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 湆

§ 正文

湆害成因和分布  湆害由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形成。中国受季风暖湿气流影响,降雨大部分集中在4~9月,且降水变率较大,所以夏、秋作物常遭湆害。受害地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貌与以深厚的第四纪堆积为特征的东部沉降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一些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海岸平原等长期或季节性地面积水或潜水受阻、潜水面过高或接近地表的地区,土壤主要为渗透性较差的粘土,释水性较差的粉砂土、粉砂壤土、无结构土壤,具有犁底层或粘土隔层的土壤。如水稻土、草甸土、沼泽土、潮土和粘质红壤等。中国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两湖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南部诸省以及台湾西部平原等。此外,在水库、人工湖附近以及灌溉渠系两侧地区,不恰当的灌水技术等也可能引起湆害。

防湆措施  主要包括:①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多余水分,降低地下水位。为此,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承泄系统和农田排水设施。承泄系统基本上分两类:一类是河水位较高、按防湆要求不能自流排水的,要筑堤围圩,内外分开,实行抽排;另一类是建立自流排水系统。农田排水设施可分明沟式、暗管式和竖井式3种。明沟排水是防治湆害的基本方式;缺点是田间明沟开挖深度有限,在易湆地区较难达到排水要求。暗管排水因暗管可按防湆要求埋设,排水效果较好,并有利于改土、犁田、土地利用、机械化作业和水稻搁田通气等,但所需投资较高。竖井排水有一定的优越性,但限于能源、投资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目前在中国还很少应用于防治湆害。②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保证水、肥、气、热充分协调的一项基本措施。可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来实现。也可利用人工合成的土壤改良剂。此外,还可通过恰当的水旱轮作、冻垡、晒垡、水稻土的适耕、免耕灭茬等措施来保持和改良土壤结构。③选育耐湆的作物品种,近年来中国已培育出一些防湆的小麦品种。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