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瑞士戏剧
释义

§ 瑞士戏剧

§ 正文

瑞士民间戏剧源于11世纪圣·加仑文化的戏剧艺术。瑞士多数居民操德语,首都和最大城市也在德语区,包括文学和戏剧在内的瑞士文化基本是德语文化。15世纪开始出现以现实政治事件和宗教活动为题材的戏剧,在这前后,瑞士中北部一些城市如伯尔尼、卢塞恩、苏黎世等狂欢节戏剧也流行开来。文艺复兴时期瑞士戏剧的发展与传说中的民族英雄威廉·退尔的名字相联系。1511年瑞士人在乌尔诺尔发表以退尔为主人公的剧本。18世纪末,J.C.F.席勒的《威廉·退尔》一剧的成功,更促进了瑞士戏剧的新发展,宗教改革运动也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19世纪40年代以前,瑞士除供贵族个人享有的剧场外,没有公众使用的固定剧院。1848年确立了联邦制的政体,一部分有文化又比较富裕的资产阶级个人筹资建立起剧院。其剧场的建筑风格依然是贵族式的,但对公众开放。随着剧院的兴起及戏剧、音乐社团的涌现,专业戏剧队伍也开始形成,这是瑞士戏剧发展的重要阶段,实际上是现代戏剧的发轫期。

瑞士戏剧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19世纪瑞士戏剧发展缓慢,没有产生过跻身于世界剧坛的剧作家。20世纪以后,瑞士未曾出现过独树一帜的流派或戏剧家。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瑞士戏剧已经有了一批专业的戏剧家,其中德语作家中较突出的是 C.von阿尔克斯(1895~1944)。他基本上用传统形式创作,多以历史为题材,以爱国为主题。他的爱国历史剧《诺瓦拉的背叛》第一次给瑞士戏剧带来国际声誉。

1933年以后,德国法西斯猖獗,各国流亡作家、艺术家云集苏黎世,如B.布莱希特、L.林德伯格、K.T.霍尔维茨、K.希尔施费尔德、E.金斯贝格、T.吉瑟等,他们以苏黎世话剧院作为反法西斯阵地和艺术天地,使苏黎世的戏剧生活达到空前繁荣。特别是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等 4出名剧在这里的首演,使人耳目一新,震撼着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对戏剧形式的革新乃至思想内容的变化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瑞士西部法语区的戏剧发展比德语区晚。从20世纪初开始,法语区的西瑞士戏剧也有新的起色,R.莫拉克斯(1873~1963)于1908年在洛桑建立了汝拉剧院,对西瑞士戏剧的发展起到了由民间向正规过渡的桥梁作用。20世纪上半叶,法语戏剧涌现了一批剧作家和戏剧活动家,如F.夏凡涅(1868~1936)、让·巴尔德(1895~ )、让·尼考莱(1894~1968)。成就最突出的是A.盖里(1895~1972),他的代表作《第六层楼》(1947)被译成20余种外国语言,是继阿尔克斯之后,又一个为瑞士戏剧争得国际声誉的作家。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瑞士的法语戏剧与法国的流通渠道断绝,又缺少像德语区那样有才能的流亡戏剧家,景况不佳。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瑞士戏剧以M.弗里施和F.迪伦马特为标志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前者主要吸收了布莱希特的叙述体形式和譬喻的风格,1958和1961年先后创作《毕德曼和纵火犯》与《安多拉》两部代表作;后者吸收布莱希特某些喜剧因素,接受了表现主义的怪诞特征,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悲喜剧风格,于1949年上演成名作《罗慕洛大帝》,1956年和1962年先后写出代表作《老妇还乡》和《物理学家》,1955年发表了理论力作《戏剧问题》。

此外有成就的剧作家有:W.福格特(1927~ ),他常以医院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风格上受到迪伦马特较大的影响,最成功的剧作是《权力的游戏》;H.迈耶(1928~ ),于5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代表作《尤那斯和水貂》(1957)表现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的关系,其特点是语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H.施内德(1938~ ),其剧作《面包和酒》(1973),想揭示口头语言在文化意识方面的“易碎性”,《塞纳图齐》(1972)和《发明家或者肉丸子和豆荚》(1973),意在国际性主题的陌生感与大众化语言的亲切感之间创造一种有趣的紧张关系。因此他的努力主要在形式的实验方面。

瑞士西部的法语戏剧在战后初期受J.-P.萨特和A.加缪的影响较多。50年代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和“间离法”主张逐渐被导演和演员们接受。这种开放的倾向决定了战后瑞士西部戏剧思潮活跃、实验性强的鲜明特点,“小剧场”也应运而生。1957年,日内瓦的一些青年演员建立了“柯拉什剧场”,利用一所旧教堂进行演出。1959年又有一批信仰社会主义的戏剧工作者和爱好者建立了“西瑞士大众剧场”,后因经济不支而失败。60年代在日内瓦有人倡导“新小剧场”(实际上是超小剧场),贯彻先锋派纲领,出现了“工作室剧场”、“布袋剧场”等名称。“剧场”越来越小,实验色彩越来越强,戏剧队伍却不断壮大起来。1964年和1966年建立了两个较大的团体:“西端士戏剧中心”和“柯拉什剧院”。这一时期涌现的主要剧作家有:H.德布勒(1924~ ),代表作为《法的力量》(1959)和《围绕母猪的审判》(1962);L.高里(1932~ ),以《卡拉葛慈的上尉》(1967)一剧而崭露头角;W.魏德里(1927~ ),代表作《光芒四射的不公正的太阳》(1968)是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轰动一时的文献剧热潮的反响;B.里默(1927~ ),名作《太阳和死亡》以文献剧形式介入国际政治事件。70年代前期,西瑞士的法语戏剧创作仍以各种“小剧场”形式继续发展。这种趋向在德语区以伯尔尼为中心,70年代以来,每年都举行一次国际小剧场会演。

瑞士80年代有9个城市有市立剧院,其中3个城市──苏黎世、巴塞尔、日内瓦有自己的剧场。每个剧院每年大约上演18~30部剧,其中歌剧80%以上为古典剧目,话剧新旧各半,观众大部分为有文化素养的市民即中产阶级。具有国际水平的剧院有苏黎世歌剧院、日内瓦歌剧院以及苏黎世剧院。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