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深圳市急救中心
释义

§ 简介

深圳市急救中心

深圳市急救中心,原为深圳市急救医疗中心,于1994年奠基开建,1997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当时依托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二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运作。2006年初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局)决定,市急救中心与二院分开运行。

由财政差额补贴单位转为财政全额核拨事业单位,施行职员制管理,经过前期赴北京、上海、武汉等兄弟城市的考察调研,撰写、报批改制方案,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人员身份审核确认,雇员转职员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员工资套改、社保重新立户等过程,急救中心于2009年7月1日正式与二院分开,成为财政全额核拨单位。现有正式编制70名,在编职工57名。

§ 机构设置

⑴办公室⑵120指挥调度室、⑶急救业务科、⑷院前急救科、⑸培训部、⑹急救信息研究室等业务和职能科室。

§ 职能

深圳市急救中心的职能是:担负市民日常的紧急医疗呼救;承担本市突发灾害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承担全市大型社会活动的医疗应急保障;开展急救科研、教学、急救知识全民普及培训。中心位于深圳是泥岗西路梅岗南街3号,建筑面积6931平方米。中心的指挥大楼集行政办公、调度指挥、院前急救并兼有急救医学科研和教学培训工作。

§ 特色科室

深圳市急救中心

指挥调度科:采用“集中受理、分区处理、就近及专科派车”的调度方式,由“120”接线员统一接听并受理全市范围的电话呼救,直接指挥调度遍布全市的80多家急救网络医院进行急诊抢救。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市急救中心则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统一指挥急救网络的成员,调动全市医疗力量参与急救支援。

科教培训科:积极开展我市急救医学领域教学、培训及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各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努力宣传普及急救医学常识,开展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教育,上门推行“第一目击者”培训计划,提高全民急救医疗意识。

急救业务科:负责全市院前急救业务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技术建设,诊疗规范,技术流程,质量控制及科研工作。

前急救科:参与重大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及大型社会性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做好部分院前出诊工作。

市急救中心成立十年来,使我市急救医疗的整体水平和应急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健全了我市的三级急救医疗网建设,完善了各医疗单位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了全市医护人员的急救专业技术和广大市民的急救常识,使我市逐步向国际性城市的急救医疗水平靠拢。

§ 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已形成以急救中心为龙头,78家急救网络医院(点),三层网络(院前急救网、院内救治网、社区家庭急救网)构成的完整急救网络架构,它的特点是:网点多(全国最多)、覆盖广(公平可及)、急救半径小(3—5公里)、反应速度快(平均1分钟),以满足需求、公平可及为原则。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全范围、广覆盖的网络格局。

“120”指挥调度系统工程于2005 年立项,2006 年上半年正式开建,目前已全面上线运行。新系统的建成改写了以往“120”接警只有3 部电话的历史。它采取全电子化系统,改变了过去人工接线、填单的落后局面,使“120”各环节的指挥效率更高,也更为精准。新调度系统有呼叫受理、有线通讯、地理信息、移动医疗、车载GPS定位监控等14 个子系统组成。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建设目标。

系统规模总坐席位有24个,其中8个普通受理坐席、8个培训席、2个班长席、5个管理席、1个维护席,可以满足日常公众急救及突发事件应急要求。根据深圳市目前的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同时考虑人口增长率测算,新的急救调度系统以1400万保障人口作为服务对象,设计的日报警量为12000件。本项目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将最终建设成一个具有“高度网络化、高度智能化、高度现代化、高度信息集成”的指挥调度系统。

§ 成果与荣誉

深圳市急救中心

一、深圳市急救医疗中心获奖情况

1、 1999年~2003年 “深圳市青年文明号”

2、 1999年 “深圳市女职工文明岗”

3、 2000年 “深圳市妇女工作三八红旗集体”

4、 2001年 急救网络医院综合考评“应急反应优秀单位”

5、 2002年 深圳市“急救培训先进单位”

6、 2002年 深圳市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卫生赛区现场心肺复苏项目决赛“最佳支持奖”

7、 2003年 深圳市"首届顾客服务明星班组"

8、 2003年 "深圳市抗非典先进单位(集体)"

9、 2004年 荣获"优质服务窗口"

10、 2004年 荣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

二、科研立项

1、项目名称:移动医疗急救高速数据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申 请 人:贾清旺、江捍平、陈思平等

2、项目名称:深圳市急救死因调查及救治多因素分析

申 请 人:梁实、江捍平、贾清旺等

3、项目名称:探索深圳模式的CPR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

申 请 人:周强、陈生、熊广等

三、发表论文

1、张桦,贾清旺,庄辉坤,等。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与研究.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0):21-23.

2、梁实,江捍平,贾清旺,等。深圳市2002年急诊科急救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00-601.

3、梁实,江捍平,贾清旺,等。深圳市2002年院前死亡病例普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33-736.

4、梁实,江捍平,贾清旺,等. 深圳市2002年急诊住院死亡病例调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2):74-77.

5、史一焱,张萍,医院员工绩效考核的误区分析。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3:43-44

6、史一焱,叶秀峰,朱虹等,医院实行岗位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4,4:49-50

7、史一焱,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必要手段.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5:22

8、史一焱,朱虹,实行岗位管理 优化用人机制.人才资源开发,2004,8:24

9、史一焱,医院实行岗位管理的探索及成效.医学与社会,2004,17:96-98

§ 评价

深圳市急救中心

深圳市急救中心成立3年来,已经建立起一个以市急救中心为“龙头”的全市急救网络。同时,一条更快速的救护通道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就是“第一目击者”急救通道。据悉,深圳目前已有1万名“第一目击者”。

据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庄辉坤和贾清旺介绍,市急救中心于1997年11月4日正式交付使用

。4年的时间过去了,全市急救网已拥有58家网络医院;当险情发生时,中心可对全市92辆救护车进行统一的指挥。据统计,市急救中心开业至今,已抢救病人22750次。

但单纯通过医疗单位的救护还不能说是最完善的急救网络。市急救中心展开了对“第一目击者”的急救培训。现实生活中,有些病是应该先“救”后“送”的,比如心搏呼吸骤停、大出血、休克、颅脑外伤、骨折等。对于这些病,说“时间就是生命”一点也不过分。遇到这些突发情况,如果在病人身边的亲属、朋友或过往群众等第一个看见患者发病的“第一目击者”,能够在救护车到来前及时、迅速地采取心肺复苏术、临时压迫止血、创口的合理包扎、骨折的初步固定等急救措施,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减少病残率和死亡率,把病人的生命从生死一线间夺回来。因此,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培养和训练更多的“第一目击者”,意义不言而喻。

深圳市急救中心虽成立时间不长,但对“第一目击者”的培训却走在了前面,几年来,共培训“第一目击者”达1万多名。他们所培训的第一目击者首先选择了一些从事特殊行业的人员,如特警、保安、海上救生员、旅店服务员等,让他们学习掌握现场急救的初步技能,并主动对义工、高交会馆服务人员进行免费上门普及培训。“第一目击者”遇到心脑血管发病患者后,会对患者进行护理:就地仰卧,保持呼吸畅通,含上口服药,看心跳脉搏是否正常。如出现心脏骤停现象,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术,实施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这万名“第一目击者”现在已日益发挥作用,如大梅沙海上救生员,经急救中心培训后,对海上溺水人员都可进行妥善急救,可以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在救护车到来前为病人的生命提供有力保障。经过培训的酒店服务员和保安员都在救死扶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