪门前两道高大的碑墙把这里辟作东西两个小院。穿过御碑亭,便是岳庙之主体建筑--正殿。该殿面阔五间18.30米。进深三间11.60米,斗拱型制为五踩重翘重昂,硬山式建筑,高10米。体态稳重,气势恢宏。殿门楣上悬有五块巨匾,分别是“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其中“百战神威”和“忠灵未泯”为清帝光绪和太后慈禧所题。正殿中央为岳飞彩塑坐像,高丈余,英武魁伟,正气凛凛。上悬“还我河山”贴金巨匾。坐像两侧镶嵌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四周墙上,悬挂着国内现代著名书画家颂扬岳飞的书画墨宝,内容多样,各具物色。大殿两侧的东西庑中,现为岳飞史迹陈列室。

大殿后院,是寝殿、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寝殿内陈列着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人们常在这里流连忘返,欣赏赞叹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返应变途中路过汤阴,专门停车察看了火车站的“岳忠武王故里碑”,询问岳飞庙的情况,做了有关岳庙保护方面的指示。1958年,汤阴县建立岳飞纪念馆。

§ 内景

汤阴岳飞纪念馆

岳飞庙全称“宋岳忠武王庙”,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后世多有修葺。现存精忠坊、山门、施全祠、仪门、肃瞻亭、觐光亭、御碑亭、正殿、贤母祠、八公祠、张宪祠、岳云祠、四子祠、孝娥祠、岳珂祠、三代祠等。

精忠坊又名棂星门。整体为木制结构。雄伟奇特、瑰丽壮观,两旁扇壁墙之上,分别嵌有“忠”、“孝”石刻大字。额坊上镌刻着“宋岳忠武王庙”。

山门古朴端庄,门两侧青龙蟠壁、雄狮威踞。山门上悬“浩然正气”、“精忠报国”、“庙食千秋”三块巨匾。

施全祠石壁镶嵌着“尽忠报国”朱红石刻大字。祠内悬“宋义烈将军施全祠”横匾。施全像位于中央,头戴兜鍪,身着铠甲,手举利剑,对奸臣秦桧和其妻王氏、万俟、张俊、王俊跪像呈镇压之势,五跪像个个蓬头垢面,袒胸露脐,反缚双手。施全原是小军官,因对秦桧谋杀岳飞极为仇恨,行刺秦桧,未中被缚遇害。施全像左侧是悄悄埋藏岳飞尸体的狱卒隗顺塑像。施全祠两侧耳房内,有岳飞部卒牵马倚立的塑像。

肃瞻亭、觐光亭位于山门内东西两院,是为拜谒岳飞的人们正冠整衣和观花啜茗而建。

御碑亭位于仪门与正殿之间,是为保护和贮放乾隆皇帝1750年秋为岳飞庙题的诗碑而建,雍容华丽,构造别致。

正殿是岳飞庙的主体建筑,巍峨庄严,气势恢弘,殿顶碧瓦镶嵌,辉煌绚丽。殿内彩绘梁柱,甚为壮观,岳飞彩塑坐像端居正中,英武魁伟,坐像上方悬“还我河山”贴金巨匾。

贤母祠原名寝殿。内置岳飞和李氏夫人塑像,现塑有岳母刺字组塑,并陈列了岳飞“还我河山”、“墨庄”、“出师表”等碑碣。

八公祠位于正殿东侧,原是纪念为岳飞辩诬鸣冤的韩世忠、何铸、李若朴等人而设。现辟为周侗祠、宗泽祠、韩世忠祠、何铸祠。

张宪祠位于殿西侧,现辟为岳飞部将祠,塑有牛皋、杨再兴、徐庆等十位岳飞的爱将。

整个岳飞庙建筑布局严谨,殿堂雄伟,亭阁秀丽,碑碣如林。现存的200余块明、清碑刻和东院的当代名人碑廊相映生辉,极富书法艺术价值。

陈列部分有《岳飞庙原状陈列》、《岳飞史迹陈列》、《岳飞手书碑刻陈列》、《歌颂岳飞书画陈列》等。《岳飞史迹陈列》利用声、光、电、晶体管、布景箱等现代技术,配绘画、图片、复制品等,展现了岳飞光辉灿烂的一生。

§ 岳飞

岳飞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生于贫困农家,十分勤奋好学。19岁时,他投军抗辽,其后因父丧而退军还乡守孝。钦宗靖康二年(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岳飞便再次投军,开展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

岳飞投军后,很快便因屡立军功而得到晋升。这时宋首都汴京(亦称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被金兵重重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兵。同年,金兵攻陷汴京,将徽、钦二帝掳去,史称「靖康之难」,北宋至此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迁都临安,建立南宋,是为高宗。爱国心切的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可惜被高宗拒绝,最后更被革职。岳飞并没因此而放弃,改投河北都统张所靡下,在太行山一带大破金人。不久后,他又重归宗泽军中,屡建奇功。

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由金将兀朮统领的金兵再次南侵,留守汴京的杜充率兵逃走,作为部下的岳飞只好无奈跟随南下。秋天,改任建康留守的杜充再次不战而降,金兵得以长驱直进,高宗被迫流亡。岳飞见形势危急,于是率军坚拒金兵,在牛头山设下埋伏,大破兀朮,收复建康,迫使金兵北返,而岳飞亦因此声名大噪,被升任为通州镇抚使,并建立起抗金的军队「岳家军」。

由于军功显赫,所以得到高宗嘉许,赠以写上「精忠岳飞」四字的锦旗。绍兴六年,已收复不少土地的岳飞决定再次北伐,但由于缺乏粮草和援兵,最后只好撤退。

绍兴九年,高宗与金议和,令岳飞感到气愤难当。第二年,兀朮再次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在郾城大破金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进驻朱仙镇,惜宰相秦桧主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退兵。返京后,岳飞被解除兵权,其后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而死。这一代爱国名将,死时只有三十九岁。[1][2][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