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洋生物--黄鳍马面鲀 |
释义 | 名称: 黄鳍马面鲀 黄鳍马面鲀(革鲀科)Triacanthus blochii 【地方名】羊鱼、迪仔、沙猛、羊仔、剥皮牛、孜孜鱼。 【形态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 9~11厘米,体重15~25克。背鳍二个,分离。第一背鳍的第1鳍棘很粗大,约为头长的1.3~l.6倍。第2背鳍鳍棘很短小,藏于背部凹沟内。臀鳍与第二背鳍近似。胸鳍侧位,小刀状。左右腹鳍退化,只剩下一个短棘不能活动。尾柄细,尾鳍后缘截形。除吻前缘外,头、体全部被小鳞,并有细短绒状小刺,小刺大部排成横纹状。通体桔黄色。 【产地、产季】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北部湾和海南岛以东的陆架区。渔期从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份。其中海南岛东南部海区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份,珠江口近海为3~4月份。 【经济价值】为我国东南沿海春汛生产的主要渔获物之一,且产量大。黄鳍马面鲀与绿鳍马面鲀一样,全身都是宝。鲜鱼经剥皮、去头、去内脏称为“三去马面鱼”,再去尾鳍、背鳍后称“四去马面鱼”或叫“白肉”。畅销各地,很受群众欢迎。除鲜销外又是做美味鱼干片,狮鱼罐头的主要原料。其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等可做鱼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