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淮河
释义

§ 地理

淮河

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流域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400公里,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为19万平方公里,泗、沂、沭河水系为8万平方公里。[1]

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大水系组成。淮河干流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196米。豫皖两省交界的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流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比降0.5‰;洪河口至洪泽湖出口处的三河闸为中游,长49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洪泽湖以下为下游,面积3万平方公里,入江水道长150公里。淮河中上游流域有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21条,其中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6条。

泗、沂、沭河水系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泗河源于新泰市南部太平顶西麓,流经南四湖,汇湖东西诸水后,经韩庄运河、中运河,又汇邳苍地区来水,经骆马湖由新沂河入海。沂河源于沂源县鲁山南麓,南流经临沂至江苏境内入骆马湖,流域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沭河源于沂山南麓,南流至临沭县大官庄分为新、老沭河,老沭河南流经江苏新沂县入新沂河,新沭河东流穿马陵山经江苏石梁河水库和沙河故道,至临洪口入海,流域面积为5700平方公里。

此外,淮河流域还包括有洪泽湖、南四湖、骆马湖、高邮湖等多座较大的湖泊,其中洪泽湖的库容达130亿立方米,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淮河的水质日趋恶化,并一度丧失了自净能力。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整治下,这一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 水系

淮河

淮河水系

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中部,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河源至洪河口为上游,长360km,落差174m,流域面积3万多km2;洪河口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km,落差16m,流域面积13万多km2;中渡至三江营为下游,长150km,落差6m,流域面积3万km2,见淮河流域水系及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

淮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一级支流有4条,大于2000km2的一级支流有16条,大于1000km2的一级支流有21条。右岸较大支流有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等;左岸较大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渫潼河、新汴河等。在淮河流域水系中有许多湖泊,其水面总面积约7000km2,总蓄水能力280亿m3,其中兴利蓄水量60亿m3,较大的湖泊有缄西湖、城东湖、瓦埠湖、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等。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中最大的湖泊,它承转淮河上中游约16万平方千米的来水,在12.5m水位时,水面面积2069平方千米、蓄水量3l亿m3,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现在是一个集调节淮河洪水,供给农田灌溉、航运、工业和生活用水于一体,并结合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湖泊。设计洪水位16.0m,校核洪水位17.0m,校核洪水位时相应容量为135亿m3。

入江入海水道:

①入江水道该水道自三河闸起经金沟改道至高邮湖、邵伯湖,再由运盐河、金湾、太平、凤凰、新河汇入芒稻河、廖家沟达夹江,至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58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

②里运河,该河是由历史上的邗沟演变而来,经近40多年的多次整治,已成为一条综合利用的河道。它既可分泄淮河洪水,又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和南水北调东线的干渠。从杨庄起至江都止,里运河全长159km。两岸均筑有大堤,其西堤即入江水道的东堤,有防御淮河洪水,保障里下河地区安全的任务。

③苏北灌溉总渠是利用洪泽湖水源,发展废黄河以南苏北地区灌溉的输水干渠,也是淮河洪水入海的一条入工开挖河道,西从洪泽湖口高良涧闸起,东至扁担港入海止,全长168km。设计行洪能力800立方米每秒,实际动用时,超过了这一标准。1954年大水,总渠分泄了淮河洪水立方米每秒入海。

沂沭泗水系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鲁、苏两省,总面积近8万km2。

沂河:沂河经山东省的沂源、沂水、沂南、临沂、郯城和江苏省的邳县、新沂等县市后入骆马湖,全长574km。骆马湖以上流域面积11600km2。主要支流有东汶河、蒙河、涑河、柳青河、白马河等。现在的沂河干流的安全行洪能力:临沂站为12000立方米每秒,李庄站为7000立方米每秒,华沂站为6000立方米每秒。

沭河:沭河经山东省的沂水、莒县、莒南、临沂、临沭、郯城和江苏省的新沂、沭阳等县、市后汇入新沂河。沭河距沂河约20km,两河平行南下。沭河南流至临沭县大官庄时分为两支,南支为老沭河(亦称总沭河),东支新沭河。沭河较大的支流有袁公河、鹤河、浔河、高榆河、柳青河和汤河等。沭河总流域面积5970km2(其中大官庄以上4519km2),干流长300km。

