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曾植 |
释义 | § 简介 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沈维鐈之孙,蒙元史地学者、书法家、史学家、同光体诗人,“于学无所不窥”,朴学宗师。 光绪六年(三十一岁)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 郎中、江西广信、南昌府知府,督粮、盐法等道、按察使、安徽提学使、布政使,并一度护 理皖抚。辛亥革命后,坚持“忠清”立场。清末书家,并通晓刑律及西北地理。著述较富:其已梓行者有《岛夷志略广证》二卷、《寐叟题跋》二集、《喁于集》一卷、《寐叟乙卯稿》一卷等;其末刊及散佚者有《元朝秘史笺注》十二卷、《蒙古源流笺注》八卷、《长春真人西游记笺注》二卷及《汉律辑补》、《晋 书刑法志补》等书。 [1] § 生平 1850年道光三十年庚戌生于北京,次年太平天国起义。1岁 1857年咸丰七年西巳父沈宗涵殁。8岁 1860年咸丰十年庚申英军入侵,随母避居昌平。11岁 1861年咸丰十一年辛酉从俞策臣读《礼记》及唐诗半年。12岁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从杭州仁和高伟曾习诗词,以小楷抄读《鉴纪事本末》等。13岁 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家境贫困,忍痛以祖传《灵飞经》初拓本送当铺得三十钱换米。18岁 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以太学士应顺天府试,考官罗绎农惊为奇才,但未取,罗甚惋惜。21岁 1872年同治十一年壬申在成都与李逸静结婚。23岁 1875年光绪元年乙亥始治边疆地理学,得《游牧记》、《落帆楼文稿》以较东北、西藏、新疆地图及《圣武亲征录》。26岁 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南下广州探望叔父沈宗济,研究法律。28岁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殿试第三甲中第九十七名,赐同进士出身,与康有为、朱一新、李慈铭等结识。翁同和阅其卷称通人,精读历代刊律,对蒙古地理有创获。冬还嘉兴。31岁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住京宣南珠巢街,所藏善本书遭盗,法人又俗侵华,愤愤不已。35岁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考订元代《经世大典•西北地理图》。38岁 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康有为上书变法,朝廷保守派大哗,将逮康,沈劝其作“沉迷金石态韬晦”。39岁 1889年光绪十五年已丑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俄国股章京。40岁 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冬,迁员外郎。42岁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春,任江苏司郎中。二月,叔父沈宗济卒于广州。43岁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康有为遭抨击,焚毁《新学伪经考》,沈营救无效,中日甲午战争,好友李慈铭殁,痛哭。夏,校刻《中亚洲俄属游记》成,并序之。45岁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上书请向英人借款修铁路,为权臣所阻,未果。开强学会于京师。46岁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母丧,重病一年,自开放方得愈,力驳俄欲谋我黑龙江渔业航务。47岁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西酉奉母灵柩南归安葬。皇帝将重用康有为,沈赠康阅《唐顺宗实录》,五月应聘主持两湖书院。48岁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已亥返嘉兴合葬父母于祖茔(王店榨部村)回武昌时遇盗,失书籍碑帖数十种。居株园评议古诗。50岁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八国联军入侵,携家眷在上海,奔走南京、武昌,晤张之洞、盛宣怀等商定联合行动,以保全大局。九月回沪大病。51岁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至南京为刘坤一拟奏稿,张之洞召见共议新政,不久任南洋公学监督(相当于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52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调外务部和会司员外郎。53岁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任江西广信府知府,至南昌,巡抚柯逢时召见,共议全省大计。54岁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南昌教案,力争抗辩,保全民众,传为风谊。57岁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简署安徽布政使,掌握全省财政。59岁 1909年宣统元年已酉建造纸厂,严拒外国求开铜官山,命日本教习去黄山采取植物标本,命举人谢石钦赵日本考察税制。