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云寺
释义 法云寺

法云寺在山西长治县城南12公里西八义村内。创建于唐,宋、元、明各代均经重修。现存前殿为宋代遗构;后殿明代重修,尚保存元代风格;其余厢房配殿皆为明代重建。前殿台基高约1米,殿身宽广各各三间,六架椽,悬山式屋顶,出标甚长,约合次间之半。殿顶坡度平缓,檐头翼出较大,琉璃脊兽全为明代风格,制作工精。檐下仅施柱头斗拱。殿内梁架露明,砍削规整,形制手法全属宋金风格。后殿略大于前殿,通长用一根普拍枋,檐下各施补卷草,梁架露明,但多为圆材构成,沿袭金作法,装修和殿顶脊饰明代已改制。法云寺旧有第一禅林之誉、据记载,为南来咸淳间三段和尚开基建造,明宣德间僧真乾、清康熙间僧海谦相继重兴,民国三年重建。现大雄宝殿前后檐柱为石柱,系宋代原建筑遗物。

§ 简介

法云寺

法云寺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42.98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现存建筑有山门、正殿、东配殿及西耳房。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前搭牵用三柱。寺院坐北朝南,由山门(已毁)、放生池、金刚殿、大雄宝 殿、观音阁及左右配殿组成,占地四千多平方米。大雄宝殿五 开间,通面阔14.6米,通进深12米,七架前后廊。明间三对柱础雕饰人物、花卉、云纹等,图案精美,雕刻考究。原系重檐歇山顶,民国三年重建时,因限于财力改建成单檐硬山顶。寺内遣留有清光绪间铸造、重约于斤的大铜钟和小铁钟各一口,另有白石缸一只、白石洗二只、古井二口。观音阁后有明代“皇朝寿山”四字,摩崖题刻。每字径半米许,大雄宝殿前有一方 清乾隆间立的“奉宪勒禁”石碑。据碑记,时有林正候自称其 祖先于宋时施田建寺,妄图霸占寺产,县令将林枷责,并勒碑示禁。

§ 概况

法云寺

法云寺,位於山西省万荣县城八公里处,海拔一千四百一十一.二米的孤峰山(亦称孤山),在其主峰绝顶一圈椅式的避风向阳处。因其天将雨时,云笼山峰,寺藏云中,故名“法云寺”。身临其寺,视野开阔,东望巍巍稷王,西眺滔滔黄河,南瞻银湖死海,北观蜿蜒吕梁。法云寺是孤山八景之一。清乾隆年间张觉曾为其赋诗曰∶“寺驻孤山顶,超然独不群。无潭施法雨,有谷布兹云。万象空中显,诸峰足下分。登临莫私语,惟恐碧霄闻。”寺院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座清康熙间建造的和尚墓,墓上有青石砌筑的单层小舍利塔。塔身竖刻“十方普同塔”五字。塔下是方形墓室,旁有一碑,上刻:“清本山中兴玉云和尚”。”保存基本完整。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文化

风景

据康熙十六年《重修法云寺碑》记载∶“考残碑,是寺盖创於周,历秦汉唐宋明数千年。”民国版《万泉县》记载∶明隆庆五年嘉靖壬戍会试进士贾仁元在《重修孤山法云寺纪》中写道∶“寺未稽建自何时,其规制弘丽,结构精巧,类非近世所为。顾地势险峻,山风猛烈。历世久远,然日入於敝矣!嘉靖癸卯间,邑人钜鹿令拙庵薛君讳云霄者,既致政归,日遨游期间,因叹∶‘寺为一方胜概,不可坐视其敝也!’乃与物故住持德僧圆新及弟圆信、圆通、圆达、圆成等之徒明亮及徒孙正了、正学共谋修理,乃募赀於阖境善士檀越、吴鹤龄等众,各捐其所有。越明年,乃兴工。自大雄殿而下,凡为殿者若干楹;自法堂而下,凡为方丈者若干间。以至山门、垣墉、阶级、道路细微曲折,莫不整饬。规制一因乎旧而壮丽过焉。自远望之,见其金碧辉煌,烟霞掩映,日和风清,铃铎之音,闻彻数里,寺复翻然一改观矣。正学又括其馀,以师祖钰无瑕所置《大藏经》凡若干卷,设木柜四贮佛殿中。值秋冬之暇,礼延四方名僧,谭讲其间。”“地以山灵,山以人重,此山此寺,风景奇胜,历历可观,特少名人硕士栖游其间,遂使山之名不显於天下。独蕴玉藏辉,仅可与识者言之也。若拙庵斯寺之重修,无乃待名人硕士之栖游耶?抑将欲显孤山之名於天下耶?抑或崇斯山为斯地之灵耶?不然何其汲汲於寺之修耶?诗曰∶嵩高维岳,峻极於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清康熙十六年《重修法云寺碑》载∶历时五载修葺而告竣的法云寺,房舍有∶“佛工正殿五楹、南殿一座、辟支佛殿一座、弥勒佛殿一座、南天洞观音堂一座、金佣护法圣像二堂、茶房一所,设天地水陆海会五坛,厥观壮,厥功伟矣。”