泗河: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一条山洪道,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的太平顶山西侧,流经新泰、泅水、曲阜、兖州、邹县、济宁和微山等县市,于济宁市郊入南阳湖,河长159km,流域面积2366km2。河口的行洪能力约3600立方米每秒。

南四湖位于济宁以南、徐州以北,由南阳、昭阳、独山、微山等4个湖泊组成,故称南四湖。湖区南北长125km,东西宽6~25km,湖面面积1266km2,最大防洪库容54亿m3。1958年在南四湖湖腰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面积602km2,下级湖666km2。上级湖洪水位36.5m时,相应容量23.10亿m3;下级湖36.0m时,容量30.78亿m3。汇入南四湖的河道有53条。南四湖的水从韩庄运河、伊家河、不牢河、老运河等河进入中运河。

骆马湖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新沂两市的沂河与中运河交汇处,集水面积5.12万km2。入湖水系有沂河、南四湖、韩庄运河及中运河等。设计洪水位25.0m时,相应蓄水量15.85亿m3;校核洪水位26.0m时,相应蓄水量19亿m3。

入海水道:

①新沂河是一条入工开挖的入海河道。自老沂河华沂开始,过骆马湖,切开嶂山岭,向东会合老沭河,至灌河口入海。其中嶂山以下至入海口长146km,最大行洪流量7000m3/s。

②新沭河是一条入工开挖的入海河道。从山东省大官庄经大兴镇、石梁河水库、欢墩、沙河、小东关至临洪河口入海。河道全长80km。目前排洪能力为4000m3/s。沂、沭河之间有分沂入沭通道,分沂河洪水入沭河。

③分淮入沂水道是一条入工开挖河道,南起二河闸,经淮阴闸、沭阳闸至新沂河,全长97.6km,可相机将淮河洪水分入新沂河,设计流量3000m3/s,校核流量4000m3/s。

§ 历史

淮河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典籍《禹贡》上就记载着“导淮自桐柏”。确切地说,她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称大复峰)。巍峨挺拔、郁郁葱葱的桐柏山,位于桐柏县城西南。沿着陡峭山路攀上主峰太白顶,有一修建于唐代的古寺,名曰“云台禅寺”。古寺的北面,有一眼清澈明净的泉井,井内有泉眼三处,虽久旱而不竭。这里,就是千里淮河的源头。泉水从井旁石壁中沁出,流不多远,又潜入地下,行约半里,再从枯藤缠绕、青苔覆盖的峭岩间流出地面。如此盘来绕去,潜入钻出,逐渐由细流而成小溪,又由无数小溪汇合成小河,直到桐柏县城以西15千米处的小镇固庙,才开始形成河床。因此,历史上曾把固庙视为淮河之源。

淮河水利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年以前,在支流淠河和东淝河之间洼地周围,圈堤蓄水,即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芍陂。经历代维修扩建,堤周长在一百里至三百里之间变化。公元前486年,挖通了邗沟,开通了淮河和长江之间的航运。公元前482年,又开通了鸿沟,由淮河支流泗水,经古济水到达黄河。公元605年,又修建了通济渠,从黄河引水在泗州入淮水。这些古运河对南北交通起了重要作用。

黄河侵淮夺淮后,淮河水患频繁。清代潘季驯主持治水,在洪泽湖周边筑堤,蓄纳淮河来水,企图"蓄清刷黄"(用淮河水刷深黄河入海河段)维持漕运,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杨一魁主持治水时,把淮河洪水分入运河,并由芒稻河入长江,是为导淮入江的开始。20世纪初,也进行了各种导淮方案的研究,其中包括把淮河水全部导入长江和部分入江、部分入海以及全部入海的方案。

1949年后,淮河的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进行了流域规划,并全面地对河流进行了治理开发。

§ 含沙量

淮河干流的含沙量自卜游往下游逐渐减少,上游息县站为0.88kg/m3;王家坝站为0.63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707万t);中游正阳关(鲁台子)站为0.54kz/m3(1277万t);蚌埠站为0.42kg/m3,(1217万T);下游中渡站为0.23kg/m3(767万t),支流中沙颖河年输沙量最入,淠河最小。

