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南孔雀雉
释义

§ 基本信息

海南孔雀雉

别 名: 孔雀鸡

学 名: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英文名 :grey peacock pheasant

分类:鸡形目 > 雉科 > 灰孔雀雉属 GALLIFORMES > Phasianidae > Polyplectron katsumatae

习性:同灰孔雀雉。[1]

§ 分布

海南孔雀雉

分布范围 海南岛的特有种,非常稀少,见于海南岛西南部仅存的山林中。应将其补入全球受威胁物种名单。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和海南省。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经过长期独立进化,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已从特有亚种提升为独立种,其命名也从灰孔雉变更为海南孔雀雉。

其在海南省主要分布地区是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等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此外,东南部的加新,中北部的澄迈、屯昌的南味岭以及六连岭等地区也记录到海南孔雀雉的踪迹。过去,鸟类学专家认为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是中国特有亚种。活动区  海南孔雀雉对活动区的利用非常稳定,活动区面积较小。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繁殖期不同月份雄性海南孔雀雉的活动区面积变化较小,而雌性的活动区面积则变化较大,繁殖前期最大,繁殖期逐渐减小,繁殖后期又接近繁殖前期的活动区大小。海南孔雀雉没有明显的集群行为。在同一领域内出现的雌鸟和雄鸟活动区重叠面积很大,并且活动点经常交错在一起。根据个体在活动区不同区域的活动类型和时间分配,把海南孔雀雉的活动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功能的亚区,即夜栖区、觅食区和过渡区。海南孔雀雉的活动区都位于山地雨林中。

§ 体态特征

海南孔雀雉

体长约62厘米,非常类似灰孔雀雉但体型略小(70厘米),色深而褐色浓,眼状斑仅有紫色而无绿色光泽。

虹膜-灰色;嘴-蓝灰;脚-蓝灰。

叫声:雄鸟发出嘹亮悦耳的guang-gui, guang-gui两声一度的鸣叫,第一声较长。雌鸟发出ga.ga.ga的速叫声。

§ 生活习性

海南孔雀雉

栖息于海拔15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及竹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蠕虫、果实、种子为食。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进入繁殖期。多筑巢于密林中的沟谷地及山区耕地附近的次生林,巢在自然下凹的地面。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地面上觅食,晚间在树上过夜。孔雀雉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吃的几乎全部是昆虫和蠕虫类,这种特性在雉类中少见的。

§ 繁殖

海南孔雀雉

营巢于树上,3-5月繁殖,每巢产卵2-5枚,孵化期21天。

§ 人工饲养

海南孔雀雉

饲养在大笼中,笼中我灌水供栖息,泥地铺沙,保持干燥。冬季室温不低于0度。饲喂玉米、小麦、稻谷等或鸡全价颗粒饲料在换羽、繁殖期增喂营养窝头,内配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饲喂的青绿饲料要洗净,谨防农药污染,饮用水要清洁。

§ 物种研究

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经过长期独立进化,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已从特有亚种提升为独立种,其命名也从灰孔雉变更为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属鸡形目,雉科,是珍稀雉类之一,全世界共有12个种和亚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和我省主要分布地区是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等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此外,本岛东南部的加新,中北部的澄迈、屯昌的南味岭以及六连岭等地区也记录到海南孔雀雉的踪迹。过去,鸟类学专家认为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是中国特有亚种。

然而,据国际动物学权威杂志《Zoological Science》(《动物科学》)今年第一期刊登的一篇论文提出,经过长期独立进化,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遗传距离在过去数百万年间差距越来越大,大约于440万-600万年前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种。

2004年,海南省林业局、海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通过DNA测序和分子遗传标记等科学手段研究,发现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遗传距离为3.1%,超过了鸟类种与种水平间的遗传距离的范围,应为独立的物种。

§ 保护

海南孔雀雉

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是珍稀濒危雉类之一,为我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