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南大学
释义

§ 概况

江南大学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和半个世纪的独立办学,江南大学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86万余册、电子图书128万余册。学校编辑出版包括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内的4种学术期刊及2种技术类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新校区立体效果图

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地处太湖之畔的蠡湖新校区已初具规模。蠡湖校区占地3125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江南建筑风格与人文生态景观为一体,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的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 历史沿革

江南大学历史沿革

§ 院系设置

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学院

设计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商学院

教育学院

法政学院

理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医药学院

体育学院

艺术学院

数字媒体学院

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莱姆顿学院

太湖学院

至善学院

§ 院系介绍

江南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的渊源是建于1952年的南京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是中国同类学科领域中最早设立的学科点。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发酵工程系、生物制药系、生物化工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其中,发酵工程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江苏省十一个“重中之重”学科之一,是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最早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目前,学院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涵盖包括发酵工程在内的4个博士点)和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发酵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化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建有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生物科学四个本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中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现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中国食品科技领域最著名的学府之一。

设计学院(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是直属教育部领导的江南大学的重点建设学院,是中国从事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的著名高等学府和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是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示范学院。设计学院是国内高层次设计与艺术人才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在国内处在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纺织服装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52年成立的无锡纺织工业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的共同创业,目前学院集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于一体,具有明显的纺织产业链学科集群优势,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浆料检测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是中国纺织高级人才的在主要培养基地之一,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级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

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是江南大学学科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下设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通信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和信息安全系等5个系和一个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下设5个研究所)。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教授16名,副教授30名,硕士生导师46名。在院全日制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

江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江南大学最具发展潜力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技术基础部、机电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系、包装工程系、实验中心、研究中心以及工程中心。  江南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在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表面活性剂相关的学术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精细化工及日用化工等工业领域享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更名于1999年,其前身是无锡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始建于1958年,是学校最早建立的学科群之一,对全校基础化学化工教学与研究起强力支撑作用。 精细化工专业1981年被国务院授权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创办过日用化工、轻工有机合成、精细化工、香精香料、化妆品与美容等专业,为中国轻化工领域,特别是精细化工、日用化工、表面活性剂相关行业培养了数千名高级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国该领域的人才摇篮。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在编教职工123名,其中专任教师84 名。专任教师中有长江学者1名,太湖学者1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33名;教授16名,副教授5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学院为了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学界和业界的联系,还外聘了兼聘院士2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1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7名,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23名。学院已经完成和正在承担多项国家、部(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民用和企业委托等项目,如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达10项。近年来获得数十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出版了一大批学术专著和统编教材,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每年平均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50多篇,申请专利10余项。学院还与美、法、德、英、日、新加坡、韩、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有广泛的学术联系,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

信息工程学院是2001年3月三校合并时由当时三校中相关的院系组建而成的,以后又陆续并入了印刷专业和东华大学无锡校区的计算机系。学院现有5个系(部)以及1个专业中心实验室和全校的计算中心;设有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硕士点,4个二级硕士点和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有二个博士招生培养方向。学院参与建设的“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是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的6个学科群之一,上半年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的验收。学院被评为江苏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度先进团体会员。

人。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55%,高级职称占到49%,其中具有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等,已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领衔,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学术团队。2001年以来,主持承担国家课题5项,省、部课题32项。

江南大学理学院集数学和物理的严谨,开基础与应用结合的新风。它既有历史过程的厚重,又有新生力量的蓬勃。它随着无锡轻工业学院的诞生而奠基,随着江南大学的组建而生成。它根基于江南文化的沃土,成长于太湖水天的丰蕴。理学院具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和应用数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同时招收食品物理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理学院承担着全校学生的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和物理实验等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为各专业的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四个颇具特色专业的学科。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多年艰苦努力,理学院从小到大,羽翼渐丰,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和专业发展为两翼,正在跃向腾飞的征程。

文学院是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江南大学的文科院系之一。江南大学文学院秉持深厚的教育教学传统,注重人文哲学和社会文化的意识培植,重视学生个性和内在潜力的开掘,尤其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与社会需要的联结。自1948年由钱穆先生首创文学院,暨1981年重设专业,1996年规范专业本科建制,2001年实现多校专业整合以来,江南大学文学院犹如活力四射的骄子,以昂扬的斗志在向更大更远的目标突击。目前,文学院有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文学。其中汉语言文学包括师范和非师范两个类别。非师范类在注重文学系统知识结构和确立深厚中国文化、文学理念基础上,分设新闻广告学和秘书学专业培养方向;师范类则坚守师范教育精英人才的培养理念,注重知识功底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与完善。同时,文学院现有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硕士点,可按规定接受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本科生免试升读,除此而外,学院还招收食品学院“食品文化”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现本院在校生(本、硕、博)人数一千余人。

