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雀》 |
释义 | § 剧情介绍 《孔雀》讲述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里的一个五口之家,一段时期内各人发生的故事。主线人物是家庭中的姐姐(张静初饰)、哥哥(冯瓅饰)和弟弟(吕玉来饰)。姐姐20出头,是个削瘦清秀的女孩。她内心刚烈执拗,可以为了梦想狠得下任何心,但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失落了一个又一个,青春不复在,转瞬皆成空。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千金之身落了雀巢”。参军、嫁个好丈夫、找个好工作……没有学历的她总有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她就是不认命的,对生活和人生有审美需求的,理想主义的,但其命运终究是悲剧性的。她愿意用贞操换回自制的降落伞,她愿以婚姻换来好工作,她愿意用“破鞋”之名来与全世界抗争,谁让她只是个弱小无力的女人…… 哥哥二十三四岁,小时得病落下轻微脑疾,于是大了依然肥胖。他待两只鹅如宝贝:一只叫公主,一只叫王子,过年时他会给它们糖吃。他看起来像个智障,但事实却往往并不一定如此:他干起活来比谁都卖力,虽然经常被人愚弄,但谁好谁不好心里都有数。为了获得难得的友谊,他知道必须比旁人更加宽容,所以他也不希望爹妈老给他换工作,对欺负他的人也不会记恨。他也会爱上漂亮姑娘,虽然好东西总不会光顾他。上天配给她的是个跛脚的来自农村的勤快且精于算计的姑娘,两人开起卤煮店,小本买卖乘着改革之风,成了最早的一批有钱的个体户。他是世俗的,实用主义的代言人。 弟弟十七八岁,身形瘦小,性格也是敏感、忧郁,沉默得像个影子。他是唯一有机会读书的一个,但学校生活并 《孔雀》不让他感觉愉快。他始终活在哥哥的阴影里,甚至有一次想用鼠药将哥毒死,结果当着全家人和观众死掉的是哥哥的宝贝--鹅。哥哥给他送伞,他装不认识,哥哥被同学误认为流氓,他关键时加入群殴队伍,用伞尖戳哥的大腿。同学都欺负他,因为觉得他虚伪,可怜。他最开心的是在电影院里,看着电影,吃着瓜子,无忧的笑与泪。他还会画女人的裸体,被父亲抓到,被迫退学了。他会离家出走,会去广州带回来一个离过婚的女人,他还愿意被女人养着……期间,他断了一根手指,可他失去的远比这要多的多。因为他是弟弟,是悲观的、虚无主义的尘埃。 兄妹三人的生命历程,呈现出来的是或明朗或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再由理想幻灭、精神萎靡到日子平淡、尘埃落定的过程。这过程提供给我们一次观看别人同时也观看自己的机会,一个回顾历史与人性纠缠的可能。 § 意外花絮 《孔雀》“柏林”外围的插曲 一条“《孔雀》被柏林电影节拒之门外”的消息被广为转载,消息有板有眼的强调:“第55届柏林电影节选片组日前结束了在亚洲、南北美洲及欧洲4大洲的选片工作,提交了20部影片的提名名单,其中有3部华语片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分别是:刘晓庆主演、刘冰鉴导演的《春花开》,杨千桦主演、陈果导演的《饺子》和章小蕙、河利秀、松板庆子主演、杨凡导演的《桃色》。顾长卫首次执导的影片《孔雀》未能入围。” 该消息更加源引“知情人士”的话,并透露“柏林电影节的一些评委在看完《孔雀》之后,对弟弟要毒死弱智大哥等剧情着实感到困惑,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导致《孔雀》继进军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后再一次失利。”这一消息一经上网,随即成为电视台和电台资讯节目的热门话题,还被“蒙在鼓里”的顾长卫则接到不少朋友安慰的电话,弄得他莫名其妙。 随后便有记者到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官网求证,发现消息中所说的“入围柏林电影节”其实指的是“全景单元”,而《孔雀》已被确定是竞赛单元的影片。这纯属对海外影展不求甚解、在翻译上的一个笔误,该则消息中提到的20部影片入围的并非是竞赛单元,而是另一个“全景单元”。竞赛单元到现在为止只公布了第一批的十一部影片,顾长卫的《孔雀》恰恰名列其中,同时也是惟一一部入围的华语影片。