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波罗的海交易所 |
释义 | § 简介 海运交易所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世界性的航运交易所。1823年,波罗的海俱乐部成立。1900年,波罗的海俱乐部与伦敦航运交易所合并,成为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现在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有600多家公司,2000多名代表在交易所工作。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是一家私人公司,它的成员必须持有它的股份。 在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内,服务人员为需要船舶的人及拥有船舶或经营船舶的人提供服务,货物可以找到船舶,船舶可以找到货物,大大地方便了货主和船东,促进了海运经济贸易的发展。交易所的业务在各类市场口头进行,谈判成功后就签定运输合同或买卖合同。航运交易是交易所的主要活动,全世界不定期货船市场上大约3/4的干散货运输量由交易所的成员经手。交易所的另一项主要业务是商品及期货贸易。期货交易者主要从事谷物、马铃薯、大豆及肉类的期货贸易。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每年可为英国赚取的纯收入达3000万英镑左右。 § 历史 起源 波罗的海交易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44年,一家位于伦敦针线街(Thread Needle Street),名为弗吉尼亚-马里兰(The Virginia and Maryland Coffee House)的咖啡馆改名为弗吉尼亚-波罗的海Virginia- Baltic,因为其聚集者主要是从事海运货物至波罗的海诸国或波罗的语系的人群,货物包括动物油脂、石油、粮食、纺织品等。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伦敦逐渐成为一个商业中心,弗吉尼亚-波罗的海咖啡馆也逐渐演变成了航运业人士的集聚中心。到了1823年,一些常聚于咖啡馆的资格较老、地位较高的商人们为了抗衡投机和欺骗行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成立了一个波罗的海委员会,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入会手续。最初成员是23个,涵盖了批发商、动物油脂零售商、肥皂制造商以及一些经纪人。委员会还决定开放一间交易室,但只针对付费用户,上限为300英镑。交易室运作的最初几周吸引了来自巴黎、斯德哥尔摩、圣彼得堡、马赛、阿姆斯特丹、悉尼、安特卫普、直布罗陀、马德里、汉堡和牙买加的众多商人。这就是今天世界航运业最重要的交易市场--波罗的海交易所的雏形。 发展 1857年,波罗的海有限公司(The Baltic Company Ltd.)成立。1859年时,波罗的海公司的会员已经超过700家,电报技术的应用使交易效率大幅提高。 1881年(清光绪七年),波罗的海有限公司成了英国第一家安装电话的公司,当时每日进出波交所的电话有200多个。 1902年,波罗的海有限公司、伦敦航运交易所和伦敦城交易辛迪加有限公司成功合并,并迁至圣玛丽大街(St Mary Ave)的新大楼。 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波罗的海航交所会员数量减少了很多。 1935年,波罗的海有限公司作为货物交易市场的功能终结,演变成了一个全球海运交易市场。 1939年,波交所业务完全停顿,直到战争结束。 1949年,波罗的海航交所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航空运费交易所并成立了空运经纪人联合会。 1971年,波交所重新起草了有关会员资格的规章制度。 1985年,波交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货运运费指数期货市场,目的是减少运费波动给船东和租船人带来的风险。该年1月,波交所成立了由八家会员公司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计算波罗的海运价指数。 1988年后,波交所将货运指数期货交易业务全部划归“波罗的海期货协会”(Baltic Futures Association)。 1995年,交易所搬到了隔壁的圣玛丽大街38号,即现在的波交所大楼。[1] § 会员 截至2010年,波交所有公司会员约550家,所谓个人会员实际上只是代表公司会员的被委托人,有大约1400人。会员来自46个国家,不仅有经纪人、租船人和船东,还有金融机构、海事律师、教育机构、保险公司和其他相关组织。世界上大部分租船和买卖船业务的完成都由波交所的会员谈判完成,但波交所本身并不是一个交易场所。根据其他网站提供的资料,波交所雇用的员工不过二三十人。作为一家有限公司,波交所的股东大部分是会员,董事会席位有12-15个,其中三个席位由非股东会员选举产生。 波交所会员除了可以获取最新的世界航运交易信息,并可通过输入自己的成交信息来对世界航运交易的信息生产发生影响,更可以借助波交所的历史声望为自己赢得商业信誉。[1] § 下设机构 波交所下设的协会五花八门,从足球、高尔夫、帆船、潜水到青年会、苏格兰、爱尔兰协会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个慈善协会,可以为有经济困难的会员及其雇员提供资助。 [1] § 资金来源 波交所主要收入来源是会费,不同会员的会费每年从几百到上万英镑不等。波交所2008财政年度的收入是840万英镑。此外波交所还提供会场出租、职业培训(与剑桥大学运输学院和卡斯商学院合作)、商业纠纷调解、专家见证、航运职业介绍,这些服务都要收费,但相当公道。 此外波交所还为会员催收各种欠费、提供联系人和波交所电子邮箱、帮助政策游说、提供信息发布(网站、波交所简报和月刊)平台、申请英国电信费用优惠。[1] § 运价指数 波罗的海交易所发布的运价指数反映航海贸易情况 波罗的海交易所于1985年开始发布日运价指数——BFI(BALTIC FREIGHT INDEX),该指数是由若干条传统的干散货船航线的运价,按照各自在航运市场上的重要程度和所占比重构成的综合性指数。1999年的9月1日,波罗的海交易所将原来反映巴拿马型船和好望角型船的BFI指数分解成BCI和BPI两个指数,这样与已设立的大灵便型船运价指数BHI共同组成三大船型运价指数,指数构成的航线达到24条。同年11月1日,在BCI、BPI、BHI基础上产生的BDI取代BFI,成为代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晴雨表。 各项日指数超过40条,其中涉及干散货运价的有:BDI、BCI、BPI、BSI、BHMI、BHSI、BHI几类;涉及油轮运价的有:BDTI、BCTI两类;涉及LPG运价:BLPG;涉及船价估计、拆船价估计:BSPA、BDA。此外,波交所还提供干散货海运市场租船成交记录、干散货市场报告以及指数期货运费信息(衍生产品)。[1] BDI指数是世界上衡量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是反映国际间贸易情况的领先指数。如果该指数出现显著的上扬,说明各国经济情况良好,国际间的贸易火热。前几年由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导致了海运的快速繁荣。2003年,BDI指数还只有不到3000点,而到了2004年,该指数就翻了一番,达到了6000点以上,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以及对于全球初级原材料的需求是导致国际海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该指数上涨的同时人们也确实可以看到海运价格的上涨和目前商品市场上几个大宗原料的价格上涨的曲线是一致的。[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