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雁西 |
释义 | § 简介 沈雁西,男,京剧琴师。江苏无锡人。自幼热爱民族音乐,12岁习二胡,后迷恋京剧艺术,尤其是梅派唱腔,因此学习京剧。常与许良臣、程君谋、包幼蝶等共同切磋演奏技艺,后成为业余名琴师。 § 与梅兰芳的相识 左为沈雁西 沈雁西仰慕和敬重梅兰芳大师,倾心苦练的也正是梅派唱腔。面对大师的邀请,欣然答应每天来梅家为葆玖吊嗓。沈的忠厚诚实深得大师喜欢,在为葆玖操琴吊嗓的日子里,有大师在旁指点梅派唱腔要领,教学相长,琴艺大进。有时,梅兰芳为了抒发激情,偶尔会将地下室门窗紧闭,请雁西为自己操琴吊嗓。有一次,请雁西吊《宇宙锋》这段:“气得我咬牙关火上眉尖,我手中有兵刃决一死战,把这些狂徒就斩首在马前…”,激昂的唱段泄发出民族的仇恨、使操琴的雁西也感动得热泪盈眶。梅兰芳爱憎分明的高尚情操,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既教育了他的子女,也给雁西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促使雁西更加潜心地研究琴艺。通过名师传授,并广泛接触了京剧界名演员,雁西贪婪地吮吸着艺术养份,使他的技艺进步很快。1953年他随言慧珠剧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曾被志愿军的报纸赞为“最富有感情的琴师”。 § 艺术经历 沈雁西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就是这位“最富有感情的琴师”从幼小时起就迷上京胡的真情写照。他十二岁起就摸起京胡,十四岁从无锡到上海来读书,十五岁时听人说:京胡的琴杆和音箱要经过长时期的逐步干燥,才能使琴音清纯醇厚,他竟抱了琴杆音箱共睡了三年,用体温来烘干他的宝贝……。同时他又开始广泛接触名演员、名琴师和京剧爱好者如许亮臣、程君谋、包小蝶、包幼蝶、李国梁等。在旧社会,从事戏曲事业是被人歧视的。他父亲希望他认真读书,但他没有屈服于旧的传统,相反对京胡技艺更加迷恋。1947年,孟小冬,魏莲芳、裘盛戎和名票友赵培鑫演出《搜孤救孤》,由王瑞芝操琴。沈雁西为了学正宗余派胡琴,在二个半月中听了王瑞芝为孟小冬吊嗓达72次,每次都是从午夜持续到凌晨4点。当他回到家里时,老父气得说他“疯”了,把门紧闭不放他进来。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沈雁西迷恋京胡,以所谓“不疯不痴不成才”的勤学苦练,终于使这位青年琴师名气越来越响,不少名演员都喜欢邀他这位“琴票”为自己伴奏。 拜师学艺 1951年,他32岁时,正式拜在长期为梅兰芳操琴的王少卿名师门下,在严师的教导下,使他在艺术上打下了稳固的基础。1954年4月的一个晚上,梅兰芳在美琪大戏院演《贵妃醉酒》,由于王少卿手臂突然不听使唤,无法演奏。在这紧要关头梅兰芳想到了沈雁西。尽管沈对梅派唱腔己掌握自如、但毕竟是首次要面对观众正式合作,万一演砸会影响梅的声望,不免有点紧张。为了对艺术负责,演出前,梅兰芳亲自把全部唱腔从头至尾小声唱了一遍,并鼓励他说:“胆子放大点儿,我是船,您是水,您推着我走!”在五十分钟的演出中,他伴奏得抑扬顿挫恰到好处,终于以自己饱满的潮水,把梅兰芳这条龙舟顺利地推向了目的地。梅师卸妆时,向他投来了会心的微笑。从这年6月起,他跟随梅兰芳剧团,到江苏泰州、南京、无锡等地巡回演出,一直演到1956年春节。此后,有不少梅派演员请他伴奏、吊嗓或说戏。如言慧珠、杨畹农、丁至云、沈小梅、陈正薇、李炳淑、夏慧华以及“多面手”童芷苓和对梅派艺术颇有研究的陆恺章、葛兰等,都一致公认沈雁西的演奏感情饱满,能深刻、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思想感情。 1957年,沈雁西参加了上海京剧团,在新排的剧目《武则天》、《金玉奴》中,又显示出他在音乐编创方面的才能。其后又参加了现代剧《南方战歌》、《社长的女儿》以及《智取威虎山》、《刑场上的婚礼》、《蝶恋花》的伴奏(后三剧是粉碎“四人帮”后重新编创剧目)。特别是他去世前不久,由他伴奏的《白蛇传》,更是把京胡演伴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对沈雁西锲而不舍的刻苦学艺,他的夫人周丽珍女士曾回忆说:他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五点以前起床,听录音、背谱,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在失去操琴自由的十年浩劫中、他被迫下放劳动,仍不忘学艺。后来离干校让他在舞台上担任拉大幕的那段时间里,他都是带上收音机,戴上耳塞,边听边练习指法。尽管己剥夺了他学艺和编创伴奏的自由,但他仍然“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一往情深地恋着琴艺。 与人合作 梅派名演员李炳淑和沈雁西合作时间最长、对他也最了解。有一件事,使李一直感怀不已:那是在1978年,李炳淑主演《杨开慧》,沈雁西还在拉大幕。有一天,操京胡的琴师朱文龙病了,而戏票都卖出去了,救场如救火,领导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才想到了沈雁西,不知能否请他顶一下,但除了领导谁都摇头,认为这出戏是用大乐队伴奏的,沈雁西能行吗?哪知沈雁西却一口应承下来,就在这天上下午,他硬读谱苦练,晚上就登台,重新坐上“九龙口”,全神贯注,居然越拉越好,把全台的人都惊呆了。原来尽管他在拉大幕,依然专注于琴声、潜背默记,当天只要把谱在心里一连贯,救场虽如救火,照样应付自如。因为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和乐趣,就是能坐在“九龙口”进行他的艺术探索和实践。有一次,他痔疮大发,大家劝他当晚停演,他不答应,让人背上台,当他把全出《宇宙锋》拉完,已血染坐椅站不起来了…… § 患病离世 由于在“四害”横行时,他蒙受了不白之冤,身心受到摧残,使他患了重病,过早地于1982年4月23日离开了人世。就在1月31日,梅葆玖来沪和童芷苓等几位上海京剧院知名演员合作,赴港演出前夕,亲赴医院去探望病中的沈师。葆玖深情地凝望着他,回忆着三十八年前幼年学戏吊嗓的情景。他安慰沈师说:“这次我们去香港演出梅派戏《西施》、《别姬》、《醉酒》、《生死恨》等剧,一定把演出的全部录音带回请您指正……” 葆玖实现了他的诺言,沈雁西这位一代著名琴师,就是在聆听录音中,欣慰地离开了他曾经为之奉献出全部技艺和爱的人世…[1] § 艺术成就 沈雁西弓法全面,尤擅长弓,琴音坚实,格调高雅。他精于梅派,也曾为荀、余、马诸流派伴奏,均有一定水平。在音乐、唱腔设计方面在《武则天》、《金玉奴》、《社长的女儿》等剧中显露其才华。行世音带、唱片有为言慧珠、童芷苓、杨婉农、李炳淑伴奏的《黛玉葬花》、《西施》、《太真外传》、《生死恨》、《白蛇传》等。李炳淑、陆柏平、方小亚的《白蛇传》其操琴就是沈雁西先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