据佛石的风化程度推断,遗形归骨舍利塔下龙窟时,已砸毁150年左右,石佛毁坏时间该于唐末。按《旧唐书·武宗纪》卷十八上载:武宗李炎,宠信道士赵归真,真排毁释氏,帝恶僧尼耗蠹天下,敕令拆天下佛寺,天下废寺。这次毁佛即是历史上所说的“会昌法难”,沂山北魏残破石佛,正是这场法难的产物。这批石佛造像,时代早,迄今已1590余年。数量繁多,仅独立成佛者达200余躯。种类全,佛、菩萨、明王、天各种均备。形态各异,坐立盘蹲、行飞跪卧,各种姿势均有。神情不一,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俱全。构思精巧,造像优美,比例匀称自然,形象逼真,活现若生。雕刻煎繁得当,线条流畅,琢磨细致,工艺精湛。它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佛教兴衰,僧道斗争,历史上的毁佛运动,以及古代的雕刻艺术、书法绘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 神秘奇观

古塔

在法云寺周围还有西天门、海眼、舍利塔、石碾、石磨等。“海眼”是一个深三十多米、口径五米的大山口,亦称“发云洞”,据说直通海底,为天然神秘奇观。每当大雨来临,“海眼”腾云吐雾,山体雨雾蒙蒙,颇为神奇壮观。自古以来,在陕西的韩城、渭南,河南的洛阳、三门峡,山西的运城、临汾等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乡民便有“孤山戴了帽,长工睡大觉”的农谚流传。“海眼”旁有一如神斧劈开的石缝通道,两边石壁陡立,游人到此,只能单人通过。更为难解的是在通道北口的上空高架著一间房屋大小的整块巨石,与两边石壁构成石门,天然合成,奇特惊险,堪称一绝,此乃“西天门”。石壁上刻有一尺见方的“西天门”三个字,系明嘉靖年间所作。

§ 布局

建筑

法云寺位于观音山山腰,为日式寺院建筑结构,颇有大唐古风。寺中大雄宝殿内供奉新加坡弘宇法师捐赠的高3米、重约万斤的一尊白玉大佛,使法云寺名气益增。大雄宝殿四周,广植樱花和梅花,规模十分雄伟庄严,号称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寺前坡路呈“之”字形,两边尽是林立的翠竹及绿阴遮日的相思树,偶有凉亭点缀其间,亭旁植樱、梅,亭内有石椅供游人休息。距寺700米处,路边有一块巨石,上刻“南无阿弥陀佛”,是1982年贝蒂台风袭来时,在风雨交加之际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与原来就有的“无量寿佛”巨石相距约300米。该寺住持在其上镌刻佛号,以广结佛缘。弘法院和法云寺相距不远,是一座传统的佛教庙宇,奉祀千手观音。庙宇古朴雅致,没有鲜丽的装饰,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景观

法云寺景观

“龙窟”为一圆形攒尖式的窀穸,以青砖砌筑,深数米。其间堆满石佛残体,缝隙壅塞淤泥。经发掘清理,共出土大小残破佛体700于块。多为少手缺足,颈折腰断,较完整者仅几尊。石佛多为立像,其大小不一。雕刻用料,大型造像主要是杂有淡黄斑纹的青石,其次为石灰质砂岩,再为少量滑石,另外还有几尊陶佛。雕刻形式,大型佛像尽是圆雕,中型造像深浮雕、圆雕各半,小型者多数为深浮雕,个别圆雕;较大的佛座图案纹饰,尚采用了透雕。不少造像的背光、项光、佛座四周及背面,用浅浮雕或线刻画像,镌刻了佛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造像种类较全,佛有释迦佛、弥勒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等共11种;菩萨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虚空藏以及随侍阿弥陀佛的二十五菩萨等数十种,不胜枚举;明王主要有不动明王、大威德、金刚夜叉、军荼利、降三世五大名王;天有吉祥、技艺、梵天、低释天、四天王及天龙八部、药师十二神将等。部分佛像的背光、项光或佛座周围,刻有铭文,书尽魏体,大都书刻端方,笔力遒劲,是不可多得的碑刻。款识年代,大都是北魏、东魏、西魏,其中北魏后期、东魏初期居多,次之西魏、北齐,北周较少,隋、唐者虽有,却寥无几尊。造像大部敷粉彩绘,除最小者,很少塑面,尚有数尊鎏金者。所有石佛造像,面目清瘦,体态轻盈博衣宽带,衣着褶纹稠密,劲紧连绵,呈阶梯形,重要图案纹饰,多是莲花、忍冬、火焰等浮雕,大有汉魏风格。从铭文时代、造型特征不难看出,这批石佛像主要雕刻于北魏至东魏时期,是罕见的古老石造像。

§ 相关诗词

《法云寺》千年古刹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勾践旧国古会稽,南山拥郭分东西,

城门大路引绳直,西走百里皆平堤。

客行欲晓到梅市。喔喔尚听城中鸡。

法云古寺临大泽,风皱百顷青玻璃。

迎来送往此其地,素壁时见前人题。

乖离会合浩莫计,历观名氏空含凄。

山僧惯见为客叹,荣悴从来如夜旦。法云寺

明年吾栖插天半,世事君须倚阑看。

《游法云寺》

山口向东开,神灵海上来;

人言钟秀地,文脉赛蓬莱。

古寺两松老,昌潍三水裁;

兴衰皆有脉,风雨度高台。

§ 参考资料

[1] 商旅在线网 http://www.airtofly.com/index7/shanxi/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2: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