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沃沮 |
释义 | § 沃沮 沃沮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国家。沃沮分为南北两部。南沃沮也称东沃沮大致位于今朝鲜的咸镜道,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东沃沮经常被简称为沃沮。沃沮南与东濊相邻。据《三国志》记载,南北沃沮习俗相同,语言与高句丽相同。[1] 北沃沮经常受到挹娄从海上的进攻(每年夏天进天,有半年受侵害)。[2]挹娄的语言与高句丽和沃沮不同。[3] 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于其管辖权在汉四郡和高句丽之间摇摆,沃沮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公元1,2世纪沃沮成为高句丽太祖王藩属(太祖王派大人当他们那里监治,后来把他们同化)。244年,北魏攻打高句丽时,高句丽东川王曾暂退到北沃沮。285年扶余王储在遭到北方游牧民族(鲜卑)袭击时也曾逃到沃沮。 5世纪初期,高句丽好太王将沃沮完全纳入高句丽版图。 沃沮与东濊同属扶余的分支。语言和习俗与高句丽人相似。 他们的地方称濊地,因为濊人比貊人多很多。沃沮有一童养媳与婚纳金制度,女儿养在男家,成人再回女家,这制度在古朝鲜与北亚民族中广泛存在。如男家付不起礼金,要到女家服务,在曼西人等民族中也存在。有人说暖炕是北沃沮人发明。 § 沃沮与勿吉 三国志》卷30:“沃沮... 言语与句丽大同”,而“挹娄... 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 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金毓黻先生主张“靺鞨,当亦为沃沮、勿吉之音转”,认为朝鲜半岛北部的沃沮即勿吉,又分北沃沮(黑水等部)、东沃沮(白山等部),东女真当即古代东沃沮的后裔。此指东女真即曷懒甸女真,为唐以前沃沮的后裔。 在有关女真族起源的说法中,韩国学者李丙焘和日本学者三上次男主张渤海的强制移置说。三上次男以为黑水一带诸部族是渤海武王(大武艺,719-737年在位)末期的被征服人民,以后黑水部被强制移民到渤海南京南海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清津市,一说在咸兴)附近,随着新罗后期国势的衰微,逐渐往南迁移。如此,则在黑水部真移置于渤海南京附近以前,后来曷懒甸女真所据的地区,可说是一片无人地带。后来高丽太祖的开拓地区也是女真尚未占据的无人地带。 § 轶事 清小说《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荒山(即长白山)上,有无稽崖与青梗峰,无稽崖即为勿吉国的谐音,而青梗峰则为清根(大清之根)的谐音。勿吉,或沃沮、窝集、乌稽等都是“勿吉”的音转,意为“森林部落”,由于是满族的先祖。所以“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可译为“长白山勿吉 清根封”。贾宝玉身上挂的“通灵宝玉”也是出自长白山古勿吉地的大清发源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