§ 资源

淮河

淮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621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74亿m3,扣除两者相互补给的重复部分,水资源总量为854亿m3,入均占有量为450m3。目前,淮河流域各项水源工程的年供水能力约450亿m3,在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份缺水11亿m3,保证率为75%的中等干旱年份缺水41亿m3,保证率为95%的特枯年份缺水116亿m3,预测到2000年保证率为95%时供需缺水量为179亿m3。淮河流域地表水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地区山区大、平原小,平原地区则是沿海大、内陆小。

淮河流域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51万kW,可开发的装机约90万kW,目前已开发近30万kW。主要分布在上游各支流,由于集水面积有限,径流小,电站装机容量大部在1万kW以下。

§ 流域规划

淮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治淮委员会提出了以防洪为主的《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1952年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解决流域内涝问题的初步意见》。1954年提出了沂沭泗洪水处理意见。1957年提出了《淮河流域规划提要》和《沂沭泗流域规划报告(初稿)》。

1977年上半年提出了一份治淮情况报告及其附件《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说明》。《说明》中把大型骨干工程归纳为“蓄山水”,“给出路”、“引外水”三大部分。“蓄山水”是继续在山区修建拦洪水库;"给出路"是进一步扩大淮沂沭泗干支流的排洪出路;“引外水”是从长江和其支流汉江引水补充水源。

80年代和90年代初又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工作,于1992年提出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1991年淮河大洪水带来的洪涝灾害十分严重,使之进一步认清了淮河防洪的严峻局面。同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治理淮河、太湖会议,会议明确了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治淮的18项骨干工程。这18项工程也是规划的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在此基础上,近年又提出治理开发的"九五"和2010年目标。

§ 气候

淮河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11mm,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平原小、沿海大、内陆小。淮南大别山区淠河上游年降雨量最大,可达1500mm以上、而西北部与黄河相邻地区则不到680mm。东北部沂蒙山区虽处于本流域最北处,由于地形及邻海缘故,年降雨量可达850~900mm。流域内5月15日~9月30日为汛期,平均降雨量达578mm,占全部年降雨量的63%。降雨量年际变化大,1954、1956年分别为1185mm和1181mm,1966、1978年仅578mm和600mm。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31mm,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水系为215mm。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泅水系各支流汛期水量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年的70%~80%。

§ 渔业

当地鱼种主要还是以普通鱼种如鲤鱼,鳜鱼等为主。养殖方式主要是围网养殖和拦网养殖。捕捞构成中淮河的捕鱼量已经是无足轻重。在80年代,渔业产量主要就是靠淮河的直接捕捞量,那时有一个渔业公社共三个渔业大队,繁荣一时。到了90年代淮河污染开始后,年产量不断下降,这些年都维持在1000吨至2000吨甚至不到1000吨的情况,相对于渔业总产量的4万多吨已是影响很少了。渔民绝大部分都转向河道运输及其他产业去了。而且淮河中一些特有品种如长吻鮠(俗称淮王鱼)已是极少见到。而本来在淮南凤台县黑龙潭中挺多的瓦氏黄颡鱼更是几乎消失了。造成这个局面主要原因就是:淮河水一般为劣五类,约一半时间为五类水,最好时为三类水。

§ 交通运输

千里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四季通航的黄金水道,是豫皖两省矿产资源、农作物、工业原料输往华东最经济的运输线。

航道方面: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交通运输缺乏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在西淝河上修建的节制闸使该河通航基本中断,只有在水位与淮河水位相同时,闸门开启,50吨以下小船才可穿过闸孔航行。蚌埠船闸建于1959年,是根据当时水运物资的流通情况和船舶载重能力等因素设计建造的,500--1000吨级船舶只能季节性通航。随着时间的推移,淮河上游每年汛期夹带泥沙冲淤,使蚌埠闸上游及中游河床不断抬高,水深1.9米闸室门槛在淮河枯水季节,500吨级以上船舶满载难以通行,严重阻碍了重载船舶的通行,阻碍了淮南水路煤炭的外运,货物的过驳航行使得企业成本增加。

港口、码头方面:(1)淮南辖区现有码头大多为斜坡码头,结构简单,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不便装卸。(2)码头顶面标高均在18.0-21.5米之间,标准低,无高水位码头,汛期无码头可供装卸,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利用率低。(3)淮南煤炭开采重点转向西部地区,现有码头大都在淮南东区,必然导致中转环节增加,将会降低港口的竞争力。

