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狼牙修
释义

§ 基本简介

狼牙修(马来文:Langkasuka)是古代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之一,其领土包括今马来半岛东岸北大年以东和东北地区,约位于东经101°18',北纬6°48',及今马来西亚的吉打州。

这一个国家自与中国梁朝来往以後,亦是中国古书常出现的名宇;它是自梁代到明代以来,中国典籍记载得最多的东南亚国家。根据《吉打纪年》(Kedan Arnels)这个国家的建国时间大约是在公元二世纪初,由马哈旺沙(Mahawangsa)王建国。其国家的方位至今不明,莫衷一是, 而中文译名也不一。

§ 名称由来

狼牙修得名,可能源于印度人极早在此经商。按《楞伽经》的记载 "狼牙"(Lanka)一辞,原是传说中一个在马来亚峰(Mout Malaya)上面的山城,"修"这一个字,是一个音实"苏卡"(Sukha)两音的合译 ,在梵文中这一字是"快乐世界"(Sukhawati)一词的前半截。因此,"狼牙修"的名字,可能是据地理而取义 即"快乐的马来亚山城"。直到今日,由于梵文对马来亚以至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马来西亚和印尼人,依旧以"苏卡"这一词汇代表"喜悦"、"欲想"、"欢喜"之意。

在中国的古籍文献,狼牙修最早见于《梁书》,第七世纪之后,它的国名相继出现在更多的中国文献中。在这些文献中,中国人对"狼牙修"作出了各种不同的称法,但其韵非常接近。其中包括:

a)《梁书》、《太平寰宇记》、《文献通考》中写作"狼牙";

b)《南史》、《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写作"狼牙修";

c)《续高僧传》拘那罗陀作"稷伽修";

d)隋书《赤土传》及《北史赤土传》中写作"狼牙须";

e)《大唐西域高僧传》及《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写作"郎迦戌";

f)《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写作"迦摩浪迦";

g)《诸蕃志》中写作《凌牙斯》或"凌牙斯加";

h)《岛夷志略》、《星槎胜览》中写作"龙牙犀角";

i)《武备志》中写作"狼西加",即是其书所附的明人《郑和航海图》中写作"狼西加"等。

狼牙修在宋代称为“凌牙斯加”、元代称为“龙牙犀角”、明代称为“狼西加”。“Langkasuka”一词首见于,印度尼西亚11世纪泰米尔文碑铭作 Ilangasongam,14世纪《爪哇史颂》(Nagarakrtagama),作Langkasuka,16世纪出版的阿拉伯文《吉打纪年》(Kitab al-Minhaj al-fakhir fi-ilm al-bahr al-zakhir)作Langashuka。“Langkasuka” 的得名或来自印度文化,依照印度的佛经《枵伽经》里的记载,Lanka是传说中一个在马来亚峰(英文:Mount Malaya)上面的山城;而在梵文中Sukha乃是“快乐世界─Sukhavati”一词中的前半截。因此Langkasuka或取义于“快乐的马来半岛山城”。

§ 历史记载

狼牙修建国于1世纪。515年狼牙修国王婆加达多遣使中国,其后523年, 531年,568年多次朝贡。12世纪时狼牙修为三佛齐属国。15世纪狼牙修国被北大年国取代。

《梁书》卷五十四《狼牙修国传》曰:

"狼牙修(Lankasuka)国在南海中,其界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去广州二万四千里,土气物产与扶南略同,偏多筏沉婆律香等。其俗男女皆袒而被发以吉贝为于缦。其王及贵臣乃加云霞布覆胛,以金绳为络 、带金环贯耳。女子则被布,以璎珞绕身。其国累砖为城,重门楼阁 。王出乘象,有幡 旗鼓,罩白盖,兵卫甚设。