外国语学院前身是原无锡轻工大学、无锡教育学院、江南学院三校外语系合并组建的江南大学外语系,2005年1月撤系建院。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一部、二部和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另设有英语教育研究所、外语培训中心、外语学习中心等附属机构及办公室、资料室等教学服务单位。学院现有英语(师范、非师范)、日语两个本科专业;设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三个研究方向);学院除本专业教学以外,还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英语、日语、德语等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到2006年6月为止,学院有本科生863人,现有硕士点拟在2006年开始招生。

江南大学

医药学院创建于2007年6月,是在江南大学原医学院和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原生物制药系的基础上联合重组而成。学院设有护理学系、生物制药系,拥有一支水准高、素质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48人,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此外,还聘请了包括"太湖学者"等一大批富有科教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学院目前拥有7500M2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用房,可为21门相关课程开设173个实验。学院目前设有一个“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学位点和“护理学、生物制药工程”两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年招收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余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江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院是在2006年12月18日经江南大学批准,由艺术系更名为艺术学院。其前身艺术系成立于2002年1月,由江南大学师范学院的美术学(教师教育)、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合并组建而成。2002年初,又申办舞蹈编导专业,并招收了首届学生。美术学(教师教育)、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原无锡教育学院。系下设西画、中国画、艺术设计、音乐基础、器乐、声乐、舞蹈编导等7个教研室。成立了“钱绍武艺术教育研究所”、“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

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成立的中加美三国五校合作办学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编号为:MOE32CAA02DNR20010078O。中方由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南大学提供良好的一体化教育环境和全方位教学管理,外方由加拿大莱姆顿应用技术学院、北大西洋学院、纽芬兰纪念大学及美国诺斯伍德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提供国际化优质学士学位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具有外语专长,融合中外文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商管理专门人才。教育部给江南大学的《批复函》同时明确了学院的性质:“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是隶属于你校的二级学院,要确实保证你校在人事、财务和重大事项上的决策领导权。”

§ 专业设置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8大门类,设有18个学院,共有6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94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600余人。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在校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专业学位1500余人,学校拥有6个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其中,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轻工技术与工程分别列同类学科第2位、纺织科学与工程位居第4位。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4项,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特色专业2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省优秀课程群优秀课程16门。建立了国家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师资力量

江南大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1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7人,高级职称教师750余名。建有教育部“工业发酵及生物催化”创新团队、“食品精细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创新团队及江苏省“重要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创新团队。由5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 办学成果

江南大学学校是中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国内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科技部批准并开始建设,同时建有国家、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以及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工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部省市科研项目560多项,年科研经费总量超亿元。共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出版学术专著615部,发表学术论文上万篇。2006年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50篇,比2005年增长62%,其中SCI292篇,EI322篇,ISTP136篇。2001-2006年共申请专利2000余项,授权专利900余项。2006年申请专利41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4件,比2005年增长34.3%;授权专利38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0件,比2005年增长了109%。

§ 办学特色

江南大学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学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通过资源整合、学科交叉,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首个农产品加工研究院。江南发展研究院组织了无锡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的申报工作,在无锡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学院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宝洁公司、中国电信、丹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东海粮油、青岛啤酒、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希捷电子等大型企业等一批著名企业和荣智权等一批社会名流都在学校设立奖学、奖教金。学校每年发放的奖学金、奖教金总额达700多万元。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始终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独立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

§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张大良

张大良 ,男,1956年1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研究员(1998.6),硕士生导师(2000.6)。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先后担任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浦口校区主任、副校长、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 ;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任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2007年6月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朱拓 朱 拓,男,1957年7月出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华东工学院,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7年省“333”工程培养人选,2000年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两项,1995年当选为无锡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2001年当选为无锡市第十届党代会代表,1999年10月任无锡轻工大学副校长,现任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校长   陈坚