船舶运力结构方面:船舶类型单一,单船挂机,舱机多于标准拖队,组合拖队不合适煤炭运输,单船挂机载重吨位小,航速慢,夜间不能航行。近3年来,组合式拖队发展较快,驳船船型复杂,装载吨位参差不齐,均是临时拼凑,航速慢,安全性差。由于运输工具的陈旧老化和运力的盲目发展,使有些航运企业面临诸多困难。

§ 水利设施

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库指标表"所列32座水库外,已建库容在1亿m以上的大型水库还有花山、泗河的贺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蔷薇河的安峰山水库。

此外,正在复建的有水毁工程石漫滩水库。该水库位于洪河支流滚河上,总库容1.26亿m。计划兴建的大型水库有:淮河干流上的出山店水库,总库容36亿m(或选择上游44km的红石潭水库,总库容16亿m);淠河支流漫水河上的白莲崖水库,总库容5亿m沙河上的下汤水库,总库容11.7亿mm;澧河支流甘江上的燕山水库,初期库容15亿m;沙河支流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库,总库容6.9亿m。

§ 灾害

淮河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6月-9月,6月主要发生淮南山区;7月全流域均可发生;8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9月份流域内暴雨减少。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梅雨期一般为15~20d,长的可达一个半月。据历史文献统计,公元前252年-公元1948年的220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27次。1194年黄河夺淮初期的12、13世纪每百年平均水灾35次,14、15世纪每百年水灾74次,16世纪至新中国初期的450年中,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水灾日趋频繁。从1400年-1900年的500年中,流域内发生较大旱灾280次。洪涝旱灾的频次已超过三年两淹,两年一旱,灾害年占整个统计年的90%以上,不少年洪涝旱灾并存,往往一年内涝了又旱,有时则先旱后涝。年际之间连涝连旱等情况也经常出现。

淮河洪水按影响范围可分全流域性洪水和区域性洪水。全流域性洪水是由于梅雨期长、大范围连续暴雨所造成。区域性洪水由局部河段或支流暴雨所造成。历史上1593年、1612年、1632年、1730年、1848年、1850年、1898年、1921年、1931年曾发生过大洪水。

近半个世纪内,淮河流域又发生了多次大洪水:1950年淮河水系发生流域性洪水,正阳关洪峰流量12770m3/s,蚌埠站洪峰流量8900m3/5。

1954年发生全流域大洪水。7月份流域内月平均雨量达513mm,为多年同期平均雨量的3~5倍,700mm以上的雨量范围约4万km2,暴雨中心的雨量,淠河上游吴店、沙颖河临泉、淮北宿县分别达1265.3mm、3074,9mm和963mm。8月2日蚌埠站出现最高水位22.18m,最大流量(包括南岸漫岗流量)11600m3/s。

1957年沂沭泗水系和颍河、涡河发生区域性洪水,其中沂沭泗流域发生过7场暴雨,月雨量最大达800mm.最大洪峰流量沂河临沂站为15400m3/s,沭河大官庄为4910m3/s,泗河书院站为4020m3/s,沙颍河叶县站为9880m3/s。其他淮河左岸支流水位站普遍超历史最高水位。

1965年里下河地区36灭内平均雨量达769mm,发生了特大洪涝。

1968年淮河上游发生大洪水,信阳地区1.8万km2普降暴雨,降雨量达500~600mm,息县站洪峰流量15000m3/s,洪水汇流到王家坝,实测洪峰流量17600m3/s,加上决口还原,总流量约为20650m3/s。

1969年淮河中游淮南地区发生大洪水,降雨量达到500~1000mm,暴雨中心一次雨量达1097.6mm,淮南各支流的洪峰流量:潢河潢川站3500m3/s;淠河横排头站6430m3/s;史河蒋家集站5900m3/s。佛子岭、磨子潭水库洪水漫顶,梅山、响洪甸严重超限蓄洪。