国人说立国以来四百余年,后嗣衰弱,王族有贤者,国人归之。王闻知乃加囚执 ,其无敌自断;王以为神,因不敢害,乃斥逐出境,遂奔天竺(Inde),天竺妻以长女,俄而狼牙王死,大臣迎还为王。二十八年死,子婆迦达多立。天监十四年(五一五)遣使阿撒多奉表曰:"大吉天子足下,离淫怒痴,衰愍众生,慈心无量,端严相好,身光明朗,如水中月,普照十方,眉间白亳,其白如雪,其色照耀亦如月光,诸天善神所供养,以供正法,宝梵行众僧庄严 ,都邑城阁,高峻如乾陀山,楼观罗列,道途平正。人民炽盛快乐安稳,着种种衣,犹如天服,于一切国,为极盛,天王愍念群生,人民安乐,慈心深广,律仪清净,正法化冶,洪养三宝,名称宣扬, 布满世界,百姓荣见,如月初生,譬如梵王,世界之主,人天一切,莫不归依。敬礼大吉天子足下,犹如现前,忝承先业,庆喜无量,今遣使问讯,大意欲自往复,畏大海风波不达,今奉薄献,愿大家曲垂领纳。"

同一记录也收录在《南史》和唐《通典》卷一一八,唯《南史》和《通典》二书未录下狼牙修使臣的奏表。

从《梁史》这一则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第一,狼牙修是一个相当大的国家,其国界要"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与中国交往时已立国四百年,绝不原始落後;它是一个相当印度化和佛教化而且又富裕的国家,它的贵臣有能力以"金线为终,以金环贯耳", 女子以璎珞绕身,而国家则已有烧砖技术"累砖为城,重门楼阁"。

第二,狼牙修王把梁武帝的面貌形容成拥有转轮圣王的一个特征,说梁王"眉间白亳其白如雪,其色照耀",看来,当时,狼牙修王相当尊敬同时代推动大乘佛教的梁武帝,并希以双方宗教信仰一致为说词去作为建立双方关系的基础。

这是一份颂扬对方的国书。但,若要称赞对方的容貌特征,当然也要事实为据。看来,这也成为后世研究梁武帝相貌有力根据,梁武帝这一"瑞相"在国外是知名的。

从《梁史》所提供的这一份狼牙修国书来看,这时代是佛教与印度在东南亚同时流传的期间。父亲曾在天竺流亡,母亲又是天竺国王长女的狼牙修国王,显然是倾向崇信佛教了。

据《梁书》,狼牙修在公元515年遣使往中国之後,到了公元523年,513年又有再遣使之举,《陈书》记载 ,568也都曾入使中国。

佛教在公元四、五世纪流传狼牙修国土,不仅是有《梁书》的文献为证,近一个世纪以来,马来半岛吉打州一带的考古发现 ,也加强了人们对狼牙修国土的重点所在地点的看法。

自一八四零年,英殖民地驻槟领地的警宫James Low曾在马来半岛陆续发现一些梵文石碑及佛寺遗址,之後二百年间各种发现更是日益丰富,其中James Low在莫目河和布央河之间发现的Bukit Mariam佛教遗址,碑文上的四句偈语,更是典型:"造业由于无知,有业必须轮回,有知即可无业,无业使免轮回"。

§ 唐僧西方取经的海路中途站

到了唐代,狼牙修继续和中国佛教有关。在唐代僧人之间,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都是以不辞劳远去到西方取经着名的。他们之间,取经的路线有别,一走陆路 ,一走海路,但都听闻过狼牙修,可见当时狼牙修是重要的大国。走陆路的玄奘大师虽然足迹未至南海,然而在其着作《大唐西域记》的卷十二里提及的"摩旦吒"条後着录有南海六国,其中有"迦摩浪迦"国,被後人认为是狼牙修的一个别称 。另一方面,根据义净的着作,参照《宋高僧传》卷一的义净传记,我们可以相信义净在公元六七一年出国以来,到公元六九五年回国之一段时间内,也极可能曾在狼牙修渡过一些时日。

玄奘大师 的《大唐西域记》(卷十),以及慧立和彦宗(心旁)编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都曾提到这个叫"迦摩浪迦"的国家:

"(摩旦吒)东北大海滨山谷中,有室利差旦罗国,次东西大海隅有迦摩浪国,次东南有堕罗钵底国,次东有伊赏那补罗国,次东北有摩诃瞻波国......"。

在玄奘法师的文字中虽然所提到是"迦摩浪迦",未有采用任何与"狼牙修"相近的译音,但是,我们可以在七世纪另一位高僧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测出"迦摩浪迦"的地理位置,说明它有极大的可能是狼牙修另一名称。

