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温特曲霉原变种
释义

§ 形态特征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25℃7天直径34- 37mm, 12- 14天直径达40- 50mm;质地厚絮状,不均匀或呈现不规则的菌丝团块,构成菌落的特殊外观,有的菌株絮状结构不明显而呈丝绒状;具辐射状沟纹;菌落初为白色,分生孢子结构生长较迟,分布不均匀,初为黄褐色,近于鹿毛色( Fawn Color, R. Xl)或鼻烟褐色( Snuff Brown,R. XXIX) 及古铜色( Isabella,R.XXX) ,老后呈咖啡色;渗出液有或无,呈无色小滴状;菌落反面无色,中央部分现淡褐色。分生孢子头初为球形,后呈辐射形,小者直径150- 200μm,大者可达400- 750μm;分生孢子梗生自基质或气生菌丝,孢梗茎( 500-) 1000- 2000 (-3500)μm×( 8-)12-26μm,无色,壁光滑,但在干燥状态下直接镜检则明显粗糙;在斜面培养物上气菌丝充满试管壁,在上端部分着生长度可达lcm的孢梗茎和大的分生孢子头;顶囊为球形,直径( 20- ) 40- 70 ( - 100) μm,全部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大小差异很大,一般为10- 27μm× 4.8- 6.4μm,肥大者宽度可达8-19μm,瓶梗一般8-14μm×2.5- 3.5( -4.8) ;分生孢子近球形,少数略呈椭圆形,直径(3-) 3.5-5( -8)μm,壁极粗糙,也有近于光滑者。

菌落在20%蔗糖查氏琼脂上生长更好,分生孢子结构也较多。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琼脂上25℃7天直径32- 38mm;薄或厚絮状,大量气生菌丝呈不均匀的团块,具明显或不明显的放射状沟纹;分生孢子结构分布不均,淡褐色,近于古褐色( Antipue Brown,R. XXX) 有的菌株中心部分有渗出液,无色至淡褐色;菌落在反面淡褐色,可见沟纹。

菌落在麦芽汁琼脂上25℃7天直径25-32mm, 10-14天 30-45mm;白色厚絮状,有的菌株呈丝绒状;分生孢子结构淡褐色,近于老金色( Old Gold,R.XXX) 或鹿皮色( Chamois,R.XXX) ;菌落反面无色,中央部分带褐色。

§ 生境

土壤,空气,药材( 厚朴花,栀子、玄参) ,玉米种子,小豆,茶叶,霉玉米杆等。37℃不生长。

§ 中国分布

北京(MQ6581, MQ6603) ;天津( MQ8635) ;河北小五台山( C981) ;福建厦门( MQ9970) ;湖北神农架( MQ7149,MQ7391,MQ7952,MQ9331, MQ9382);海南( MQ1809) ;四川达县( MQ5034) ;云南思茅( C8214) 、保山( C5907) 、丘北(MQ2098) 、西双版纳( C7622) ;新疆托木尔峰( MQ4030) 。

§ 世界分布

阿根廷、巴哈马、孟加拉国、巴西、智利、埃及、法国、印度、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亚、利比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塞拉里昂、索马里、南非、西班牙、土耳其、英国、美国等。

§ 模式产地

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大豆,

§ 特点

文献报道的我国分布尚有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四川;基物是土 壤、酒曲、糖莲子、多孔菌、驴皮膏、皮革、黑木纱团等( 戴芳澜, 1979);台湾南投,基物是贮存的高粱种子和稻米 (Tzean et al.,1990)。

新模式分离自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大豆,世界分布尚有阿根廷、巴哈马、孟加拉国、巴西、智利、埃及、法国、印度、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亚、利比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塞拉里昂、索马里、南非、西班牙、土耳其、英国、美国等。

本菌的特点是具有气生菌丝形成白色的密集块及老后变成咖啡色的分生孢子头,易于辨认。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