60岁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校刊宋嘉泰本《白石道人歌曲》,十月回嘉兴,埋头读书,不闻政事。61岁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与杨仁山居士讨论学,一月归居上海新闸路33号,六月回嘉兴,七月大水,与郡守筹办救灾。62岁 1912年俄人卡伊萨林为沈曾植作《中国大儒沈子培》,上海居所题“海日楼”。63岁 1914年回嘉兴扫墓,登览烟寸楼作诗首。65岁 1916年袁世凯窃国,沈早就洞悉其奸,与康有为等密谋覆之;王国维自日本抵沪,得沈曾植指教,撰《释例》。67岁 1917年四月,张勋北上。五月抱病北行,十三日溥仪复辟,授学部尚书,二十五日事败,七月乘海船归沪。68岁 1918年秋,移居上海威海卫路211号,题寓楼“隐谷”,自号隐谷居士,筹备亚洲学术研究会。69岁 1919年撰《月爱老人客话》一卷,海内赠其诗文甚多,大多以自寿诗作答。夏,移居沪新闸路91号,《全拙庵温故录》竣。70岁 1920年为日本学者白川省三讲《尚书》,九月中风,年终康愈。71岁 1921年四月,弟弟桐在北京故。72岁 1922年四月,小弟曾樾亡。十月初二午书二副对联绝笔,初三殁。73岁 1923年十一月初六归葬嘉兴王店榨部村(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 § 成就 沈曾植著述 著作 沈曾植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早年通汉宋儒学、文字音韵,中年治刑律,治辽金元史、西北南洋地理,并研究佛学。又究心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欧。余事为诗,郑孝胥、陈衍推他为“同光体之魁杰”,诗篇有《病僧行》、 《鬻医篇》、《秋斋杂诗八首》等。工书法,由帖入碑,结体险峻,用笔生辣,生拙高古,奇趣横生。 1、 《佛国记校注》一卷 2、 《蛮书校注》十卷 3、 《诸蕃志校注》二卷 4、《蒙鞑备录注》一卷 5、《黑鞑事略注》一卷 6、《元秘史笺注》十五卷附《元秘史蒙语原文十五功臣名》 7、《皇元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 8、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二卷 9、《西游录注》一卷 10、《塞北纪程注》一卷 11、《异域说注》一卷 12、《近疆西夷传注》一卷 13、《岛夷志略广证》二卷 14、《女真考略》一卷 15、 《蒙古源流笺证》八卷 16、《汉律辑存》一卷 17、《晋书刑法志补》一卷沈曾植印鉴:知一念即无量劫 18、《法藏一勺》四卷 19、《海日楼文集》二卷 20、《乙盦诗存》厶卷 21、《海日楼诗集》厶卷 22、《海日楼诗补编》厶卷 23、《寐叟乙卯稿》一卷 24、《喁于集》一卷 25、《倦寐联吟集》一卷 26、《僾词》一卷 27、《海日楼馀音集》一卷 28、《东轩语业》一卷 29、《曼陀罗寱词》一卷 30、《寐叟书牍》二卷 31、《类贴考》厶卷 32、《寐叟题跋》四卷 33、《碑跋》一卷 34、《答龙松生书法问》一卷 35、《东轩温故录》一卷 36、《东轩手鉴》一卷 37、《札记》一卷 38、《笔记》一卷 39、《月爱老人客话》一卷。(1919年于上海) 40、《冶城客话》一卷 41、《护德瓶斋客话》 42、《护德瓶斋涉笔》一卷 43、《护德瓶斋笔记》 44、《潜究室札记》一卷 45、《全拙庵温故录》一卷(1919年于上海) 46、《菌阁琐谈》二卷 47、 《鄂游栖翫记》二卷 48、《简端录》 书法 沈曾植书法作品沈曾植也是书法大家。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写字强调变化,抒发胸中之奇,几忘纸笔,心行而已。受到当时书法界的推崇,海内外求其字者颇多。 沈曾植以草书著称,取法广泛,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碑、帖并治,尤得力于“二墨”,体势飞动朴茂,纯以神行。个性强烈,为书法艺术开出一个新的境界。 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秋湄、罗复堪、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 沈曾植自认为书学优于书功,遗憾的是他未能像康有为那样写出较为系统的著述,留下来的有关书法题跋大多属于考证碑帖源流的札记,分别见于《茵阁琐谈》、《研图注篆之居随笔》、 《全拙庵温故录》 、《寐叟题跋》、《海日楼札丛》、《护德瓶斋涉笔录》中。 § 故居 沈曾植沈曾植故居在嘉兴城内姚家埭1号。坐北朝南,系清末建筑四合院式三进两层楼住宅,砖木结构。内为走马堂楼,有厅堂、花园等。第一进五开间,中间是厅,两边有厢楼联接,和第二进形成走马堂楼。第二进五开间,中间是厅,两边各有两间。第三进为三开间楼房;东边有一水井。楼房后有五间平房。大门朝南,有门厅,大门之东有五间平房和一边门。沈曾植故居外形完整,除花园园址已建房外,基本保持原貌。 沈曾植故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其墓在今嘉兴郊区马桥乡笮篰村,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子沈慈护、媳劳善文(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于20世纪50年代将嘉兴住宅捐献给政府,把沈曾植所遗文物分别献给浙江省和嘉兴市文物管理部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