影片出品方保利华亿传媒宣传总监杨劲松告诉记者,“这个消息真是让我们哭笑不得,因为影展组委会发给我们邀请《孔雀》的传真就在我手里。” § 幕后故事 《孔雀》缘何为“孔雀”? 作为国际著名摄影师顾长卫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孔雀》历时3年,在错失了2004年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后,终于赶在2005年柏林电影节前完成了全部制作,正式报名参赛。从影片完成粗剪后,顾长卫导演就先后邀请圈内人士、电影研究专家、影评人、大专院校学生等观赏此片,据说口碑相当好。王朔更称《孔雀》是第五代导演的终结作品。 用顾长卫自己的话来说,这部片子反映的是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极端的东西,但它一定能打动人心。对于众人在观片后给出的“感人”二字,顾长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并不想让大家在看片的时候放声大哭,或者是笑声一片,最好是眼泪就在眼眶中,但不掉下来,这就是我们最终想达到的效果。” 虽然以《孔雀》为名,但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是讲人的,并没有出现孔雀,或是一个像孔雀这样华丽的人物。对此,编剧李樯的解释是:“其实人与人之间一生都在互相观赏,某个人的喜讯与丑闻,落魄与荣华,四周人尽收眼底。我们彼此都像动物园笼子里的动物,被人们观赏。我们所有的人都像孔雀,身上长满故事,一生中经历过的爱恨情仇,如同色彩各异的羽毛长满人生。孔雀这种鸟好像是动物园里最具观赏性的,人一点也不次于它们,好比《孔雀》剧本里的那三个孩子。人生是个笼子,我们每个人都被关在里面。别人观赏我们,我们也观赏别人,同时我们也观赏自己。” § 看点 《孔雀》生活的细腻沉淀 摄影出身的顾长卫对画面的掌握可谓得心应手,镜头里呈现的是最平常的生活,仿佛波澜不惊,但悲切就隐含其中。顾长卫自己也承认,和他做摄影师的《霸王别姬》等大制作相比,无论从风格还是内容《孔雀》都更加朴素。 与其摄影风格不同,顾长卫处女作非常冷静。镜头切开生活表面给你看,但又刻意停留在表层,没有伤筋动骨般的疼痛,只有冷静中的思考。首映当日,顾长卫也出现在了观众席中。他简短表示,自己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导演,希望观众看完影片后有自己的判断,“我并不想让大家在看片的时候放声大哭,或者是笑声一片,最好是眼泪就在眼眶中,但不掉下来,这就是我最终想达到的效果。” § 评论 《孔雀》一次成熟得不像处女作的创作 《孔雀》的导演顾长卫是中国著名电影摄影师,在此之前,获得国际声誉的《霸王别姬》与《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由他担纲摄影,而凭借《霸王别姬》他还被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但是作为导演,《孔雀》却是顾长卫的处女作。 “做艺术工作的人有一类更像一个工匠,虽然作品很精美,但重复的成分更大;还有一类人不希望重复,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有新内容。我属于后一类。”顾长卫这样解释自己做导演的原因,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木讷得不会寻找机会的人,但一旦机会来临,却又像钉子一样,牢牢钉着这个机会把它干好。这种“钉子”精神最终让他接下《孔雀》的剧本。而事实表明他的第一部电影十分出色,除了试映期间观众排队争看场面之外,电影自一开始就获得了最具专业发言权的导演群体的认可。 “当今的电影都是一窝蜂,电影似乎只有一种标准,而《孔雀》的出现却打破了这样一个样板戏的局面。今年我看的电影中,只有田壮壮的《德拉姆》和顾长卫的《孔雀》让人感觉到电影拍摄得那么有耐心,在中国今天电影都已经沦落为急功近利事情的时候,这种电影的出现真是非常难得。”导演姜文这样评价这部电影,他说:“剧本其实在圈子里流传了几年,许多导演包括我也看过,但我知道我导不了,但长卫可以。”而导演张扬则表示自 《孔雀》中智障的哥哥己每看一次这部电影就要躲到角落里哭一场。