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湘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释义 中文名称: 湘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发生时间: 1934年8月~1937年冬

发生地点: 湖南省、江西省边界地区

§ 事件介绍

1934年8月,留在湘赣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遭到国民党军6个师及保安团队的"清剿"。红军和游击队在中共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和湘赣军区司令员彭辉明率领下,于9月中旬从江西省永新地区突围,向罗霄山脉之武功山转移,途中虽击溃国民党军1个团另2个营,但部队遭受严重损失,余部不足2000人。年底,从宜黄、乐安地区突围的地方武装100余人到达武功山区,并入湘赣红军和游击队。1935年2月在莲花县虎头岭战斗中,彭辉明牺牲,苏区全部被敌占领,部队受到重大损失,各独立团和游击队被敌隔断,分散在苏区各县隐蔽活动。省委和军区直接掌握的1个独立团,同优势之敌苦战数月,至3月,剩下不足50人。4月,红军主力离开武功山区深入湘南等地活动,遭国民党军重兵截击,连战失利,6月初,返回武功山时尚存百余人。这时,湘赣苏区全部丧失,陈洪时投敌叛变,边区党政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红军和游击队处境危急。7月,中共湘赣省委副书记潭余保在莲花县棋盘山召开紧急会议,组成以谭余保为书记的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并成立以曾开福为司令员、谭余保兼政治委员的游击司令部,确定以武功山区为依托,进行游击战。随后,收集失散的部队约300人,整编为4个大队,分散活动于永新、莲花、安福、吉安、分宜、攸县、茶陵等县,袭民团,烧碉堡,除恶霸。经1年半的艰苦斗争,先后取得永新县潞江、吉安县油田、安福县坪桥等战斗的胜利,建立了以武功山为中心的方圆约400公里的茶(陵)攸(县)莲(花)、攸(县)醴(陵)萍(乡)、萍(乡)宜(春)安(福)3块游击根据地。1936年12月,红军和游击队在安福县三江村改编为湘赣红色独立团。至1937年上半年,独立团采用奇袭和远程奔袭战术攻占永新县里田和安福县洲湖等地,歼国民党军1个保安中队。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毅到湘赣边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11月,湘赣边红军和游击队300余人,在莲花县神泉集中,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一营,奔赴抗日前线。

§ 事件意义

湘赣边红军在失去了同党中央的联系和长期被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下,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斗争的经验教训,适时改变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和斗争策略,终于战胜了强大敌人的残酷"清剿"和种种反革命诡计,克服了重重艰难困苦,保存了自己的力量和阵地,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胜利是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采取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对敌斗争策略和战术的情况下取得的。

主题关键词: 伏击 游击战 袭击

分类: 民主革命战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