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自然博物馆 |
释义 | § 基本简介 自然硫浙江自然博物馆是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进入新世纪,浙江自然博物馆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新馆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西湖文化广场,建筑规模2万余平方米,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计划2009年开馆。 在藏品电脑化管理方面,完成2007年12月底前入藏的藏品总帐登录,可以通过该数据库检索、查询、浏览藏品帐目。已登记入帐的馆藏标本为113530件;完成2005年底前入帐的珍稀标本建档,累计2093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优秀档案;主持或参加编纂出版的专著40余部,科普书籍20余册,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考和科研项目7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在安全保卫方面,从1997年至今年年被省文化厅评为省级文化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治安安全单位,2000年被评为省级治安安全单位,2001年和2002年均被授予杭州市治安安全示范单位,2002年被省文物局确定为一级风险等级博物馆安全管理示范单位,2003年被授予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 浙江自然博物馆坚持“三贴近”,努力发挥馆藏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适时推出《'29西博会自然标本特展》、《地球在呼救——环保知识展》、《体现·探索油画展》、《大自然启示——仿生学展览》、《“人·鸟类·自然”儿童画特展》、《浙江省首届野生动物摄影展》等特展20余个次,并与台中自然博物馆等联合举办《当狗遇上人》狗年特展。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举办“自然知识有奖竞赛”、“亲子家园”、“展厅寻宝”、“我爱大自然夏令营”、“小讲解员兴趣班”、“标本制作演示”和“万名儿童画百鸟”、“暑期快乐活动营”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并与150多所中小学校结成馆校互动,建立了一支6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使自然博物馆成为未成年人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育民族精神、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业已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杭州市环境科普基地,被评为浙江省、杭州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 § 历史沿革 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追溯馆史,曾经历旧中国的一段草创时期,其前身是在1929年西湖博览会基础上创建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馆。据史料载,规模空前的博览会分八馆二所,其中博物馆占地面积最大,设水产部、植物部、昆虫部、动物部、矿产部、动物园以及瑶山部等分馆,内容丰富,展品众多。既有省的特点,又有外地展品。鉴于这次盛会影响深远,展品来之不易,如果任其风流云散,甚为可惜,于是博览会呈请省政府设立西湖博物馆,部分展品移赠博物馆以作留念和永资观摩。1937年战事初起时,全部植物标本运往余杭林牧公司密藏,仍然被日军焚毁殆尽。其它自然标本,历经70余年的风风雨雨,还有几百件标本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保存完好,带着当年盛况的遗存信息位居馆藏品"长老"。 浙江自然博物馆西湖博物馆建立之初,因种种原因连一个较为系统的陈列也办不起来。当时西湖博物馆技师兼自然部主任后来任馆长的董聿茂先生看到这种情况,就带领几位助手到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沿海地区采集和制作了许多动植物标本。他还到青海、西康等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一些大型动物标本。同时,董聿茂先生还开展了国际间的标本交流。这些工作大大地丰富了西湖博物馆的藏品,同时也为西湖博物馆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之一奠定了基础。 抗战期间,西湖博物馆辗转迁徙至永康方岩、丽水三岩寺、松阳南洲村及龙泉等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董聿茂先生和他的同事钟国仪、钱惠馨、康美业和顾剑谊等先生历尽艰辛,将博物馆的藏品和图书、仪器保护下来。即使在流亡的过程中,西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忘记标本收集和学科研究。如此艰辛努力和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真正令人钦佩。 建国后,西湖博物馆结束惨淡经营,获得新生。1952年更名为浙江博物馆。1984年7月,当时的自然之部分出单独建制,成立了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挂牌后,囿于馆舍、经费等原因,博物馆的功能运作一度受到影响,尤其是无固定陈列场所,影响了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释放,在社会上"隐姓埋名"达10年之久。 § 固定陈列 恐龙陈列恐龙陈列 对恐龙的好奇,常常激发起人们的求知欲。本陈列主要介绍中生代主宰整个地球的恐龙及其近亲的进化、生态、灭绝和恐龙化石的形成。展出了在浙江省发掘的长达22米的礼贤江山龙、临海浙江翼龙和浙江吉兰泰龙,以及四川的毛氏峨嵋龙等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属种化石标本,还特意设置供观众触摸的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宏大的生态造景,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恐龙与海洋动物陈列》荣获1998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海洋动物陈列海洋动物陈列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展览主要介绍海洋鱼类、爬行类和兽类等,其中有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香港回归吉祥物中华白海豚、棱皮龟、玳瑁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国内外最大的长达12米的灰鲸骨骼标本、在钱塘江搁浅的小鳁鲸和从东海捕获的中国最大的长达12米的鲸鲨标本。形象生动的海洋生态景观,昭示了生机勃勃的海洋动物世界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好海洋资源是人类的历史使命。 古生物陈列古生物陈列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人类永恒的研究主题。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大约有150万种,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生物世界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化石为人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明,本陈列展示200多件保存在岩层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标本,如孔子鸟、海百合、菊石、鲟鱼、鱼龙、陆龟以及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等。概括地揭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其漫长的演化史,旨在帮助大家了解过去,启悟现在,探索未来。 植物陈列植物陈列 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守护神,所以人们把植物所独有的绿色视为希望和生命的象征。本陈列以资源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用途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食用的、药用的、材用的和绿化环境的植物争奇斗如;有292年树龄,直径为1.4米的天目山柳杉大树盘;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等名贵树木标本;有银杏、百山祖冷杉等珍稀植物及被誉为中华瑰宝的“浙八味”等祖国传统药材。展厅内露置的大树盘和木材标本不仅可供观众触摸,还可亲自数一数年轮,了解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动物陈列动物陈列 以动物进化为主线,系统地展示了动物的分类和进化知识,从肉眼看不见的原生动物到结构复杂的哺乳动物,展品种类繁多,珍品荟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华南虎、大熊猫、梅花鹿、黄腹角雉、扬子鳄、白暨豚、中华鲟等,有从国外引进的世界著名的中美貘、极乐鸟、冕鹤等。体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以及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态哲理。 § 馆藏精品 海南虎斑鳱 动物珍品 海南虎斑鳱 Gorsachiusmagnifcus 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 标本长58cm 植物珍品遂昌凤仙花浙江开唇兰大盘山蔷薇 古生物珍品林德勒枝披针型林德勒枝: 英文名:Lindleycladuslanceolatus 标本:长76cm高41.5cm宽8.5cm 产地:辽宁 时代:早白垩世 细齿似托第蕨 细齿似托第蕨: 英文名:Toditesdenticulatus 标本:长103.5cm高40cm宽1.8cm 产地:辽西时代:早白垩世 矿石珍品萤石青田石 菊花石:呈放射状的红柱石,集合体形似菊花而得名。 祖母绿:含铬离子的绿柱石,是宝石中的珍品,被誉为宝石之王,优质的祖母绿翠绿、清澈、晶莹、凝透。紫水晶 紫水晶:呈紫色的水晶,是因晶体结构变化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光学现象,为珍贵的宝石。紫水晶是一种艳紫色的宝石。“色如葡萄,光莹可爱”,她象征诚实忠诚和心地善良。紫水晶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宝石之一。 相传,罗马恺撒大帝狂热地追求紫水晶,曾派数千人专程到乌拉尔山去寻找这种神奇的宝石。罗马大教堂的主教们在盛典时还要郑重地佩戴紫水晶戒指,并在宗教典礼时用高足的紫水晶酒杯来斟酒。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