吴宇森也流着眼泪看完了电影,他说:“它让我联想到我小时候的生活:父亲有肺病,10年都没有工作过,全靠母亲在工地上做重活供我长大,那时虽然贫困,但是大家心里对未来充满希望。”其他许多导演如徐克等也都毫不掩饰自己对《孔雀》的喜爱。德国《明镜》周刊也称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影片,顾长卫“对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关注并取得成功”。 而去年获得第一届中国导演协会2004年最佳导演奖的田壮壮,早在《孔雀》出征柏林的时候就已断言,《孔雀》在柏林电影节一定会获奖,因为这样的片子全世界都少见。真诚、成熟、风格化。他说:“编剧和长卫对这个片子的创作都是‘吐血式’的创作,简直殚精竭虑。成熟得不像处女作,而像一个大师。” 一种朴素的力量让你无法释怀 《孔雀》《孔雀》的最后,镜头从这个河南小城的街巷慢慢往上摇,灰黄的色调下,那些门窗都显得破旧,而小雪潦草地覆盖了远方的树木与房舍。画外音说:“父亲走了,我们尚好……” 这种十分克制的抒情方式让电影的最后显得十分文学化,有评论认为:“这也最终让《孔雀》成为一个时代下家庭命运的标本。”在片中扮演“姐姐”角色的张静初则用这样一句来概括这部电影:“《孔雀》只不过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外壳,却有着表现主义的内核。” 编剧李樯与导演顾长卫分享了所有对《孔雀》的赞誉,很多人觉得李樯“作为一个幕后者,因为在电影人物命运的把握而最终成为一个无法抹去的背影。”在一篇影评里,作者写道:“如果说弟弟的声音代表了李樯,那么贯穿全片的旁观视角则属于顾长卫。这是第五代与五代后一次有趣的文化对接,李樯为影片带来了凶狠残酷的个人戏剧,顾长卫则在旁观中为其沾染了唯美色彩与抒情性的宿命咏叹。” 在接受采访时,李樯回忆了自己的经历,并觉得这其实也是《孔雀》动人的地方。他说:“1998年那一整年我低落到极点,一年没有赚到一分钱,住在一个特别差的房子里。过年我借了1500块钱回安阳,因为,虽然家里人对我很好,但我还是觉得我已经30岁的人了,吃住应该自己花钱。那种情境下回到安阳,我看到我曾经生长和逃离的城市,那种浩大的命运感一下子就来临了。这一切都让《孔雀》有一种气质。我经历过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危机,我做人真的做到情深意长了,所以才有《孔雀》,你真正做到极致就会打动很多人。” 有影评人认为《孔雀》给了华语电影一种新的思考,它告诉我们如何关怀普通人的命运———“很多时候,电影的概念已经变得陌生,它属于外星人、侠客和卡通人、杀手或者莫名其妙的人。我们忘了一种朴素的力量,就是描述我们真实的自己。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孔雀》如此感人的原因,它还原了一段过去的生活,而且人物命运足够的有力,足够地动人。”而在此之前,姜文认为《孔雀》脱离了主流的样板戏套路,在描写人物命运的时候,特别真实。 一部正受市场检验的文艺片 《孔雀》 影评人顾小白的声音则表达了另一种担忧,他说:“可惜的是,我们的电影市场并未真正商业化起来,离这个目标也很远,在这虚浮的环境下,《孔雀》这种诚心诚意的艺术片,很有可能被架空起来,或者成为某些小圈子的谈资,难于收获票房,我们的普遍观众早已失去了看这种电影的习惯与耐心,即便他们看了、被震撼了,他们也不大可能口口相传给亲朋好友,甚至会说,这电影看了叫人难受,大过年的,还是别看了。” 作为一部文艺气质颇重的电影,《孔雀》的主题稍显沉重,但然口碑十分不错。获得柏林影展银熊大奖无疑对电影的票房有很好推动作用,而在此之前的新浪关于《孔雀》的调查也显示,78%的被采访者都对电影十分期待,导演顾长卫和主创人员也都表示对电影的市场充满信心,但也有许多新闻都打出“顾长卫为《孔雀》准备豁出去了”的字眼,这不禁让人担心,这样一部好电影究竟会不会在票房上遭遇尴尬。 《孔雀》已全面上映,根据最新的数据,头3天的全国票房已有160多万元,而广州院线的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现在《孔雀》名列第三位,仅次于先上映的《韩城攻略》与《喜玛拉雅星》,但是该负责人表示,电影上映时间很短,后劲肯定很足,票房成绩应该十分不错。[1]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