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初四塔
释义   清初四塔是清大宗皇太极敕建的沈阳城外的东、西,南,北四塔。南塔名为“广慈寺”;北塔名为“法轮寺”;东塔名为“永光寺”;西塔名为“延寿寺”。四塔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顺治二年完工。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

§ 简介

四塔四寺除名称和供奉的佛像不同之外,其建筑规模和造型几乎完全一致。

北塔法轮寺位于于洪区北塔街27号,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殿、晾经楼、僧房等各式建筑共计四十二间。大殿高悬乾隆御题“金镜周圆”匾额,殿内供“天地佛”一尊,左右佛两尊,菩萨八尊。“天地佛”俗称“欢喜佛”,为男女拥抱交接状,象征“天地交泰”。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塔位于寺院的东北角,高21米左右,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雕刻着西番莲等纹饰。基座及壶门两侧各立石柱,雕刻着俯仰莲、宝莲花等纹饰,每面中间都用两根石柱构成三个壶门。中间的壶门凸出,内置宝盆、火焰珠,两侧的壶门稍稍内收。基座之上是三层圆坛座,立着宝塔式的塔身,由砖砌成,共十三层,层层内收,塔身顶上为宝盖、塔刹。   原四寺都有殿堂,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永光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山门三楹。寺东宝塔一座,禅堂僧房二十四间。延寿寺原有大殿五楹、经堂三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西宝塔一座、山门三楹、晾经楼一楹、禅堂僧房三十间。广慈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门三楹……。现在四寺的殿堂,除法轮寺保留大殿五楹,天王殿三楹,东西配殿各五楹,寺北宝塔一座,山门三楹外,其它各寺的建筑均已无存。四塔的建造形式,均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间立有两根石柱,从而每面构成三个壸门。石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蕃莲等纹饰。每面中间壸门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壸门都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层砖砌圆坛座。上面即是宝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内供神牌,佛龛周围嵌流丽的云珠。塔身之上为十三层相轮,再上为塔刹,由铜铸仰伏宝盖、日、月、宝珠组成。宝盖之下悬风铎。西塔因年久失修,已残破不堪,于1968年拆除。西塔塔身内出有五谷、松柏树枝、香泥小塔、金银块和金珠、琥珀珠、玛瑙珠、宝石珠等,还有多种文字的经卷。在地宫中出土了铜质鎏金天地佛(系密宗大威德金刚),天佛是一头四面,头戴王冠,头上还有一立佛,十二只手臂,手中握有降魔杵,捆仙索,照妖镜等法器。地佛与天佛相拥,手中也握有法器。天地佛身下悬有许多人头,脚下踩着一仰一伏的两个魔身。地宫中还出有塔式小银盒,盒内装一小葫芦,玉匜。在一景泰兰盘内装有琥珀珠、碧玺珠、蓝色料珠、绿松石,红宝石、蓝宝石,孔雀石,是为七宝,还有果品等。当为天地佛供养之物。  清初四塔只有北塔和法轮寺保存较为完整,于1962年1月,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南、北三塔相继在80年代得到修复,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1984年国家拨款对北塔进行了维修,并修复了法轮寺的大殿、山门、配殿,举办了佛教密宗艺术和盛京古城风貌陈列,新建了碑林,于198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东塔,南塔也于1985年和1986年相继修复,辟为公园和景点。 1998年,西塔和延寿寺复建,西塔塔高26.33米,塔基座占地256平方米。延寿寺占地总面积4000平方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共占地800多平方米。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壮观。

§ 相临景点

万柳塘公园 昭陵(北陵) 福陵 沈阳植物园 沈阳动物园 中山公园 南湖公园 张氏帅府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清初四塔 永安桥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 夏宫水上世界 辽滨古城和辽滨塔 陨石山自然保护区 卧龙禅寺 北塔护国法轮寺 卧龙湖 新乐遗址 太清宫 实胜寺 故宫

§ 参考资料

http://www.huaxia.com/lnsy/liaon_lnzl56.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