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沃尔克·施隆多夫 |
释义 | § 基本资料 沃尔克·施隆多夫中文名:沃尔克·施隆多夫(又译: 沃尔克·舒伦多夫) 英文名: Volker Schlöndorff 性 别: 男 生 日: 1939-03-31 角 色:导演,演员,编剧 回国后沃尔克·施隆多夫拍摄第一部影片《少年托莱斯的迷乱》,是德国重要的青春片。1979年他导演的《铁皮鼓》,获得(联邦)德国电影最高奖金碗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3项殊荣;1982年还被日本评为世界十大佳作之一。其他作品还有《科姆巴赫的穷人们突然发了财》、《短暂的热情》、《失去荣誉的凯瑟琳娜·布卢姆》和《致命的一枪》等。 § 成长经历 沃尔克·施隆多夫早年在巴黎攻读政治学,然后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他曾做过马勒、雷乃和梅尔维尔的副导演,也是从短片开始创作生涯的。1966年,他的处女作《青年特尔勒斯》预示了新德国电影的觉醒,影片编剧是他后来的妻子和主要合伙人特洛塔。 施隆多夫出生于1939年,在法国学习和生活15年,早年在巴黎攻读政治学,然后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他曾做过马勒、雷乃和梅尔维尔的副导演,也是从短片开始创作生涯的。1966年,他的处女作《青年特尔勒斯》‘‘预示了新德国电影的觉醒”,影片编剧是他后来的妻子和主要合伙人特洛塔。 施隆多夫于1965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国际影评人奖”。1975年,他根据伯尔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了《卡特琳娜失去的名誉》,评论界由此认为他是极左派恐怖分子的同情者。之后,他与法斯宾德等德国导演合作系列“政治”电影《德国的秋天》(1978年)、《候选者》(1980年)等,凸现了他作为社会批判者的角度。1979年他根据君特·格拉斯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了《铁皮鼓》,不仅在戛纳电影节上与《现代启示录》一同赢得金棕榈大奖,而且赢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上世纪90年代,他曾领导德国柏林Babelsberg制片厂,5年前卸任。 他的大多数作品以关注德国当代社会现实和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见长:2000年《莉塔传奇》、2002年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2004年新作《第九天》中的创作都涉及德国纳粹时代、当代德国社会极右派、极左派恐怖分子的题材。 1967年《剧烈的争吵》的成功,使他同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签订了6年的合同,开始转向拍摄历史题材的影片。1971年的《科姆巴赫穷人的暴发》起源于民间传说,叙述了民工拦路抢劫一辆钱车的故事,表达了下层人民的感情,批判了社会,“对具有新特征的乡土电影的发展是个贡献”。1972年后,他从历史转向当代,拍摄对德国社会现状进行精辟分析的系列影片,并从1960年“作者电影”较窄的观念转到较大的观众层面。 《乱世启示录》1975年《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描写一个收容无政府主义者的年轻妇女最终成了舆论界的牺牲品。1976年他拍摄了根据尤斯奈尔原著改编的《死刑》。在1978年《秋天的德国》中,他“技艺更加精湛”。1978年《锡鼓》影片通过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的故事对德国历史及现实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这部史诗般的巨幅画卷于1979年同《现代启示录》并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阂大奖,1980年又赢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国影片奖。 他的80年代仍然是丰厚的;《伪造》(1981年)、《斯万的爱情》(1983年)、《一个保姆的故事》(1989年)等等。施隆多夫擅长导演艺术片,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注意市场和同观众交流的人。施隆多夫注重电影剧作,有浓厚的文学功底。他的代表作品《锡鼓》等,对处于社会重压下的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以及他对文学作品的倚重使他同法国“左岸派”电影人士及作品十分接近。然而,他对电影基本技法的注重、对观众的顾及、与电影明星的多次合作,又使他同这些 导演以及新德国电影的其他人明显不同。目前,他主要在美国拍片,而这些“超级制作削弱了他的艺术才华”。 上世纪90年代,他曾领导德国柏林Babelsberg制片厂,5年前卸任。 他的大多数作品以关注德国当代社会现实和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见长:2000年《莉塔传奇》、2002年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2004年新作《第九天》中的创作都涉及德国纳粹时代、当代德国社会极右派、极左派恐怖分子的题材。 § 评价 施隆多夫擅长导演艺术片,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注意市场和同观众交流的人。施隆多夫注重电影剧作,有浓厚的文学功底。他的代表作品《铁皮鼓》等,对处于社会重压下的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以及他对文学作品的倚重使他同法国“左岸派”电影人士及作品十分接近。然而,他对电影基本技法的注重、对观众的顾及、与电影明星的多次合作,又使他同这些导演以及新德国电影的其他人明显不同。目前,他主要在美国拍片,而这些“超级制作削弱了他的艺术才华”。 § 作品简介 沃尔克·施隆多夫演员作品 Private Conversations (1986) 导演作品 《第九日》 The Ninth Day (2004)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The Cello (2002) 《打开心门向蓝天》 Stille nach dem Schuß (2000) 《恐慌地带》 Palmetto (1998) 《乱世启示录》Unhold,Der (1996) 《The Michael Nyman Songbook》(1992) 《玻璃玫瑰》 Homo Faber (1991) 《世纪滴血》 Handmaid's Tale, The (1990) 《推销员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 (1985) 《往事追忆录》 Un amour de Swann (1984) 《玻璃玫瑰》《铁皮鼓》 Blechtrommel,Die (1979) 《Deutschland im Herbst》 (1978) 《死刑》 Fangschuß, Der (1976) 《嘉芙莲娜的故事》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oder: Wie Gewalt entstehen und wohin sie führen kann. Die (1975) 《Michael Kohlhaas - Der Rebell》 (1969) 《Mord und Totschlag》 (1967) 《青年特尔勒斯》 Junge Törless. Der (1966) 编剧作品 《打开心门向蓝天》 Stille nach dem Schuß (2000) 《乱世启示录》 Unhold.Der (1996) 《玻璃玫瑰》 Homo Faber (1991) 《Deutschland im Herbst》 (1978) 《嘉芙莲娜的故事》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oder: Wie Gewalt entstehen und wohin sie führen kann.Die (1975) 《Michael Kohlhaas - Der Rebell》 (1969) 《Mord und Totschlag》 (1967) 《青年特尔勒斯》 Junge Törless.Der (1966) § 代表作品 《铁皮鼓》海报《铁皮鼓》 伦勃朗式的田野风景、以及典型的德国街道、人员吵闹的家庭背景下构建的个人反抗史。 外祖母安娜还未婚的时候,一个叫约瑟夫年轻人为了逃避追捕钻进她的大裙子下,而成为了奥斯卡的外祖父。母亲阿格内斯和她的表弟布朗斯基深深相爱,但由于近亲不能结婚,出于生计,她只好嫁给商人阿尔弗莱德。奥斯卡从出生就是一个有着不同于常人思想的异常孩子,出生时他并不愿意离开娘胎,并且计划着重反娘胎.然而这时母亲给了他一个许诺,等他三岁生日时将给他一个铁皮鼓,他这才决定来到这个世界上,但谁是他真正的父亲也许只有母亲阿格内斯知道。 奥斯卡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了"铁皮鼓"作为礼物,他高兴的整天挂着它。他在桌子底下玩,发现了布朗斯基舅舅和妈妈的私情,他觉得成人的世界里充满着邪恶和虚伪,他决定不再长大。他故意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他真的就不再长高,停留在三岁的高度。一次,爸爸抢他的鼓,他大声的尖叫,结果发现,他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从此没有敢再抢他的鼓。 希特勒上台后,父亲加入了纳粹党。母亲还是频频和舅舅幽会,母亲发现自己怀孕了,没完没了的吃起了鱼,结果由于过量而死去。母亲死后不久,舅舅也被纳粹杀害了。外祖母带了一个女仆玛利亚回来,奥斯卡和父亲都占有了她的身体,并且生了一个孩子。奥斯卡认为孩子是他的,但玛利亚成为了自己的"母亲",孩子成为了自己的"弟弟"。1945年,苏军攻占了但泽,父亲被杀,他埋葬了父亲,也埋了伴随他20年的鼓。他的“孩子"不小心用石头砸了他脑袋,这时候发现,奥斯卡恢复了生长。 《第九天》 1942年,数千名卢森堡的神父拒绝与纳粹合作,被关押到德国达豪集中营,每天的噩梦生活极其残忍。神父亨利·克莱默有一天被意外释放,遣返回家。不久他发现,纳粹并不是怜悯他母亲逝世,而是想利用他的影响力在九天的假期里改变卢森堡大主教对纳粹的对抗立场。如果他令主教签署合作宣言,纳粹许诺还他彻底自由,并释放集中营里其他成千上万的神职人员,否则便将他送回集中营。神父最终选择了坚持信仰,返回集中营。 电影根据卢森堡大主教让·伯纳德的真实故事改编,从全新的个人宗教角度,而不是凭借表现受害者的悲惨境遇,来反观这段黑暗的历史。施隆多夫说:“影片涉及宗教、集中营、良知、勇气,就像从一杯水里看到整个恐怖海洋过去的历史。”[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