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波波莎冲锋枪
释义

§ 性能

PPSh41性能参数:1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 介绍

提起苏联的枪械,首先想起的是AK系列,由于其性能优良可靠,因此很受士兵的欢迎。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宁愿扔掉手中的M-16也要使用越军的AK-47;在海湾战争中,历史再一次重演:美军仍然扔掉手中的M-16而拿起伊拉克军队的AK……

然而在AK之前,同样有一支性能出色,动作可靠的枪械-波波沙(PPSh)冲锋枪。在卫国战争中,入侵的德军宁愿使用缴获的PPSH41也不使用德军的标准装备MP38/40冲锋枪。PPSh41同样是德军士兵的挚爱。

战争初期,德军的攻势势如破竹,苏联大部分的兵工厂被摧毁,而前线却迫切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步枪和冲锋枪。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生产“最简单的结构、最经济的设计、最优良的火力”的冲锋枪才是上上之举。1941年,PPSh冲锋枪诞生了,命名为PPSh41,在整个二战期间,PPSh41不停地被制造,直到战争结束时,约有500,0000万支PPSh41装备苏联红军。

在残酷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士兵手拿着PPSh41匍匐在战壕里

PPSh41大部分零部件都采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制成,与早期的PPD系列冲锋枪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易于大量制造,火力猛烈。

结构紧凑的PPSh41是骑兵理想的武器

PPSh41的操作直接由气体推动来完成,利用子弹发射时的燃气来完成击发、退膛抛壳、上弹复进、击发……周而复始,直到把弹匣中的子弹都发射完为止。PPSH的操作极其简单,即使是新兵也能很快的掌握。PPSh41发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或者7.63mm毛瑟手枪弹,在150~200米的距离上准确度极高,高达900rds/min的射速使得在射程内的目标完全没有生还逃脱的机会。这点在短兵相接的近战中显得尤为重要,配备71发的弹鼓使得PPSh具有极其优良的持续火力,在实际的战斗中,PPSh41可以在5秒内把弹鼓中的71发弹发射出去。德军制式的MP38/40冲锋枪同其相比,尽管其准确性较高,但过于精密的结构使得MP38/40完全不适应俄国严寒的气候,枪栓经常被冻住打不响,不少德军士兵因此而丧命。因此,前线的德军士兵都千方百计地找寻PPSh41及其弹药,而且PPSh的71发弹药量比MP38/40的32发大了整整2倍还多!弹药量的增多意味着在激烈的战斗当中可以减少换弹的次数,生存下来的机会当然大大增加。由于PPSh41拥有如此优良的性能,德国方面也把缴获的的PPSh改装成发射德军制式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但是弹药量仅为32发(MP38/40弹匣)的MP41(r)。

被德军称为“黑色死亡”的苏联黑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注意其手里的PPSh41是35发的弯弹匣。

二战结束后,PPSh41的生命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它和PPSh43一起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标准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志愿军就是凭借着PPsh把装备优良的美军击败!

在二战当中,苏联的PPSh41以其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性能优良、火力猛烈而且造价低廉而饮誉武器界。在二战各国装备的冲锋枪当中,我认为只有英国的“司登”才能与其相比。“司登”的设计意念同苏联的PPSh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简单的结构、最可靠的动作、最猛烈的火力,当然还有极其低廉的造价可以大量的生产!只是由于“司登”的产量不可以同PPSh相提并论,所以名气并不如PPSh。德军的MP38/40、美军的汤姆生更不能与之相。

苏联PPSh-1941年式7.62mm冲锋枪,又名“波波莎”冲锋枪,是苏联著名轻武器专家乔治S·什帕金设计的。这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冲锋枪,在1941年初完成部队试验之后,当年就正式装备了红军部队。在此之前,苏军步兵分队中的单兵枪械主要是莫辛·纳甘7.62mm步枪以及少量由苏联枪械专家捷格佳廖夫设计的PPD(波波德)-1934/38和PPD-1940年式7.62mm冲锋枪。从外观到内部结构,“波波德”冲锋枪都承袭了芬兰“索米”冲锋枪的基因。“波波莎”取代了“波波德”以后,立刻经历了残酷的战争考验。它的显著特点——很高的可靠性和很强的攻击性,在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哪里有红军、红海军陆战队的突击队员,哪里就有“波波莎”。在一些著名的战役会战中,哪一辆T-34坦克上搭载着红军突击队,哪里就有“波波莎”。“波波莎”很快使“大威力步枪制胜”的传统观念转变到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上来,并在苏联红军最高统帅直至列兵的心目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波波莎”甚至成了苏联红军的象征。每年一度的红场阅兵,都有一个佩挎“波波莎”冲锋枪的方队。2001年5月的红场阅兵再一次出现了“波波莎”冲锋枪的方队。

在斯大林亲自督导下,从1941年底开始大规模生产“波波莎”冲锋枪,并且整营整营地装备红军部队。截至1945年,生产了400多万支“波波莎”,到40年代末,共生产了500多万支“波波莎”。战后,一些国家开始仿制“波波莎”冲锋枪。其中,匈牙利的仿制品被命名为M48,朝鲜的叫49式,我国于1950年开始仿制“波波莎”冲锋枪,1951年6月,第一批50式冲锋枪就被送到了志愿军手中。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刚生产出的50式冲锋枪几乎都是直接装车运往前线。截至1953年12月,我国共生产了35.8万支50式冲锋枪。越南则在我国50式冲锋枪的基础上,仿改了带有可伸缩金属枪托的K50式。发生在欧、亚、拉美、非洲的历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都能看到“波波莎”的身影。

“波波莎”冲锋枪被称赞为具有战神一样的魅力。战争实践证明“波波莎”确实是历史上最好的冲锋枪之一。从外观上一眼看去,“波波莎”就如同一个憨厚质朴的俄罗斯村姑,显得非常粗糙,甚至有点笨拙,然而其内在却蕴含了丰富的灵巧和智慧。这位从统帅到士兵都钟爱的“村姑”,魅力何在呢?

