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九八四》 |
释义 | § 作品简介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英文: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创作的一部政治讽刺小说,初版于1949年,与1932年英国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尤金·扎米亚金的《我们》並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通常也被认为是硬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且刻划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一九八四》已经被翻译成至少62种语言,而它对英语本身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书中的术语和小说作者已经成为讨论隐私和国家安全问题时的常用语。例如,“奥威尔式的”形容一个令人想到小说中的极权主义社会的行为或组织,而“老大哥在看着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小说中不时见到的标语)则意指任何被认为是侵犯隐私的监视行为。《一九八四》曾在某些时期内被视为危险和具有煽动性的,并因此被许多国家(不单是有时被视为采取“极权主义”的国家)列为禁书。本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此外还在1984年改编成电影上映。 § 内容梗概与角色介绍 《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寓言。叙述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窜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主要角色 温斯顿·史密斯(Winston Smith):主人公,外围党员,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所处的社会产生怀疑 。 奥勃良(O'Brien):核心党员,思想警察头子。 裘利亚(Julia):温斯顿的情人,出于爱的本能对党的说教产生怀疑。 老大哥(Big Brother):大洋国的领袖,但书中自始至终没有真正出现这个人物,他的存在始终是作为权力的象征。 艾曼纽·果尔德施坦因(Emmanuel Goldstein):传说中革命的敌人,早年大洋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之一,后来背叛革命成为革命的敌人。 其他角色 艾朗森、钟斯和鲁瑟福 (Aaronson, Jones, Rutherford):被整肃的前党核心人物;已在“历史”中被删除。 安普福斯 ( Ampleforth ):温斯顿的同僚,擅长修改诗歌韵文。 查灵顿先生(Mr. Charrington):表面上是一间贫民区旧货店的东主;实际上是一名思想警察。 凯瑟琳 ( Katharine ) :温斯顿的妻子,党的追随者。本书完结时并未提及她是否在世,因书中提及她和温斯顿已于数年前分开。 马丁 ( Martin ):奥勃良的仆人。 帕森斯(Parsons):温斯顿的邻居,因梦呓中出现反党言论而被自己的子女告发。 赛姆 (Syme):温斯顿聪明的伙伴,是新语辞典的编辑者,然而因他思想太清晰、知得太多,被人间蒸发掉了。赛姆的蒸发讽刺斯大林的大清洗。 § 名言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WAR IS PEACE FREEDOM IS SLAVERY IGNORANCE IS STRENGTH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He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He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 “老大哥在看着你!”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Freedom is the freedom to say that two plus two make four.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在遮阴的栗树下,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 § 历史 1947年《一九八四》第一页的草稿,展示了引言的创作过程。 《一九八四》于1949年6月8日由“塞克尔和沃伯格”公司出版。虽然奥威尔从1945年即开始创作《一九八四》,但小说的大部分是1948年他在苏格兰Jura岛写下的。 这本小说有至少两位文学上的前辈。奥威尔熟悉俄国作家扎米亚京1921年的小说《我们》,他曾阅读此书的法文译本并在1946年写过评论。有报道指出奥威尔曾说他用此书作为他下一部小说的模型。批评家大多同意《我们》对《一九八四》产生过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响。奥威尔亦为凯瑟琳·布德肯 (Katharine Burdekin) 1937年的《反乌托邦》 (或称”敌托邦”)和《Swastika Night》着迷,并从中借用了描写未来世界的极权主义国家的主题,在这样的国家里除禁书中零散的碎片以外所有“真实的”历史都已经被抹去。 § 书名 最初奥威尔将小说命名为“欧洲的最后一个人”(The Last Man in Europe),但是他的出版商,弗里德里克·沃伯格(Frederic Warburg)出于营销需求建议他换一个书名。奥威尔没有反对这个建议,但他选择1984这个特别的年份的原因并不为人所知。也许他将他写作这本书的那一年(1948年)的后两位数颠倒过来,成为了可以预见的未来的1984年。他也可能借此暗指费边社(一个社会党组织,创立于1884年)成立一百周年。此外,他亦可能暗指杰克·伦敦的小说《铁蹄》(其中一个政治势力于1984年登上权力舞台)、彻斯特顿 ( G. K. Chesterton ) 的《诺丁山的拿破仑》(the Napoleon of Notting Hill ,亦设定在1984年)或者他的妻子奥莎丝尼诗(Eileen O'Shaughnessy)的一首诗,诗名为“本世纪的终点,1984”。关于书名的最后一个猜测是奥威尔原本准备的书名是1980,但是由于疾病,小说的完成变得遥遥无期,因此他感到有必要将故事推入更远的未来。 § 常见的误解 作者奥威尔在逝世7个月前(1949年6月16日)发送给联合汽车工人工会Francis A. Henson的信(摘录在1949年7月25日的《Life》杂志和1949年7月31日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写道: 我最近的小说《一九八四》不是为了攻击社会主义或我支持的工党,而是揭露扭曲……部分已经可以在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中领会到. . . . 这本书的场景放在英国,是为了强调英语民族并非天生比其他民族优秀,并且,如果不与极权主义做斗争,它将无往不胜。 在1946年的短文《我为什么写作》中,奥威尔描述自己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 § 版权状态 《一九八四》将在2044年于美国进入公有领域 ,在欧盟2020年。但在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已经进入公有领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已经进入公有领域(注:版权保护日期至作者死亡50年而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