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淮南书院
释义

§ 校园介绍

地址:凤阳县

原址:凤阳府属前

创建时间:清朝,乾隆年间

§ 学校历史

乾隆年间建校后多次兴修,集资置产,藏书经史子集约4000卷(民国期间因残缺移交民众教育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旋改为凤阳府中学堂。

民国期间为省立四中,五中,校址迁府署内。

解放后为凤阳中学。[1]

§ 基本内容

从元宋以来,徽州就是一个教学发达地区,明代以后由于徽商财力的大量投入,徽州教学更加兴盛起来,除按定例设府学、县学外,还设有社学和塾学,以教乡里子弟。当时各家族的塾学数不胜数,以致“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此外,徽属六县还有很多书院,坐堂讲学蔚然成风。`所以明清两代徽州人中进士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省份。徽州的休宁县成为中国第一状元县。

这是原古紫阳书院中的一座山门牌坊,字为曹文埴题.  牌坊

全国著名书院之一,郡守韩补始建于南宋淳六年(1246年),初建在府城南门外紫阳山麓,理宗皇帝御题“紫阳书院”匾额。紫阳书院以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元代至元年间迁于南门内,延二年(1315年)又迁于南门外,后毁于兵。明洪武初,重建于歙县县学右之射圃。正德七年(1512年)郡守熊桂重修紫阳书院,并亲自主教。正德十四年郡守张芹,别建书院于紫阳山中,从此,歙县有两个紫阳书院,讲学之风称盛一时。明末四毁书院,两书院门庭冷落。清代,康熙、乾隆先后御题“学达性天”、“道脉薪传”两匾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歙人曹文埴、鲍志道等于县学后朱文公祠建“古紫阳书院”,重振讲学之风,桐城姚鼐曾讲学于此。咸丰、同治年间,两书院均遭兵毁。后筹工局拨款重修古紫阳书院,并改为校士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紫阳师范学堂设此。以后,书院旧址均办有学校。现存有“古紫阳书院”碑坊一方耸立在歙县中学内。 [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