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漫瀚调 |
释义 | § 简介 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民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地。主要特点是:旋律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主,吸收了爬山调的特点;唱词以汉语为主,但又吸收了蒙语词汇,使两种风格的旋律互相揉合,两个民族的语言混合使用。如《王爱召》、《栽柳树》,均属此例。其它还有《阿拉坦岱日》、《扫帚花日》、《毛主席带将幸福来》等。 § 由来 漫瀚调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语“芒赫”的译音,意为“沙丘”“沙梁”“沙漠”。漫瀚调发祥地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正是沙丘、沙梁、沙漠遍布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蒙汉人民,以漫瀚调为自己的歌种命名,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也是十分贴切的。准格尔旗是“漫瀚调”的故乡,“漫瀚调”是准格尔旗的特产。由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早在一百多年前,清嘉庆、道光时期一度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蒙汉旗之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民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准旗的“漫瀚调”便由此而产生。 但关于名字当地也有另一种说法:清末时候,准格尔这里的蒙汉杂居已成气候,经常在一起吹拉弹唱,起初蒙古族唱蒙古民歌,汉族唱晋陕民歌,时间一长,一些蒙古族短调被汉族接受,而且还按着即兴填词方法随意编词,听起来备感新鲜,很快又被蒙古族人所欣赏。所以“漫瀚调”又叫“蛮汉调”,说白了,就是用蒙古短调做皮儿,汉族唱法做馅儿,包成了一个整体。 漫漫翰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而主要表现形式是对歌,男女对歌时,男女同腔,男声多用假声唱法。 漫漫翰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跌宕起伏,潇洒豪放。这不仅受蒙古族民歌很大影响,还吸收了汉族爬山调等民歌的旋法特点。鄂尔多斯高原地域辽阔,人民性格耿直爽朗、纯朴热情,这也蕴育了漫翰调的旋律特点。漫翰调旋律多大跳,七、八度大跳较多见,九度、十度甚至十一、二度的大跳也时有所见。 § 参考资料 内蒙古旅游 http://www.nmlxs.com/Travel/ziliaoku/66/672.htm § 相关信息 《王爱召》 《栽柳树》 《阿拉坦岱日》 《扫帚花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