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卫》
释义

§ 基本资料

《大卫》名称:大卫(David)名字的意思是“被蒙爱者”

作者:米开朗基罗

时间:公元1501-1504年

材质:云石雕像

规格: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

收藏地: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

§ 相关人物

大卫(希伯来语:דָּוִד‎),旧译大辟,天主教译为达味,伊斯兰教译作达吾德,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二任国王。大卫的意思是“被爱的”。大部份关于他的记载都出自《塔纳赫》中的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虽然大卫不是没有缺点,但在以色列所有古代的国王中,他被描述为最正义的国王,并且是一位优秀战士、音乐家和诗人。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

§ 评价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件连基底高达5.5米的巨大雕像,充满意志与力量。他以一个体魄健壮结实,情绪昂扬的青年形象,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雕像微微扭动的躯体,潇洒地将重心放在绷紧的右腿上,整个人体动势在张弛自如,完美大方中,聚集着一股即将爆发而又锐不可挡的战斗力。

§ 赏析

《大卫》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

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1]

§ 艺术价值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 创作过程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David)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64年。当时,能匠督察组织(the Overseers of the Office Works, Operai)计划建造12个大型旧约雕塑。到此时,只有两个得以完成,分别由多纳太罗(Donatello)和他的助手阿戈斯蒂诺·迪·杜乔(Agostino di Duccio)独立完成。为了完成这一计划,他们邀请Agostino来雕塑《大卫》像。1466年,当刚完成了腿的轮廓、双脚和胸时,他由于不明原因突然不干了。于是,Antonio Rossellino被任命继续雕塑。不久,Rossellino也停了下来。这块来自阿尔卑斯山(Apuan Alps)卡拉拉山(Carrara)开采来的大理石被遗弃达25年之久。能匠督察组织非常焦急,因为这样巨大的大理石非常昂贵,它是由众多的人力冒著危险运到佛罗伦萨的。1500年,他们决心再寻找一位能最后完成它的艺术家。他们让人把大理石竖立起来以便艺术家们评估。米开朗基罗在包括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在内的许多艺术家中脱颍而出。1501年8月16日他被任命建造这塑雕像,时年26岁。有些文章称建造《大卫》像是“为庆祝佛罗伦萨成为独立共和国”。但是从英文的文献似乎看不出这个结论。英文的用词多象 “It came to symbolise the Florentine Republic”, “the Biblical David was commissioned as a symbol of the Florence republic”, “David was taken as a symbol of the city of Florence”, “the hero was looked to as a potent symbol in Florenc”, “The City of Florence deemed “David” a civic patriotic symbol”, “portraying David as a symbol of Florentine freedom”,等等。它们的意思都是说,《大卫》像象征著佛罗伦萨的自由。

在米开朗基罗前已经有许多雕塑与绘画再现圣经传说中的大卫王。艺术家们通常采用他取得胜利时的情景,如大卫割下了敌人的巨头,大卫持箭把敌人首级踩于脚下,等等。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的思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米开朗基罗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1501年9月13日和1504年4月之间)才完成这座大理石像。它高4.342米、重5000多公斤,由一整块纯白大理石雕刻而成。1504年9月8日,大卫像首次在佛罗伦萨展出。这个圣经上的英雄人物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他坚毅的精神使他的表情安祥宁静,但全身紧张的肌肉却表现了敏捷矫健,尤其是颈部肌肉硬直,手握战败巨人哥利亚的武器 — 投掷器与石头,更是英姿飒爽。为了使雕像在台座上显得雄伟壮观,大师有意放大了它的头部和两个胳臂,这样,观者的仰视角度在视觉上显得坚挺有力。如果能走近雕塑,你甚至可以看到手臂上的血管,显示了大师对人体构造的精深造诣。

雕像即将完成时,放置在什么地方成了当时热烈讨论的话题。1504年1月25日佛罗伦萨政府为此特设了一个委员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也包括达·芬奇)来参加。最后还是按米开朗基罗本人的意见,决定放在西纽瑞阿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上的威斯欧大厦(Palazzo Vecchio)大门前。当时这里是市政厅(Florentine Town Hall)。[2]

§ 复制品

为便于保存,1873年建筑师埃密利欧·法伯利斯特(Emilio de Fabris)在佛罗伦萨艺术学院(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Firenze)里面特别建成专门展览台来陈列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理石像。1910年,在原来的地方安放了一尊同样的大理石复制品。

佛罗伦萨的第三个《大卫》雕塑(复制品)是在阿诺河(the Arno, Fiume Arno)对面的山顶的米开朗基罗广场(Piazzale Michelangelo)中央的铜制复制品。广场由建筑师Guiseppe Poggi在1860年兴建,它的名字来自于广场上的米开朗基罗的包括《大卫》在内的雕塑。我到达这里已经是傍晚,所以只照到一个灯光下的大卫。不过看起来别有一番意境,给人一种英雄时刻准备着的感觉。[2]

意大利的雕刻家兼建筑师贝尼尼也有过《大卫》的作品。

2006年,意大利赠送给中国宁波一尊青铜大卫复制象。现正矗立在宁波大剧院门口。[3]

§ 作者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哀悼基督《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