义净当时是在取道南海往印度求经的途中,把他在东南亚各地所见的佛教情形,从室利佛逝写作寄回中国。在书中,他写道:

"从那烂陀东行五百驿,皆各东裔,乃至尽穷,有大黑山,计当土蕃南畔(按'土蕃'是'吐蕃'之音译 ,即西藏)。传云,是蜀川西南行,行一月余 ,便达前岭。次此南畔,逼近海崖,有室里察旦国,次东南有郎迦戌国,次东有杜和钵底国,次东极至临邑国,并悉尊三宝。"

玄奘所记的"室利差旦罗"和"堕罗钵底"与义净所译的"室利察旦罗","杜和钵底"可说是同名不同中文音译。 所以,当两个人都指的上述二个国家之间"东南大海"有一国度,他们所指的显然是相同的国度。虽然玄奘写作"摩诃浪迦",而义净着的另一书写作"郎加戌",但是却是相同的。

义净大师本人还有一本《大唐西域求法记》,记录不少唐代到西域求法的高僧及他自己的行程所过。 在书中,他提起了三位曾到狼牙修的法师:

"义辉法师,洛阳人也。......欲思观梵 文,亲听微言,遂指掌中天,还望东夏。惜哉!苗而不实,壮志先秋。 至郎迦戌国婴疾而亡,年三十矣。"

"道琳法师者,荆州江凌人也。梵名尸罗钵颇(注:唐名戒光)欲寻流讨源,远游西国。乃杖锡遐逝,鼓舶南溟。越铜柱而届郎迦,历诃陵而经裸国。所在国王礼待 ,极至殷厚。经乎数载 ,到东印度耽摩立底国。

......自尔之後,不悉何托净(自印度)回至南海羯荼国,有北方胡至,云有两僧,胡国逢见,说其状迹,应是其人。与智弘相隋,拟归故国,闻为途贼所拥还,乃覆向北天,年应五十余矣。"

"义朗律师者,益州成都人也......与同州僧智岸并第一人名义玄......既至乌雷同附商船,挂百丈陵万波,越舸扶南,缀缆郎迦戌,蒙郎迦戌国王待以上宾之礼,智岸遇疾于此而亡,郎公既怀死别之恨,与附舶向狮子州,披求异典,顶礼佛牙,渐之西国。传闻如此而今不知在何所 ,狮子州既不见,中印度复不闻,多是魂归异代矣。年四十余耳。"

无论如何,从《隋书》赤土传、《北史》赤土传、《通典》卷一八八,以及《旧唐书》和《新唐书》:都看到相似之句。《隋书》说 :"又行了二三日西,望狼牙修国之山,和於是南达鸡茏岛,至于赤土界,......月余至其都。"这就让人留下印象,是先到了狼牙修东岸,再南下鸡茏岛後首先要转向赤土国,才能到狼牙修西岸。根据地理位置和译音,隋代昙花一现的"赤土"可能即是唐代的"羯荼",正是今日的吉打州,也有可能是吉兰丹(大马史家,尤其吉兰丹的官方史学多坚持是说)它可能横贯马来半岛北部,以至以马六甲海峡为西岸,以南中国海为东岸。看来公元七世纪隋代前後,狼牙修当时的领土疆界和六世纪时代的领土范围相比起来,已经是有经过了很大的变迁。

续义净之後,在七世纪下半叶,又有一位道宣编写《绩高僧传》,其中提到一名高僧拘那罗陀要乘船到"棱枷修",此处所指的"棱枷修",当是狼牙修的另一音译。

从这些文字看来,当时的狼牙修是那些到印度学佛取经的僧人,其中一处停留之站。而且,在唐代的时期,这个马来半岛上的古国,显然是极欢迎和善待中国僧人,并且曾为中国僧人从海路到天竺取经作出了贡献。

不论是公元七世纪初出现的"羯荼"(《吉打纪年》说,这是一位波斯君主Maharaja Derbar Raja建国,都城也叫"狼牙修卡"),或原狼牙修的西岸都是僧人商侣缀换船之常处 。[1]

