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渠黄 |
释义 | § 作用 首高八尺,龙颅而风膺,虎脊而豹章,振鬣长鸣,万马皆喑。是行走江湖不可多得的名马。 编辑本段鹅黄色的马 《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即後世所谓之天马。《山海经‧北次三经》︰「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史记‧大宛列传》︰「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传说能日行万里(一说三万里)。八马名具体说法不一,主要有:以马的毛色命名: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见《穆天子传》卷一) 编辑本段网络游戏中的一种坐骑 网络游戏《大唐豪侠》中的一种坐骑,首高八尺,龙颅而风膺,虎脊而豹章,振鬣长鸣,万马皆喑。是行走江湖不可多得的名马。 编辑本段“渠黄”的语原可能与颜色相关 “渠黄”是周穆王的“八骏”之六,“决波騟”则是唐太宗号称的“十骥”之五。我认为,它们很可能共有一个语原,即突厥语kuba:。 kuba:一词经常被用来指称牲畜的毛色,诸如马、牛等。其含义为“灰白色”、“淡灰色”、“暗黄色”以及“暗褐色”或“焦茶色”等。它至今存在于某些现代突厥语中,如东北、西北、北部中央语言群中都还在使用。喀什噶里解释十一世纪哈卡尼语中的“kuba: at”一词道:“一种毛色处于栗色与黄色之间的马。”[32]据此看来,则 kuba: 还有“深黄色(马)”或“火黄色(马)”的意思。所以,似乎可以断定,这种马的毛色与黄色是颇为接近的——有时偏淡一些,有时则偏深一些。有鉴于此,古代汉人在其译名中加入一个“黄”字,也就不无道理了。 编辑本段“渠黄”的语原可能与发音相关 不过,“渠黄”一名的形成,还不只在于对毛色的意译;实际上,它与原语在语音方面也是较为吻合的。“渠黄”的古音作 *g’io g’waŋ。“渠”字的声母 g- 与 kuba: 的声母 k- 均属舌根音,只是有浊、清之分,它们在发音时易于互转,是十分明显的,在此不必赘述。至于“黄”与-ba: 的对音,则需略作解释。“黄”的中古音作 γwaŋ,现代吴语中作 wang(与“王”字同音)。这一现象表明了“黄”字的首音很容易向半元音 w- 转化。而 w- 与 v-、p-、b- 又极易互转。今阿富汗东北边境瓦汉(Wakhan)的梵名为 Vakkana,《洛阳伽蓝记》译作“钵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译作“仆迦那”、“步迦拿”,便是一例。[33] 此外,公元六世纪中叶,在中央亚欧地区自东往西迁徙的游牧部落阿瓦尔人的非汉语名颇多,有 Abaroi、Avari、Avares 、Abar 等;有些学者认为,《阙特勤碑》东面第4行提及的Apar;也是指这一部落。而在汉文译名中,除了现在常用的“阿瓦尔”一词外,古人似乎还译成“阿拔”、“悦般”等。[34]上述二例清楚表明,w-、v-、p-、b- 等发音极为接近,经常互转。所以,如果说古人为了体现kuba: 马皮毛黄色的特点,而用发音大致相近的“渠黄”作为其音义兼顾的译名,也十分合乎情理。 “决波”的古音作 *kiwat *pwα,显然与 kuba: 之音相合,完全可以作为其译名。在此要着重谈一下“决波騟”中的“騟”字。《玉篇》云:“騟,紫色马。”《集韵》则谓:“騟,马杂色。”则此字关于马之毛色的定义并无定说。依我之见,所谓“紫色”、“杂色”等说法,恐怕都是后人的附会;“騟”字在最初或许也是一个音译名。 编辑本段决波騟 在古突厥语中,有个衍生动词“快速奔跑”的名词 yügrük,义为“快马”或“生气勃勃的马”。约成于十三世纪的一部察合台语诗集中写道:“如果命运多舛,即使你鞭打快马,它也不会飞快奔跑。”[35]由此可见,yügrük是一种能够飞快奔跑的良种马的专称,而不是一般性地指称正在快跑的马。游牧人对于骏马的这一称呼,完全可能随着各种名马一起传入中国;而古代汉人以音近的“騟”字作为它的省译,也并非没有可能。至少,这里所说的“决波騟”的语原,很可能就是突厥语 kuba: yügrük 的省译名,亦即“黄色骏马”之意。唐太宗得“十骥”后,撰文盛赞之,形容其奔跑之迅捷道:“仰轮乌而竞逐,顺绪气而争追,……尘不及起,影不暇生。顾见弯弓,逾劲羽而先及;遥瞻伏兽,占人目而前知。”[36]足见奔跑迅速乃是“十骥”的重要特征之一。又,《酉阳杂俎》载云:“骨利干国献马百匹,十匹尤骏,上为制名。决波騟者,近后足有距,走历门三限不踬,上尤惜之。”[37],尤其突出了“决波騟”的足力之佳。因此,我们有相当的根据说,“决波騟”乃是 kuba: yügrük 的音译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