1974年沂、沐河洪水,沂河临沂站最入流量13900m3/s,新沐河大官庄最大流量4250m3/s。

1975年洪汝河、沙颖河发生洪水。当年5月发生3号台风,风径反常,进入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停滞少动,附近地区发生罕见特大暴雨,汝河上游板桥水库附近的林庄,5天累计雨量达到1631.Imm,最大6h雨量达830.1mm,24h雨量达1060.3mm;沙颍河支流澧河上游的郭林S日雨量达1517mm,洪河石漫滩水库游的油房山水库为1411.4mm。汝河板桥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13000m3/s,库水位超过坝顶防浪墙后,大坝溃决,估算最大出库流量达78800m3/s,洪河石漫滩水库大坝也漫顶溃决。澧河支流于江河的最大洪峰流量达12100m3/s。

1991年淮河水系发生大洪水。当年,入梅早,且梅雨期长达58天。5月份降雨偏多,河湖底水偏高,在6月12日至7月11日间,又先后发生二场大暴雨,暴雨覆盖面广,组合恶劣,暴雨中心吴店站一次雨量达1125mm。淮河中游沿大别山部分地区最大30d、60d雨量超过1954年雨量,里下河地区60d雨量达800~1300mm,超过历史记录。受暴雨影响,淮河上、中游干支流洪水陡涨,洪峰叠加,许多水位站水位均接近1954年水位。该年30d洪量蚌埠站为273亿ms,中渡站348亿m3。

典型年的灾害损失

1931年大水,全流域淹没农田513万hmz,受灾入口2100余万,死亡入数75000多入,灾后瘟疫流行。

1938年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扒口,淮河流域形成5. 4万km2的黄泛区,共有391万入外逃,89.3万入死亡。

1954全流域大水年,虽然淮河已经初步治理,但灾情仍然严重。豫、皖、苏三省淹没农田335万hm2,皖、苏两省死亡1930入。

1974年沂、沭河洪水,重灾区临沂和徐州地区,受灾农田分别为24.7万hm2和28.5万hm2,死亡入数分别为92入和35入。

1975年的“75.8”特大暴雨洪水,河南省受灾入口820万入.受灾耕地106.7万hm2。因垮坝淹死2,6万入,冲毁京广铁路102km,停车18天;安徽省受灾入口458万入,成灾耕地60.8万hm2。

至1991年全流域已进行了全面的治理,但该年严重的洪涝,仍造成厂严重损失。全流域受火耕地551.6万hm2(其中捞灾占79%),受灾入口5423万入,由于流域内经济日趋发达.该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40亿元。

1966年和1978年是近年来的两个大早年,1966年流域年平均雨量仅579mm,1978年为601mm,其受灾面积均约333.3万hm2。

§ 灾害治理

淮河

淮河治理开发的目标是以防洪为主,兼顾除涝、发电、灌溉、航运、水产、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淮河流域规划中逐步提出和明确了治理开发的骨干工程。以下将按9个方面简述一些重点骨干工程,这些工程有的已全部建成使用;有的已部分完工,发挥了部分效益,尚需续建、扩建;有的尚待兴建。

(1)大型水库。淮河水系和沂沭泅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库指标表”所列32座水库外,已建库容在1亿m3以上的大型水库还有狮河的花山、泗河的贺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蔷薇河的安峰山水库。

此外,正在复建的有水毁工程石漫滩水库。该水库位于洪河支流滚河上,总库容1.26亿m3。计划兴建的大型水库有:淮河干流上的出山店水库,总库容36亿m3(或选择上游44km的红石潭水库,总库容16亿m3);淠河支流漫水河上的白莲崖水库,总库容5亿m3;沙河上的下汤水库,总库容11.7亿m3;澧河支流甘江上的燕山水库,初期库容15亿m3;沙河支流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库,总库容6.9亿m3。

(2)开辟入江入海水道。解除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开辟入江入海水道,现已形成一个入江入海的工程体系。

淮河水系方面:洪水通过洪泽湖枢纽控制,大部分经入江水道分入长江,一部分经苏北灌溉总干渠入海,一部分经淮沭河分淮入沂。这3条水道的排洪能力分别为12000、800和3000m3/s。此外里运河还可分泄少量淮河洪水入扛,废黄河可分泄部分淮河洪水入海。

目前洪泽湖地区及其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不到百年一遇。为使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规划沿灌溉总干渠北侧开挖新的入海水道,水道全长163.5km,设计排泄流量8000m3/s。现已按行洪流量2270m3//s开工兴建.

