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
释义 | § 介绍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座落于百里秦淮的源头,溧水县城的南侧。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校园环境 1933年,县内绅士李乾一秉承其父李伯纯之遗训,在李墓村创办了溧水私立伯纯初级中学,开创了溧水中等教育之先河。由于内忧外患,学校发展缓慢。1950年9月,县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公立,定名为“溧水初级中学”,学校获得新生,发展较快;1955年秋,学校增设高中部,更名为“溧水县中学”。1980年北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办好的江苏省重点中学,1992年被重新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6月易地兴建新县中,初、高中分设;1999年11月开工,2001年5月竣工交付,2001年7月高中部整体迁入现校址,定名为“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 教学设施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运动会 新建学校投资8300万元,占地面积188.6亩,建筑面积44100M2,按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一流”的要求建造,由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组成,建筑宏伟,独具风格。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是理想的育人场所。学校有完备先进的校园网络,有5个网络教室,46个多媒体教室。图书馆藏书12万2千多册,为江苏省中学一级图书馆;有1个58座的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2.8万多册,各类教学音像资料4363盘(片)。拥有一流的体育设施和充足的体育器材,成功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界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理化生实验室装备先进,均已通过省、市先进实验室验收。学校现有46个班级,2297名学生,205位在职教职工,159位专任教师,1名特级教师,1名外籍教师。 § 成就 70年来,学校共培养学子23000余人。有的成了将军、教授、杰出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他们为国家争了光,为学校添了彩,名字如同明星般璀璨。其中有少将魏建忠,有世界级的计算机专家、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阳,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潘国华教授,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兴隆观测基地首席科学家魏建彦,有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成国祥教授,有在联合国总部的翻译熊明,有多次执行国家元首专机任务的国家一级飞行员巫守喜等。70载风雨征程,70年沧海桑田,学校先后5易校址7易校名,经由历史长河的洗礼,积淀为丰厚的学校文化,如今省溧中步入了谱写新篇章的新岁月。 影响力 近年来,学校全面融入教育改革,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知名度不断扩大,美誉度日益提高,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同类学校的广泛瞩目。回良玉、李源潮、王荣炳、赵沁平、王斌泰等同志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2003年1月,中科院、工程院25位在宁院士来校视察并与高三师生合影留念;省内近百所兄弟学校千来参观交流;市教育局徐传德局长率局机关全体领导及工作人员来我校义务植树;因高质量承办第八界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 荣誉 学校以创建四星级高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办学品位全面提升,学校内涵愈加丰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文明因教育薪火相传,社会变革是们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教育改革是我们优化管理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我们正以不懈的追求解读教育的真谛,以远大的报复积蓄发展的潜力。王荣炳副省长为我校题词:“循序渐进,争创一流”,赵沁平副部长为我校题词:“江苏名中,人才摇篮”,是对我们的肯定是褒扬,更是对省溧中人的鼓舞和激励。学校已先后被确定为“南京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项目学校”、“南京市体育(田径)特色学校”、“教育部信息中心教育观测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学校多次评为省、市文明单位,97年被评为省教育先进学校,学校党总支先后被命名为“建设南京有功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教学质量 近几年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攀升,高考本科达线率、优分率均处于全市同类学校前列。2000年,叶欣、朱明杰、张玮等同学的高考成绩名列南京市第一、二、四名(其中叶欣、朱明杰列全省第三、六名)。2001年,章壮前、陈姝婕、石璐等同学的高考成绩列南京市前十名,有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40多为同学被人大、交大、复旦、南大等名校录取。2002年,有32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60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2003年高考,共有考生395名,本一达线180人,达线率45.6%,本二以上达线318人,达线率80.5%,按考生数和人口数,达线率均居南京市五郊县之首,虞秀兰同学以文化总分671分名列南京市第二名,江苏省第七名。在0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全市统测中,各年级均分、优秀率均名列前矛。 成绩已成为过去,省溧中人正在求真务实,励精图治,走特色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为把省溧中打造成为“方向正、师资强、质量高、特色明、校园美”的江苏名校而努力奋斗! § 校园文化 校风 爱国、勤奋、和谐、进取 校训 立志、笃行、诚信、坚毅 办学目标 培养身心健康、道德高尚 基础扎实、勇于创新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理念 营建书香型校园, 打造学术型队伍, 培养创新型人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