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释义

§ 学院简介

作为清华大学下设的15个学院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目前,学院设有4个系、9个研究所、1个中心、3个建筑和规划设计实践基地、3个省部级实验室。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

自1992、1995和1998年中国相继实行建筑学本科、建筑学硕士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制度以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本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均连续以优秀级通过评估。

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两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1年这两个学科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全国一级重点学科。

2003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CDGDC)进行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2008年再次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

§ 师资力量

建筑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07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50人,讲师21人。其中外籍教师4人。教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杰青”1人、“百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师中85人具有博士学位,约占教师总数的80%;67人拥有连续半年以上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约占教师总数的63%。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热爱教学和学生,注重教书育人,富于团队精神,形成了严谨求实的院风,近年来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活力,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 办学方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探索明确的办学思想;近三十年来,逐步确定了以“专业帅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战略,确定了“一个基础、二点关注、三项结合”的办学思想,即以人居环境学科为基础、关注国家建设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三结合。学院完成了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区域、城市、村镇研究,居住问题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建筑历史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景观与旅游规划及自然遗产保护研究,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研究,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等。

§ 学院生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生源优异,每年通过全国统考择优录取,在全国各省市高考招生中的录取分数线多年名列全国前茅(All of them rank above the 99.99% score in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2009年底,学院建筑学在校生共计977人(含留学生47人),其中本科生432人(含留学生18人),硕士研究生382人(含留学生22人),博士研究生158人(含留学生7人)。

建院60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5000余名,大批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的各个建设领域,成为建筑界的专业帅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拨款、学费收入、科研项目收入及社会捐赠等。近几年来,建筑学院教育科研经费保持在年均7500万元。

§ 办学理念

明确的指导思想:一个基础、两点关注、三项结合,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关注国家建设需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

国际视野的师资:引进和培养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师;全职教师与外聘专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保证建筑教育的先进水平。

优秀潜质的生源:保持对拔尖生源的吸引;设立“梁思成班”,探索培养建筑专业拔尖人才的模式。

高素质的毕业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专业帅才。

先进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半数以上课程实现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以六年制为主体学制,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教学体系。

高效的管理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服务体系,优化师资队伍考评机制,形成激励机制。

丰硕的学术成果:坚持理论创新、探索设计方法,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特色的学派。

卓越的社会服务:加大参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力度,以建筑学专业为平台,参与国际前沿项目。

广泛的国际影响:加大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外国留学生比例,辐射亚洲,影响世界,提升学院国际学术声誉和地位。

丰厚的学院文化:优良的学术传统,不懈的创新精神,宽松的学术氛围,强烈的使命意识。

§ 背景介绍

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筑学教育始于1923年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建筑科,至今只有87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筑教育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开始有计划发展,至文革前达到10余所。开放改革以来建筑教育迎来新的大发展时期,至2009年底,全国设立建筑院系的高等学校达220所。

在高等建筑院校数量发展的同时,建筑教育进一步走向正规化。目前全国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面的建筑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评估体系,并可招收外国留学生,有部分院校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包括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文物建筑保护等多种专业,每年有约两万名本科毕业生。

目前,中国教育部认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四所建筑学院为建筑学重点院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13所建筑学院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建筑院校。

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建筑教育评估制度。至2009年底,已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41所建筑院校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200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的主持单位,参与到由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中方代表团,代表中国起草和签署了《堪培拉建筑教育协议》。

清华大学建筑教育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缩影,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中国建筑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建筑学院历史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46年,至今经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累计有5,000余名毕业生完成学业,成为活跃在国内外建筑前沿领域的专业帅才。按照学科思想的演变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十年以建筑学院的创办者梁思成先生提倡的建筑“体形环境论”为特色,后三十年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提出的 “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建筑教育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始终引领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

1946年:国际同步高起点

1946年夏,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接受梁思成先生的建议,在清华大学建立建筑系,聘请梁思成为系主任,吴良镛为助教,首期招生15人,学制四年。办系之初,梁思成先生即明确提出“体形环境”的思想,并据此把课程分为五个类别,即:文化及社会背景、科学及工程、表现技术、设计课程、综合研究,其国际视野为清华大学建筑学科的国际同步高起点奠定了基础。

2000年,中国政府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做出的巨大贡献,设立代表中国建筑学科领域最高荣誉的 “梁思成奖”,便以梁思成先生命名。

1950年代:联系实践搞创作

1950年代,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教学与中国建设实践紧密结合,于1952年开始实行六年制学制。那个时期,梁思成先生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清华大学建筑系师生组成工作小组参加了国家大剧院等国庆十大工程的方案设计,培养出一大批熟悉大型工程的建筑大师和专业人才。

1958年,清华大学增设土木建筑综合设计院,为建筑系的师生提供了教学联系实践的平台,开创了中国建筑院校设立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教学实践基地的先河,“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结合工程设计”成为清华大学乃至中国建筑教育的一大特色。

1980年代:人才培养立体化

1978年,清华大学恢复建筑学专业招生,当年招收本科生78人,硕士研究生21人;其中,本科生教学实行五年制学制,研究生教学实行三年制学制。1981年,建筑系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8年,清华大学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建筑学院,下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以及若干专业研究所。

这个时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积极探索立体化、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阶段设立建筑学一个专业,毕业设计设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四个方向的专门化;研究生阶段则按上述四个专业招生,以培养相应专业的专门化人才。

1990年代:专业学位促发展

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建筑教育评估制度。当年,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以优秀级首批通过评估。1993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根据专业学位的要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增设了建筑师业务基础知识、建筑经济等课程。

199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教育以优秀级首批通过评估,开始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

199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教育以优秀级首批通过评估,开始授予城市规划硕士学位。

21世纪:人居环境新方向

1999年,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北京宪章》,集中体现了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注重“建筑-规划-景观-技术”四位一体的知识结构,强调人文、管理、艺术、环境、工程等相关学科的融贯与交叉,成为清华大学建筑学科新的发展方向。2001年和2003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先后增设建筑技术科学系和景观学系,由此形成“一院、四系、多所”的多元化架构,体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理念。

§ 办学思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 一个基础、两点关注、三项结合

21世纪是中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建筑学科与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坚持“专业帅才”的培养定位,确定了“一个基础、二点关注、三项结合”的办学思想,即以人居环境学科为基础、关注国家建设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三结合。

2 一个基础: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

1946年,梁思成先生创办清华建筑系,提出“体形环境论”作为清华建筑教育的指导思想。1980年代以来,吴良镛先生继承和发扬了梁思成先生的“体形环境论”思想,提出了符合新时代要求并具有前瞻性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21世纪,清华建筑教育逐步确立了“立足人居环境,探索中国特色,跻身世界一流”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 两点关注:关注国家建设需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密切结合中国建设的需要和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既了解学科前沿、具备国际竞争力,又了解中国国情、符合国家建设需求的专业帅才(professional leadership);这是清华建筑教育的特色,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人居环境科学指导下,注重中国城乡建设的重大课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探索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同时,全面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4 三项结合: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

清华建筑教育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强调以教学为核心,将科研与实践通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全面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随着建筑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拓展,在延续学院传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结合科研与实践进行教学。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