沂沭泅水系方面:经过多次整修,现已有新沭河和新沂河两条水道和l条分沂入沭的水道。目前新沭河和新沂河的捧洪能力分别为4000和7000m3/s。分沂入沭的安全泄量为3000m3/s,现仍泄入老沭河。现在这个地区仍只能防御十年一遇左右的洪水。为了提高到防御50~100年一遇洪水,计划实施“沂沐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

(3)新建和加固堤防。流域内新建和经过整修加固的重要堤防有:淮北大堤,全长238.4km 蚌埠市围堤,全长10.4kmt入江水道大堤,左堤199.7km,右堤221.7km,总长421.4km;洪泽湖大堤,全长67.25km;里运河大堤,左堤157.5km,右堤156,9km,全长314.4km  小洪河两岸堤防总长405km,汝河两岸堤防总长369.9km;大洪河两岸堤防166.5km,沙颍河干堤,河南段全长525.5km,安徽段全长363.93km;涡河西堤长113.37km,东堤长173km;苏北总干渠两岸堤长313.2km;分淮入沂水道两岸堤长41km;沂河干流堤防全长316.25km;新沂河堤防全长279.3km,沭河和新沭河堤防长度分别为394.2km和132.8km,总长527km,泗河堤防全长138km,东鱼河干流堤防全长158.13km;诛赵新河干流堤防长278.9km;韩庄运河两岸堤长79km;中运河两岸堤长296km,邳苍分洪道两岸堤长148.6km。

(4)新辟排洪排涝河道和分洪道。新开的河道和分洪道主要有以下几条:茨淮新河全长134.2km,计划分泄颍河洪水2000m3/s,使正阳关至怀运的淮河中游的排洪能力由10000m3/s提高到12000m3/s;怀洪新河全长127km,上口分洪流量2000m3/s,结合接纳12000hm2面积的排捞流量,下游设计排洪流量4700m3/s,新汴河全长127.1km,排涝流量900m3/s,捧洪流量1460m3/s;洪河分洪道和蒙河分洪道全长80km,分洪流量750~950m3/s;邳苍分洪道全长77km,它既可分泄沂河洪水、又可排泄两岸涝水。进水闸(江风口闸)设7孔12m×6.5m弧形闸门控制,设计过闸流量2000m3/s,东鱼河全长172km,沿途共入了万福河、洙水河、大沙河等上游0.592万km2的高地洪涝水。其南支、北支分别长52和96km,共承担0.273万km 2地区的排水;洙赵新河全长140km,共拦截西北部高地o.42万km2的洪涝水。2010年7月防汛新形势

(5)蓄(滞)洪区。利用平原区的洼地,在四周筑堤,在大洪水时,临时分蓄一部分洪水。已建的蓄(滞)区见“淮河水系蓄(滞)洪区简况”表。

(6)行洪区。行洪区是扩大淮干中游泄洪能力的一种工程措施,它是淮河洪水河槽的一部分.位于岗地或淮河大堤与中泓之间,利用沿河的湖泊洼地修建的,筑有行洪堤,保护区内农业生产,一般情况下不行洪,在淮河洪水达到规定高程时,在行洪区卜口开口或漫堤行洪,经行洪区下口又流入淮河。最多时行洪区达到21处,现有17处。

(7)控制枢纽。临淮岗枢纽位于淮河中游正阳关上游的临淮岗,其目的是控制正阳关以上淮河洪水,减少正阳关以下淮北大堤防洪负担,并取代1954年大水冲坏的润河集枢纽。该枢纽控制流域面积4.35万km2,占正阳关以上流域面积的1/2。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坝上设计水位28.4m~28.6m,相应库容93亿m3,较天然滞洪状况可增加洪量33亿m3;校核水位29.6m时,相应库容120亿m3。

蚌埠枢纽:位于蚌埠市西的淮河上,由节制闸、分洪道、船闸、电站等组成。作用是抬高淮河枯季水位,以利灌溉、供水和通航。设有28扇宽10m、高7.5m的闸门,泄洪能力10140m3/s。运用水位为16.0~18.0m。分洪道设计流量2860m3/s。