极简单的结构和极低廉的成本

“波波莎”的整个机匣、枪管护筒以及绝大部分部件都是用钢板冲压制成,装配时大量采用铆焊工艺,生产加工极为简单,经济性很好。这一点,对于一支装备数量多(可能配备到每一个士兵)、作战损耗量大的冲锋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支最基本的单兵武器,生产复杂,成本昂贵,那么对于支持战争是难以想象的。即使是科技和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尽一切可能降低武器成本,简化生产工艺,追求最好的经济性,也是武器设计者追求的目标之一。

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火力

“波波莎”是我使用过的冲锋枪中精度较高的一种,其原因有三。一是枪与弹的质量比较大,发射过程中枪机前后运动造成的前冲后坐,大部分被枪的质量抵消,加上枪口装置的作用,连续射击几乎感觉不到后坐和震动,完全是一种“只听枪声,不觉枪动”的感觉。二是瞄准具设计得简单、牢固、合理。准星可以作方向和高低调整,又有护圈保护。后期生产的“波波莎”冲锋枪,采用“L”型翻转式可调表尺,射程分别为100m和200m。我国仿造的1950年式冲锋枪采用觇孔照门,对抵消瞄准误差更为有利,射击精度也很高。三是“波波莎”的射速高达1000~1100发/分。这样高的射速,得益于自动机行程短,因此复进周期也短。使用证明,在有效射程以内,“波波莎”的连发精度很高。3~5发的短点射常常全部命中目标。因此,“波波莎”特别适用于近距离突击,概略瞄准,仓促射击,连续消灭多个目标的紧迫战斗环境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使用“波波莎”和50式冲锋枪,把美国侵略者打得灵魂出窍,敌人的尸体上往往都是密集的3个弹着点,近乎达到了弹无虚发的程度。

与其高射速相适应,“波波莎”冲锋枪配备了能装71发枪弹的大容弹量弹鼓。这种弹鼓有两个环形输弹槽,外槽可容39发枪弹,内槽可容32发枪弹。弹鼓的使用十分方便,只是要逐发将71发枪弹放入输弹槽内略显费时,但大容弹量弹鼓打起来的感觉大不一样。经过训练的突击队员,懂得如何控制射击频率,力争低耗高效,基本配备的4盘枪弹,还真的能打上一阵。

此外,“波波莎”冲锋枪还可使用容弹量为35发的弧形弹匣。然而,这个35发弧形弹匣,却使外粗内秀的“波波莎”大逊其色。因为弧形弹匣是“双排单进”供弹方式,因此不借助专用压弹器,要把35发弹逐发装入弹匣实属不易。另外,弧形弹匣伸出枪下方的长度要比弹鼓长近1/2,而其容弹量却约是弹鼓的1/2,这样使枪的火线增高,从而有可能增加射手的伤亡率,而且使更换弹匣的次数增加了一倍。不过,弧形弹匣的结构较弹鼓简单,日常携行也比较轻便,因此深受喜爱,是许多军人的必备武器。

良好的人机功效和环境适应性

“波波莎”体形虽然粗壮,但却非常匀称;外观虽然粗糙,但却十分耐用。“波波莎”的长短、肥瘦、宽窄、体重,都给使用者以舒适感。使用中,无论是据枪瞄准,抵近射击,还是后背前挂,揣携战斗,都给使用者以确实感、稳固感。仅从以下3例描述“波波莎”优良的人机功效。例一,“波波莎”的枪管护筒和前端的枪口装置,除上述作用外还相对地抑制了枪口噪声,并防止射手被发烫的枪管灼伤。使用“波波莎”冲锋枪时,枪声远不及现有的一些轻型冲锋枪那样刺耳,也不会有使用某些轻型冲锋枪担心被枪管烫伤的顾忌。为了抑制枪口上跳,在枪口装置的下方不开口,这一措施还避免了当枪口接近地面射击时,枪口气焰把尘土吹起来迷盲射手眼睛和暴露射手位置的不足。例二,“波波莎”冲锋枪可折叠的弹匣卡笋扳手较长和宽大的扳机护圈,在冬季戴皮毛手套射击时,也不影响使用。例三,木质枪托,据枪贴腮非常舒适,特别在高寒条件下使用,据枪贴腮的舒适性远远优于金属枪托。还不止于此,木质枪托在近距格斗中还具有金属枪托望尘莫及的作用——格、劈、磕、砸。在攻克柏林国会大厦的殊死激战中,红军突击队员把“波波莎”的战斗效能发挥到了极至,木质枪托毙伤的法西斯不在少数。

转自:http://www.secwar.net/News/2006612132312.html

http://www.secwar.net/News/2006612132312.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