§ 宋代以後佛教势力衰退

翻过梁代和唐代的历史,我们再翻阅宋代的赵汝适所写的《诸蕃志》和元末汪大渊着的《岛夷志略》,依然发现到,狼牙修的名字并未消失。不过,这段长期间内,它的疆界可能仅限于北大年一带,而且,其风俗文物看来都相当的马来化了。另外,一度被名为"羯荼"的原狼牙修发源地:吉打,也已在一一三六年正式成回教国。看来这时狼牙修的佛教势力已消退。

赵汝适在南宋曾任福建路市舶提举一职,在他记录中又给了狼牙修一个新的译名,说明他可能没有参考前人资料。至于他提供新的现场搜集资料,给我们看到的,却是狼牙修有了另一面貌:

"凌牙斯加国,自单马令风帆六昼夜可到,亦有陆程 。地主缠缦跣足,国人剪发亦缠缦。地产象牙、犀角、速暂香、生香、脑子。蕃商与贩,用酒、米、荷池缬绢、瓷器等为货,各先以此等物准金银,然後打博。如酒一蹬,准银一两,准金二钱;米二蹬准银一两,十登准金一两之类,岁贡三佛齐国。"

赵汝适的记载未曾说明狼牙修在他所身处的南宋时代是否继续是一个佛教主导的国家,他只是说明这时的狼牙修已经成了他国的蕃属,奉另一个佛教国家三佛齐为宗主国;而同一书的卷上《佛罗乐国》条文,又说明了距狼牙修航程四日可到之处的三佛齐属国也是佛教国。因此,相信狼牙修这时应是继续保持佛国地位。只是,宋代是否有僧人继续到狼牙修交流和参学?已是难寻可考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赵汝适这本书卷上《三佛齐国》的条文中有提及蓬丰(即彭亨)、登牙依(即丁加奴)、凌牙斯加(即狼牙修)、吉兰丹、佛罗安、日罗亭,单马令皆为三佛齐属国。文中有关佛罗安、日罗亭、单马令的所在地迄今是有争论的。如果後三者真如现时的一部份考证资料所显示的,是分别座落在泰国的Patalung, Renong, Nakhon一带,则赵汝适指示地名的思路,可能是面南向北顺序而指,那么,在宋代,狼牙修的领土范围也可能依然延至马来西亚东海岸的丁加奴与吉兰丹之间。

但来到元朝汪大渊写《岛夷志略》的时代,狼牙修显然已变成清真教国家。汪大渊把狼牙修翻译 成"龙牙犀角"。

《岛夷志略》的〈龙牙犀角〉(Lankasuka)条曰:

"峰岭内平外耸,民环居之,如蚁附坡,厥田下等。气候半热。俗厚,男女椎髻,齿白,系麻逸(Mait)布。俗以结亲为重,亲戚之长者,一日不见面必携酒持物以问劳之。为长夜之饮,不见其醉。民煮海为盐,酿为酒,有酋长。地产沉香,冠于诸番 ,次鹤顶降真,蜜糖,黄熟香头。贸易之货,大印布,八者刺有青白花碳之属。"

据《岛夷志略》序言,可知汪大渊成书的时代,是在一三四九年。这之前回教势力已进入东南亚,而一三二二年,佛教及兴都教文化影响下的三佛齐灭国,因此,我们在此之後,已不复见到狼牙修佛教兴盛的记录。

一直等一八二一年,暹罗占据吉打的主权和控制吉兰丹皇朝之後,佛教才重新有了较为兴盛的情况,不过,这时马来亚半岛北部的佛教迄今日是二百年间的情形不变 ,当地信仰佛教者,主要是当地泰族及一些南来的华人。而马来人,则坚持了回教信仰。这就形成了马来西亚半岛北部以回教及马来文化为主流,但亦承认其他宗教也可自由传播的局面;而各族对传统宗教文化的坚持,也一直延续迄今。

根据一九零九年英暹条约,暹罗把吉打、吉兰丹、丁加奴和玻璃市以及邻近岛屿的宗主权放弃给英属马来亚,而保持了在马来半岛北大年等地的拥有权。从此,条约的生效,也就是用后来的国界线把把历史上狼牙修原有领土分割。当属于古国曾经拥有的领土,留下一部分在泰国境内,原狼牙修的国土也从此分属二个不同的国家,不再是连成一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