韩庄枢纽:位于南四湖南端的山东省微山县韩庄镇,是南四湖主要出口韩庄运河的控制工程,由韩庄闸、伊家河闸、老运河土坝等组成。韩庄闸装有17扇12m* 7.2m闸门和14扇12m*9m闸门,微山湖水位33.5m时,泄流能力为2050m3/s。伊家店闸设有3扇7m*5m闸门,泄量250m3/s。

洪泽湖控制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洪泽湖大堤、三个出口处建筑物(入江水道的三河闸、苏北灌溉总渠的高良涧闸、淮沭河口的二河闸),两个灌溉引水涵洞(洪金洞、周桥洞)。它兼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和发电等综合效益。其中三河闸共有63孔宽10m、高6.2m的泄洪闸,设计泄量]2000m3/s;二河闸共有35孔宽10m、高8m的泄水闸,设计泄量3000m3/s,该闸还可反向引沂济淮,设计流量300m3/5;高良涧闸设8孔宽9.2m、高4.0m的泄水闸,设计流量800m3/s; 两个灌溉引水橘洞,总设计流量6Sm3/s。

南四湖二级坝枢纽:位于山东微山县昭阳湖腰最窄处,包括拦湖大坝、溢洪堰、1号、2号、3号、4号节制闸和船闸,全长7360m。拦湖大坝坝顶高程39m,长4113m,坝高一般为6.5m;溢流滚水坝,堰顶高程35.1m,长300m;l号闸设39扇6m×4m平板门,设计泄量4500m3/s;2号闸设55扇5.25m×3m钢丝水泥平面升直门,设计泄量3300m3/s;3号闸设84孔6.4m×4.3m钢丝水泥壳面直升门,设计泄量4620m3/s;4号闸设134孔6.3m×4.5m钢丝水泥壳面直升门,设计泄量4490m3/s(待湖腰扩大工程完成后才能运用)。

(8)河道整治。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床疏浚,结合堤防建设对河道截弯取直、局部调整和拓宽堤距,近年还包括河道清碍,以扩大河道本身泄洪和排涝能力。先后进行整治的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王引河、黑茨河、西淝河、濉河、沱河、渫潼河等。

(9)污水处理措施。近10多年来,在流域内工农生产不断发展、入口增加、城镇数量加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向河中排放,各种废物向河边倾卸,尤其是不适当地发展了一批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排污量大而社会效益差的工业企业,使淮河水受到极其严重污染。到1994年全流域城镇和企业每天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约700万t,化学耗氧量超标几十到几百倍,集中性恶性污染事故频繁出现,约2/3的河段已失去使用价值,一些地区因水质恶劣,已造成饮水困难。[2]

淮河严重污染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关注,采取了以下果断有力的措施:

1)制定阶段性水质达标目标,严格限期实施。1994年5月、1995年9月和1997年7月在国务院主持下,先后召开3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确定的目标是:第一阶段坚决关停一批污染严重、效益差、没有治理价值的污染企业;第二阶段在1997年底全流域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第三阶段到2000年全流域污染物质化学耗氧量削减到36.8万t,实现水体变清。现在第一、二阶段的达标目标已经实现。1994~1996年关停或取缔了污染企业4425家;据1998年1月1日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水质公报"称:淮河干流中游段8个监测断面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的有2个,符合Ⅳ类水标准的有6个,未发现Ⅴ类或超Ⅴ类水断面,主要入河排污口的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大部分已削减60%以上。为达到第三阶段目标,计划投入约200亿资金,完成259家重点污染源治理任务,建成80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

2)依法治污。除了坚决执行《水法》外,国务院还于1995年8月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为彻底治理老的污染源,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正确处理工农业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保证。

§ 经济效益

淮河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5省35个地(市), 189个县(市),1997年总人口为1604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 594人/k㎡,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流域耕地面积18326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 大豆、棉花和油菜,1997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 的17.3%。农业产值为2844亿元,人均农业产值为1812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1345元。淮河流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 工业为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1/8,是中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流域内现有火电装机容量近2000万kW。近十多年来,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郑州、 徐州、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已经崛起。

淮河流域1995年工业总产值763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542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3398元,远低于全国平均值4810元,属经济欠发达地区。[3]

淮河流域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 流域东、中、西部通过;著名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蚌(埠)合(肥)铁路,以及新(沂)长(兴)铁路,宁(南京)西(安)铁路等。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 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近几年高等级公 路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日照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