陈坚,男,1962年5月出生,江苏无锡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曾在日本、韩国进修和合作研究工作两年。2001年9月任江南大学副校长,2005年6月起任江南大学校长。现兼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轻工联合会理事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一届化学科学部评审组成员等;Process Biochemistry、中国生物工程学报等7个国内外学术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发酵工程和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或部省级科技奖励10项;发表主要学术论文154篇,其中80篇SCI收录论文,被SCI他引超过100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项。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八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第二届青年教师奖)、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副校长  王武 王 武,女,1952年8月出生,籍贯:福建福州,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5月任无锡轻工大学副校长,1998年11月任江南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2001年至今任江南大学副校长。

副校长 姜忠平

姜忠平,男,1951年12月出生,籍贯:江苏丹阳,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77年1月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大学学历,1989年9月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7年5月任无锡轻工大学副校长,2001年至今任江南大学副校长。

副校长  冯骉

冯 骉,男,1953年9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8年被确定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95年被评为轻工总会先进个人,1999年11月任无锡轻工大学校长助理,2001年至今任江南大学副校长。

副校长  高卫东

高卫东, 男,1959年9月出生,江苏滨海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200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03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工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纺织导报》专家委员会委员,《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2005年6月任江南大学副校长。

副校长  金征宇 金征宇, 男,1960年5月出生,江苏扬州市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7月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6年~1997年赴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10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等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人大代表,无锡市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6月任江南大学副校长。

§ 机构设置

党委办公室  组织部  纪委   机关党委

宣传部 统战部  人武部 发展规划处

工会 团委  校长办公室 教务处

设备处 科学技术处 学生处   研究生部

学科建设办公室  人事处 国际交流合作处 财务处

财务招投标办 保卫处 基建处 离退休工作处

审计处 监察处 后勤管理处

§ 交流合作

江南大学合作签约仪式

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留学生390余人。学校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或机构开展教学科研合作,80余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多场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对外交流

该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参与国家、地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该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该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通过资源整合、学科交叉,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首个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该校注重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无锡国联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各学院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宝洁公司、东海粮油、希捷公司、中国电信等一批著名企业和荣智权等一批社会名流都在该校设立奖学、奖教金。

该校与中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中国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60年代,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2007年有各类留学生近450人。该校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政府、机构开展教学科研合作,100余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该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休麦克教授获得2007年“国家友谊奖”。该校举办多场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成为食品、生物技术、艺术设计、轻纺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 校园导游

江南大学

学校北大门,江南大学最具标志性建筑,每天最热闹的场所所在,所有离校学子合影必选之地。

南门较之北门,因公交站所经北门而清冷很多,与北门在同在主干道上。江南大学北门图书馆俯瞰

公益图书馆,西临小蠡湖,是将达最高的建筑,也是人流量仅次于一教楼的地方。由原无锡轻工大学图书馆、江南学院公益图书馆、无锡教育学院图书馆和东

华大学无锡校区图书馆分别于 2

001 年和 2003 年合并组建而成。 位于江南大学新建校区中轴上的新图书馆, 2007 年 10 月 27 日落成启用。目前新图书馆建筑面积 52217 平方米 , 可容纳图书 270 万册,阅览座位4000 个 ,是目前江苏省内单体建筑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之一。

主要提供的服务项目有:文献服务:文献外借、预约、

续借、借阅,磁带复录、光盘外借、刻录、文

献复制、文献导读。信息咨询服务:文献资料代查代检服务、专题信息汇编服务、定题检索服务、回溯检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收录与引证查询、参考咨询服务、教师优惠购书、科技查新、学科前沿信息推送服务。用户教育:图书馆介绍与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收集和整理用户需求。特色服务:书目服务、教师书店现场采书、数字资源利用讲座进院系、国际协会或学会辅助服务、投稿指南服务、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指南、重点读者服务、图书馆信息集锦、日本科学协会赠书、图书馆主页服务。

学校体育馆

其他一些亭台楼阁各小景致。

§ 领导关怀

江南大学学校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江泽民同志在给江大百年校庆的贺信中勉励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传播先进文化,增强创新能力,攀登科学高峰,在回答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有更大的作为。”李岚清副总理多次来校视察并题词:“造就优秀人才,促进轻工业进一步发展”。荣毅仁副主席生前长期担任学校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他曾为江大题词:“培育人才,为国为民”。[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